5月16日(六) "竹崎 大坑 凌雲巖"行程公告
※日 期:5月16日
※目 的 地:竹崎 大坑 凌雲巖
※集合地點:06:15北港 立喜麵包店
※活動方式:2輪,登山路線【凌雲巖高度約1130M】
※出發時間:06:30【蒜頭糖廠夜騎與高隊長及總幹事討論後擬維持原時間。早餐自理,集合時預收午餐費用300元/人】
※騎乘路線:北港>>新港>>民雄>>竹崎>>縣122往瑞里方向,右轉進文峰社區牌樓往觀音瀑布方向>>右轉往大坑 凌雲巖【原路來回】
※總距離:來回約100Km
NOTE:
1.過文峰社區牌樓後無店家,請於竹崎市區完成最後補給。
2.本路段屬產業道路,80%以上為柏油路,餘較陡處為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略差,但無OFF-ROAD路線,爬升最高約1130M,建議最少21速以上登山車為佳(勇腳除外)。
3.出發前務必確保煞車功能正常,鍊條間隙過大建議視情況更換後再上路,山路坡陡,下坡務必慢慢慢……。
4.自備泡茶小茶杯。
5.下山後到竹崎共享午餐合菜。
=================================================
※北港 立喜單車隊 ※5月16日 "竹崎 大坑 凌雲巖之照片
今日此行天氣實在炎熱得讓人忍不住直想靠北邊騎
.....聽說北邊樹蔭多不易曬到太陽....

騎來感覺跟上次完全不一樣.....坡度變陡了
懷疑是否為地殼隆起造山運動頻繁改變了地形地貌
導致山路也跟著變陡了...以上純屬不負責任唬濫
聽不下去敬請見諒
說來冤枉...並不是前半段小弟狂操車友...
一來快樂安車速實在快得不像話
為了不讓大家在前半段耗掉太多體力
小弟只好使盡吃奶力氣想要追上快樂安叫他慢一點
無奈何以小弟的肉腳實力
實在無法追上有XTR加持及超大阻尼球護體的快樂安
只好再度上演望著他背影慢慢遠離而去的戲碼
二來去了一個快樂安又來一個新車首航的高老闆
到竹崎福懋加油站請示他是否依貫例在那裡休息一下
回答道"大家狀況不錯..上去到雜貨店再休息"
...千錯萬錯都不是我的錯嘿......
=============================================
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到達凌雲巖
礙於時間耽擱過久
否則真想好好在那裡呆坐...喝茶...聽大家談天說笑
享受竹林間徐徐吹來微風...應該很快就會睡著
曾想過請朋友開補給車幫大家把餐廳預訂午餐帶上山
在凌雲巖好好享用午餐再悠閒地泡茶聊天
一定很享受
下次再來去......小弟一定處理的灰雄速西......
=============================================
感謝花卉王子在大家饑渴交迫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之際
及時提供甜美多汁救命水蜜桃及生津止渴現採酸李子
不酸免錢的嘿
小魚大大扮豬吃老虎著實不簡單
21速登山車要我騎這條路線.....嘿嘿嘿......你們忙...謝謝...再聯絡嘿.....
下坡小弟雖已刻意壓慢速度
恐嚇大家不許超車
但不幸的由於部份路段落差較大
還是讓快樂安的名駒寶馬後胎長了一顆青春痘
小弟相機沒近拍功能拍不出來
快樂安自己貼圖說真相吧
=============================================
以下為本日照片亂亂拍




















==================================================
大炮5325 wrote:
快報..快報.."竹崎 大坑 凌雲巖"進香禮佛...意志力挑戰!!
總共有十個勇腳報名參加~
挑戰結果:七個參與全程
另外~有三位超超超超超......勇腳....
應該說是勇腳中的勇腳全程不落地(matt, 阿哲,小傅)真懷疑他們的腳是什麼做的??
謝謝幫我把小貨車平衡的隊友們....哈哈哈
也謝謝matt, 阿哲,小傅大大們幫我調整車及補胎...不然就回不來了
還有也要感謝快樂安點了一大桌的好菜...讓我的85大樓的阻尼又變大了....
也感謝今天一路上陪我的各位大大..
