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ander0508 wrote:
喜美1.5的馬力174匹0-100加速7秒內,在他的生產國美國賣多少錢?60幾萬!
Levorg 1.6的馬力170匹0-100加速7秒初,在他的生產國日本賣多少錢?60幾萬!
S5 1.8的馬力170匹0-100加速幾秒?在他的生產國台灣賣多少錢?也是60幾萬!
難道本田和速霸陸這些新世代引擎出廠的數據是刻意壓搾而沒有考慮到耐用度和油耗嗎?
難道日本和美國的物價和工資比台灣便宜所以他們當地的售價可以這麼實惠?
我們總是羨慕那些自己國家有生產好車子的消費者,
能夠用最實惠比其他國家更便宜的金額就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國產車,
台灣人絕對有勇氣嘗試新品牌,
你看看Skoda和現代都這麼多消費者買單了,
更何況是我們期待已久的台灣自有品牌,
但是銷量越來越差到現在這種慘狀,難道要檢討的是消費者自己?
今天台灣的消費者不是不願意給納智捷一個機會,
只是回到我上一篇文章說的,
當這樣的引擎技術和造車工藝,對上它的售價和身為台灣品牌的身分,
你說我們能不能感受到他照顧台灣在地消費者的善意?


)



路過,文筆不錯,針針見血,言之有物!5分奉上。
施振榮都說 車沒賣個100萬台 不用想底盤研發的事情
把luxgen跟這些國際大廠比較
算是抬舉 也很諷刺

很多就價格來質疑納牌的人, 都是很消費者的心態
這些國際大廠 賣了千萬輛的車
累積多年的專利知識,攤提完了的舊零件研發成本
財報上 就是這樣, 納牌的成本高很多, 賣一樣的價, 毛利較低
你可以說, 這是納牌自己的事
但 車子的訂價是從消費者端決定, 願打願挨
若多數人都認為這國產鳥牌還賣跟大廠一樣的價格的話
早就沒人買他的車了, 但事實?
所以 質疑價格的人, 基本上, 80%以上是根本對這廠沒興趣的人

價格的謬思, 看來很有理
所謂的日本人造的日本車給日本人的價格低
台灣人為何不行?

你拆開納牌, 光是變速箱跟底盤就是進口的, 不用說很多相關組件
燒錢的研發成本 賣了10幾20萬台車, 一台要攤多少?
T牌光是一個車型, 在一個國家就有這個量了

大家都希望車便宜
但我相信在台灣更多的人是希望T, H, N牌便宜, 而不是納牌
國瑞有超高毛利, 賺的錢全都回到母廠日人的手中
汽車股價可以這麼高, EPS是很多高科技業的10倍
在台灣汽車也就是組裝而已, 科技業情何以堪
這些質疑納廠價格問題的人, 我從沒看過他們說過他廠一句
消費者爭取便宜的價格 是很正常的心態
但針對小眾的車款, 心態就大大可議

所有適用納廠的批評 用在T,H,N日系車都更為有理
我H牌開了2款10多年, 納牌半年
納牌, 好車




E93KING wrote:
路過,文筆不錯,針...(恕刪)
身為龍頭的T大廠不要求,反而要求新創的台灣自主品牌L牌..雖說L牌身為國內自主品牌本來就該多照顧台灣人,但是T牌從台灣人身上賺走的錢難道不多嗎?
EX:
剛出社會的台灣年輕人存款只有五十萬他捐五千給愛心機構 ; 日本來的企業家存款有五千萬 他捐五萬給愛心機構。
然後某些人的想法就是:啊啊~企業家好有愛心哦好棒棒~捐的比較多~唉唉..台灣的年輕人超不上進只捐了五千...還敢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嘖嘖...
kuso5522 wrote:
雙B的油耗,福特的後勤,豐田的安配,現代的性能,進口的價錢

全部優點集於一車

你怎能不愛鹽董車)






alexander0508 wrote:
喜美1.5的馬力174匹0-100加速7秒內,在他的生產國美國賣多少錢?60幾萬!
Levorg 1.6的馬力170匹0-100加速7秒初,在他的生產國日本賣多少錢?60幾萬!
S5 1.8的馬力170匹0-100加速幾秒?在他的生產國台灣賣多少錢?也是60幾萬!
)



