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產業工作有段時間了 除T的單沒有接過(T有自己的後宮系統) 其他都玩過了.
對於LUXGEN這品牌目前為止的表現 我覺得是還是屬正面.
當然 有些指出來的問題或許是真的存在 納廠也應該正視問題並解決.
不過各位要知道一點,
納廠任何一款車 除引擎變速箱外 零組件承製的廠商絕大多數也都是台商 要是出問題供應商亦難辭其咎.
台灣是代工之王,
我會對納廠比較呈現支持的態度 是因為這些承製商下面要不養活很多離鄉背井的台幹 要不就養很多台灣家庭.
台灣汽車業替各大品牌代工 交保護費受人管理 替人打品牌形象已經行之有年 也該是要有自我品牌的時候了.
汽車業的分工模式,
是母廠提要求 承製商依據設計提設計接受審核 承認後製作樣件測試與驗證 通過後移行量產.
以往的代工 只接的到移行量產段 前置程序是完全沒有的.
老實說三四十年下來 也只是變得很會照著做這樣而已.
但是 這一段結合行銷 市場 設計構思的前置運作 才是品牌工業真正的精髓所在.
這一點LUXGEN把台灣能接的下來都給了台商們(其他主要是引擎變速箱的設計製作),
沒有拿去對岸扶植陸商 設計與後續驗證 甚至模治檢具都在台灣完成 然後再依狀況決定是台灣交貨或大陸出貨組裝.
這個經驗因為LUXGEN與台商們能一起成長學習 這也絕不是其他任何汽車品牌可以給台灣的價值.
汽車是火車頭工業 牽連產業很廣,
不管哪個國家的政界 業界與民間對自有品牌都是大力支持的 台灣也應該是如此 這應該沒錯吧?
但是就像前面所提 前置程序大家都沒有做過 那麼東西會沒有問題嗎? 才短短沒幾年這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沒有深入這個行業 很難想像LUXGEN對供應商的施壓手腕可是沒放鬆過 但有些廠商就是很皮 很難管.
我們當然可以繼續代工把東西做好 但這卻不是長遠之計 品牌扶植才是.
其他部分有時間再繼續談
大大所說的

有些廠商就是很皮 很難管

那請問LUXGEN 如果有些廠商配合得不好的話

我想應該去找做得比較優良 肯配合合作的廠商吧

國內那麼多家車廠都有國產車 協力廠應該很好做比較 找其他家等等的

讓他們了解到好好做的觀念?這樣才是比較好的做法吧
EZZK wrote:
在汽車產業工作有段時間了 除T的單沒有接過(T有自己的後宮系統) 其他都玩過了.


為何T只要用自己的東西? 這該台商自我深切檢討!

別再說啥日本人的民族主義, 日本人的自我優越!

日本的3C產品會用台灣的光學鏡頭! 日本不是韓國, 日本是個很現實的民族, 東西好,他們會搶著要用!

EZZK wrote:
對於LUXGEN這品牌目前為止的表現 我覺得是還是屬正面.
當然 有些指出來的問題或許是真的存在 納廠也應該正視問題並解決.
不過各位要知道一點,
納廠任何一款車 除引擎變速箱外 零組件承製的廠商絕大多數也都是台商 要是出問題供應商亦難辭其咎.
台灣是代工之王,
我會對納廠比較呈現支持的態度 是因為這些承製商下面要不養活很多離鄉背井的台幹 要不就養很多台灣家庭.


所以車主該替那些台幹著想, 不該對目前品質的問題有所批評指責了?

請問汽車零組件廠的台幹們, 你們有為同胞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著想過嗎?

EZZK wrote:
台灣汽車業替各大品牌代工 交保護費受人管理 替人打品牌形象已經行之有年 也該是要有自我品牌的時候了.
汽車業的分工模式,
是母廠提要求 承製商依據設計提設計接受審核 承認後製作樣件測試與驗證 通過後移行量產.
以往的代工 只接的到移行量產段 前置程序是完全沒有的.
老實說三四十年下來 也只是變得很會照著做這樣而已.


呆製造業將近八年的我, 感覺這不是納車現在一團混亂的理由!

台灣人的頭腦真的很強悍! 不然代工絕對無法作得出色!

但是台灣人的惰性與依賴性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以上但是之後的但是

假如台灣人沒有人去克服惰性與依賴性, 我想半導體代工也不會是台灣的強項!

假如台灣人沒有去克服惰性與依賴性, 我想光學產業也無法作到只有日本可以匹敵!

所以, 我要說得很簡單! 台灣人不是只會照著做而已!!

問題在於: 裕隆, 納智捷, 還有旗下的協力廠, 你們有沒有想要長進?

EZZK wrote:
但是 這一段結合行銷 市場 設計構思的前置運作 才是品牌工業真正的精髓所在.
這一點LUXGEN把台灣能接的下來都給了台商們(其他主要是引擎變速箱的設計製作),
沒有拿去對岸扶植陸商 設計與後續驗證 甚至模治檢具都在台灣完成 然後再依狀況決定是台灣交貨或大陸出貨組裝.