下次我要仔仔細細的看各位大大的留言提示暗示
才不會像今天一樣
當我看到第一個陡坡...我就有點嚇到了....(前半段被matt大大狂操)根本就騎不上去
還好最後有攔到小貨車不然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
forged wrote:
大坑凌雲巖爬坡真是有難度的,記得有一段左側是山溝的水泥路路面還有鐵溝蓋的連續陡坡最困難,可以不牽車直上真是厲害。
原預計這一次與大家同行,卻在前兩天打球拉傷,只得吃藥休息看你們的照片過過癮。
下週的行程是奮起湖,難度比凌雲巖小多了,4+2是否將車停在吳鳳公園,由這裡出發到觸口的緩上坡當暖身段,熱身後觸口到龍美這段連續爬坡會比較好騎,龍美的商店補給後有上有下,遠眺右側山勢綿延視野寬廣景緻優美。
有關bike fit(車架尺寸、踏板長、座墊高、坐墊前後、龍頭長、、等等依個人身材調整,使得踩踏效率高不易受傷)。
立喜隊友對於單車fitting似乎並不注重,許多公路車騎士對此相當注重,登山車騎士則少注意它,再這兒先提供一個簡單的坐墊調整參考,依實際騎乘感受再予微調。
坐墊高度:坐在甜蜜點、用腳跟踩踏板到底,腳剛好打直(屁股不會左右搖晃)
座墊前後:踩一會兒熱身(如此就坐到甜蜜點),在3點鐘停住(曲軸打水平)膝蓋頂端垂線剛好通過踏板軸心
有關單車各部份螺絲旋緊度
坊間有售單車操作工具書,都會標示一般的螺絲應該鎖緊的扭力,購來的零件說明書上也會標明該項零件應該有的扭力,受力最大的B.B與大盤尤其重要,campagnolo BB標示需鎖到30牛頓/米,大盤則需35nm,太大會鎖爆太小則有脫落之虞,這都需要扭力板手幫忙,隊友若有需要,我這裡有扭力板手可借用。
==================================================
天山老皮 wrote:
我也要感謝 forged...將單車知識傳授出來...讓隊友受益良多....
---------------------------------------------------------
這次從凌雲巖一路的癲波"驚險長程又高張力"險降坡...
這樣子下來...到今天...不知各位隊員有沒有...
出現...手臂.肩膀.脖子..有點酸痛阿.....
==================================================
marcotunghai wrote:
這次的行程 還好有騎登山車 拜前插的避震 所以手挽並無異樣 但我先聲明 我在下坡時前插並無鎖定 讓前插分擔了大部分的振動 但也嘗到了苦果 因我的登山車的飛輪及大盤都以換裝公路系統 這趟路成實在是很硬 還好我前大盤堅持用三盤53-39-30 否則 這次就粉難看啦
另外 手臂.脖子會痠痛 有可能是太緊張 肌肉緊繃 在長下坡之後 有可能導致肌肉酸痛 日後在下坡時 可試著放鬆心情 速度放慢些 幾次之後就能掌握箇中技巧 另 放鬆心情 肌肉自然不會緊繃 對於操控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尤其在下坡或緊急事件時 幫助更大
==================================================
p7836498 wrote:
昨天的行程 真的很有挑戰性
累的很夠癮呢
還好我騎愛妻一號 (本來想騎dunlop)
在回程中真的很不好意思 我愛妻一號
一直叫(煞車皮的磨擦聲) 而且還很大聲呢
雙輪都會叫 今天有做了一些修正 但沒試車
在下坡時 我都是前後輪 輪流煞車 (怕太熱)
雖然有點趴 都是用腳做為支撐點
所以手也就輪流休息
==================================================
Mattwu62 wrote:
安全的前提在放慢下坡速度
若貪於享受下坡乘風快感
或想於入彎前或看到非減速不可才緊急煞車
通常狀況都在此時發生......其實是可避免....或可說是自己造成...
就像小弟下二尖不得不緊急煞車導致前輪鎖死前滾翻一樣
當時心理思考的...在選擇最佳過彎路線...卻忽略了看不見的彎道後可能的來車
...汽車上坡過彎...哪一輛不是用力踩油門的...只怪自己活該
此行下凌雲巖這樣長陡坡
小弟煞車幾乎不放...只是視路況調整左右手按壓力道
避免自由下滑加速過快又必須緊急減速
徹底控制下坡速度
試驗結果與前次與諸羅佰客行做比較
此行所有人完全沒有碟盤變色或V夾煞車皮燒焦味
應該是此路線比較正確的下坡方式
不知老皮大下坡途中前叉是鎖死或保持正常作動狀態
假設若一路鎖死下這樣長陡坡
路面的顛簸由輪胎經前叉把手直接傳至手臂及身體各部位
一路顛簸震動下來
不無可能會有身體酸痛情況
確實控制下坡減速
應該可以放心讓前叉去執行它存在的價值...減震的任務...
下坡不敢用它不如直接裝硬叉
否則花大錢又增加重量要它做啥用...
下坡安全的前提還是在速度......慢...慢...慢......
==================================================
forged wrote:
避震除了前叉避震行程外,還有登山車寬輪胎吸震效果不小,加上騎士的手與腳,手臂總是彎曲的消減來自把手的震動,下坡癲頗的路面屁股稍離坐墊曲軸打水平,兩腳就當成避震器,我總是鎖死前叉,一來重踩浪費體力,再者下坡因為避震行程下壓前煞車力道控制較難掌握,前叉下壓導致重心變化一不小心後輪離地就麻煩了。
下坡最安全的騎法就是慢,山路一定是彎彎曲曲,如果速度稍快,剛好下坡轉彎,除了身體與車身傾斜對抗離心力外(不傾斜一定飛出去),腳打直踏板踩到底下壓可以較小半徑過彎,左彎右腳壓,右彎左腳壓,就是所謂壓車過彎。下坡因為坡度整個重心前移,稍一不當前煞車會人車往前翻,重心後移是不錯的方法,陡下坡身體下趴屁股離開坐墊往後拉,前後輪一起煞車就不虞翻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