所以所有的車主都該同情納智捷這樣的品質了?

身為車主的我, 完完全全無法苟同!!

我想請問這一串肉粽: 把同胞的生命財產安全擺到哪去了????

EZZK wrote:
這個經驗因為LUXGEN與台商們能一起成長學習 這也絕不是其他任何汽車品牌可以給台灣的價值.
汽車是火車頭工業 牽連產業很廣,
不管哪個國家的政界 業界與民間對自有品牌都是大力支持的 台灣也應該是如此 這應該沒錯吧?


您大錯特錯了!!

自助而後天助人助!

再度請問這一串肉粽: 你們包了什麼樣的菜色來給同胞們?

請捫心自問!

人說: 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

搞個讓人覺得青山都不見得留得住, 請問有誰想要失去自己的青山, 來讓他人有柴燒?

EZZK wrote:
但是就像前面所提 前置程序大家都沒有做過 那麼東西會沒有問題嗎? 才短短沒幾年這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沒有深入這個行業 很難想像LUXGEN對供應商的施壓手腕可是沒放鬆過 但有些廠商就是很皮 很難管.
我們當然可以繼續代工把東西做好 但這卻不是長遠之計 品牌扶植才是.
其他部分有時間再繼續談


再問些問題給這一串肉粽:

請摸著良心回答: 車子的任何一項零組件, 你們敢站出來大聲說自己比車主專業嗎?

在你們開著自己品牌的車子發現問題時, 是作何感想?

有沒有站在車主的立場去思考過這些問題?


結論是:

我是車主, 所以我可以很大聲的說:

在我有能力的時候, 我給納智捷機會了, 我給台灣的汽車工業機會了!

但, 不到半年, 我就後悔了! 徹徹底底的後悔了!

台灣的汽車業, 請好好自我檢討, 別再怨天尤人!

台灣的汽車業, 請好好自我檢討, 別再乞討同胞要同情你們什麼!!


納智捷高層:

我不會輕易賣車, 所以你們要等著因為這樣的品質, 與造成這樣的公共危險之嫌, 付出應有的代價!
是納智捷自己沒做好!

EZZK wrote:
在汽車產業工作有段時...(恕刪)


簡單說.....

看這些字裡行間就知道:

您應該是裕隆, 裕日車, 或協力廠的人...........

(一下子站協力廠角度, 一下子站裕隆的角度)

那就請........好好檢討自己, 別再找任何藉口!!

你的同胞, 台灣人(暫時以為你覺得是), 不會再輕易相信任何藉口的!

至少我已經被你們訓練成這樣的心態了!
是納智捷自己沒做好!

aria7650 wrote:
大大所說的有些廠商就...(恕刪)


'我不會輕易賣車, 所以你們要等著因為這樣的品質, 與造成這樣的公共危險之嫌, 付出應有的代價!'

不過就是開台車, 需要這麼悲情嗎? 覺得爛當然趕緊出脫呀, 還真的要拿自己身家來讓別人付出應有的代價??
終於有比較專業、深度的討論,
期待樓主繼續貼文。
納廠不只對零件協力廠的控管不夠,
公關部門對問題的處理也很糟糕。

aerohero wrote:
為何T只要用自己的東...

為何T只要用自己的東西? 這該台商自我深切檢討!(恕刪)


沒什麼為什麼啊
因為T牌的大本營在泰國啊
我這一秒鐘也在這裡,也是在看工廠
他們泰國的鄉下工廠
薪資大約是8000baht
外勞的話(由更窮的鄰國來的)約是4~5000baht/月
再加上泰國是產橡膠大國
鄰近的馬來西亞又產很多石油
原料、工人,都比在台灣做划算得多
台灣只要負責好鈑金、漆料的cost down就好了
上一代的Camry音響power鍵可是在相反邊呢
就是連改方向讓車主方便點的錢都省了
反正可以做動就好了.....

製造業,尤其要開模的製造業
量大就是美,不是嗎?





EZZK wrote:
在汽車產業工作有段時間了 除T的單沒有接過(T有自己的後宮系統) 其他都玩過了.
對於LUXGEN這品牌目前為止的表現 我覺得是還是屬正面.
當然 有些指出來的問題或許是真的存在 納廠也應該正視問題並解決.
不過各位要知道一點,
納廠任何一款車 除引擎變速箱外 零組件承製的廠商絕大多數也都是台商 要是出問題供應商亦難辭其咎.
台灣是代工之王,
我會對納廠比較呈現支持的態度 是因為這些承製商下面要不養活很多離鄉背井的台幹 要不就養很多台灣家庭.
台灣汽車業替各大品牌代工 交保護費受人管理 替人打品牌形象已經行之有年 也該是要有自我品牌的時候了.
汽車業的分工模式,
是母廠提要求 承製商依據設計提設計接受審核 承認後製作樣件測試與驗證 通過後移行量產.
以往的代工 只接的到移行量產段 前置程序是完全沒有的.
老實說三四十年下來 也只是變得很會照著做這樣而已.
但是 這一段結合行銷 市場 設計構思的前置運作 才是品牌工業真正的精髓所在.
這一點LUXGEN把台灣能接的下來都給了台商們(其他主要是引擎變速箱的設計製作),
沒有拿去對岸扶植陸商 設計與後續驗證 甚至模治檢具都在台灣完成 然後再依狀況決定是台灣交貨或大陸出貨組裝.
這個經驗因為LUXGEN與台商們能一起成長學習 這也絕不是其他任何汽車品牌可以給台灣的價值.
汽車是火車頭工業 牽連產業很廣,
不管哪個國家的政界 業界與民間對自有品牌都是大力支持的 台灣也應該是如此 這應該沒錯吧?
但是就像前面所提 前置程序大家都沒有做過 那麼東西會沒有問題嗎? 才短短沒幾年這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沒有深入這個行業 很難想像LUXGEN對供應商的施壓手腕可是沒放鬆過 但有些廠商就是很皮 很難管.
我們當然可以繼續代工把東西做好 但這卻不是長遠之計 品牌扶植才是.
其他部分有時間再繼續談



上面這些跟消費者有關嗎? 還是要買單的消費者體諒含恨接受?

摔車才知道自己技術不好 換車才知道自己銀兩不夠...
大概台灣除了T牌的供應商外 其他廠商都不只做一間的生意 不會是專做某些特定品牌的.
談這些問題 是因為這些並非是刻意造成的.
客服的那段我比較不了解 比較無法看出問題究竟在哪.
不過我倒是覺得 如果客服回答的方式與內容這麼讓人血壓高 乾脆指名道姓揪出來不是比較快?
上到納廠 下到台灣的汽車相關業 其實都還處在一個進展的階段.
經驗 成本與品質的問題 向來就是很難三言兩語說得清楚.
經驗需要時間的累積 不是一蹴可及 特別是整個供應鏈都處在轉型的情況下.
就算是其他已經獨立運作很久的車廠 也不敢保證車子不會有問題 更不要說是還剛成立的納廠.
要是用數十年獨立品牌的水準來要求納廠 那表現確實無法令人很滿意 因為有些問題不應該犯.
但如果是以一個上市運作未達五年的品牌,
現在的表現我倒是認為很有潛力 因為沒有一個品牌在成立十年之內能端得出這種成績.
如果五年裡就能讓汽車產品達到品質穩定 這麼容易的話那台灣應該會有一大堆本土品牌吧.
因此LUXGEN這品牌若像T那麼久了 還在搞各種奇怪無解問題 又死不承認錯的話 那被狠狠修理比較講的過去.
EZZK wrote:
在汽車產業工作有段時間了 除T的單沒有接過(T有自己的後宮系統) 其他都玩過了.
對於LUXGEN這品牌目前為止的表現 我覺得是還是屬正面.
當然 有些指出來的問題或許是真的存在 納廠也應該正視問題並解決.
不過各位要知道一點,
納廠任何一款車 除引擎變速箱外 零組件承製的廠商絕大多數也都是台商 要是出問題供應商亦難辭其咎.
台灣是代工之王,
我會對納廠比較呈現支持的態度 是因為這些承製商下面要不養活很多離鄉背井的台幹 要不就養很多台灣家庭.
台灣汽車業替各大品牌代工 交保護費受人管理 替人打品牌形象已經行之有年 也該是要有自我品牌的時候了.
汽車業的分工模式,
是母廠提要求 承製商依據設計提設計接受審核 承認後製作樣件測試與驗證 通過後移行量產.
以往的代工 只接的到移行量產段 前置程序是完全沒有的.
老實說三四十年下來 也只是變得很會照著做這樣而已.
但是 這一段結合行銷 市場 設計構思的前置運作 才是品牌工業真正的精髓所在.
這一點LUXGEN把台灣能接的下來都給了台商們(其他主要是引擎變速箱的設計製作),
沒有拿去對岸扶植陸商 設計與後續驗證 甚至模治檢具都在台灣完成 然後再依狀況決定是台灣交貨或大陸出貨組裝.
這個經驗因為LUXGEN與台商們能一起成長學習 這也絕不是其他任何汽車品牌可以給台灣的價值.
汽車是火車頭工業 牽連產業很廣,
不管哪個國家的政界 業界與民間對自有品牌都是大力支持的 台灣也應該是如此 這應該沒錯吧?
但是就像前面所提 前置程序大家都沒有做過 那麼東西會沒有問題嗎? 才短短沒幾年這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沒有深入這個行業 很難想像LUXGEN對供應商的施壓手腕可是沒放鬆過 但有些廠商就是很皮 很難管.
我們當然可以繼續代工把東西做好 但這卻不是長遠之計 品牌扶植才是.
其他部分有時間再繼續談...(恕刪)

講那麼多!
我只想講一句話-關我屁事喔!

我只是個消費者,我不敢要廠商提供物超所值的東西,我只要物有所值就好了。
問題是-有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