+1
補充一下
civic 1.5底盤後懸吊還是成本很高的多連桿,Levorg 1.6後懸吊也是高成本的雙A臂.

nibanibaniba wrote:
很多就價格來質疑納牌的人, 都是很消費者的心態
這些國際大廠 賣了千萬輛的車
累積多年的專利知識,攤提完了的舊零件研發成本
財報上 就是這樣, 納牌的成本高很多, 賣一樣的價, 毛利較低
你可以說, 這是納牌自己的事
但 車子的訂價是從消費者端決定, 願打願挨
若多數人都認為這國產鳥牌還賣跟大廠一樣的價格的話
早就沒人買他的車了, 但事實?
所以 質疑價格的人, 基本上, 80%以上是根本對這廠沒興趣的人(恕刪)



沒錯!再便宜都不會買只會酸,而且重點是自己都說類似的車國外也賣60幾,
確因為技術沒他廠成熟所以算貴
講的好像零件不用錢一樣,擺明為酸而酸實屬台灣的悲哀
一付很專業的說貴,叫他們來投資研發又躲起來了
都不知道這些神邏輯是那來了,
一堆台灣汽車達人評測出來就說是葉佩雯,
實在是另一個經典酸語,若產品真的很差,
試想都知道有誰會為了某廠砸自己招牌?
如果換做是他自己會幹嗎?
總之我覺得(酸)就是台灣無法前進阻力
嫌貴就不要買就好,為啥要專攻擊納智捷呢?
東西給不足的大廠確沒聽到抱怨一聲
身為頂尖大廠而且在台灣賺最多銷售量最好的某牌,明明就有能力給消費者更好更安全的車..確總是為了賣得更便宜拼cp值,犧牲那些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結果現在給點小恩小惠一堆人就捧上天,賺多久了現在才給?
外型太沒特色,而且過時
內裝更慘,尤其那個儀表看起來跟機車的一樣
真的要買車時,多數人外型價格優先,安全大多隨口問問而已
不同意這種說法, 關稅保護國產車幾年了.
韓國車都做到前五大了, 嚴董在做什麼.
這樣講吧, 國產車還要政府保護你幾年?
十年, 二十年, 還是五十年, 一百年?

自有技術的研發在那裡, 進步在那裡.
越看越像DRAM產業, 只想搞現成的, 在那邊喊成本高.
只想靠政府關稅保護, 那早晚變成下一個DRAM產業.

還有別說價格不會影響客人會不會買Luxgen.
價格當然會影響, 有誰買東西不看價格的, 特別是中型房車.
這級距本來價格就很重要, 不過我沒有說S5這次的價格太貴.
也不是說要Luxgen犧牲價格來賣, 我只是說沒人不看價格的.

這樣講吧, S5有很多優點, 例如馬力大, 便利配備多, 空間較大等.
這些優點如果放在休旅車或箱型車之類的大型車會是很大的優勢.
然而中型房車, 一般人就是在意價格, 省油, 妥善率, 後勤, 二手價等.
這些要素S5都沒有加分(優勢)的地方, 要賣的好自然也難.

我必需說U6/M7靠環景還有一些科技配備殺出一條藍海, 這是成功的.
但這做法在我看來無法複製到S5, S5想走出自己的藍海, 還是要另外想辨法.
不一定要犧牲價格, 可以犧牲這級距比較不重要的電子備配, 增加一些安全配備.
車子大就加一下後座出風口, 從家庭舒適安全來出發, 或許會有機會.
當然Luxgen不一定要這麼做, 或許它會有更聰明的想法也不一定.
nibanibaniba wrote:
施振榮都說 車沒賣...(恕刪)

辨識碼 wrote:
不同意這種說法, ...(恕刪)


辨識碼 wrote:
不同意這種說法, 關稅保護國產車幾年了.
韓國車都做到前五大了, 嚴董在做什麼.
這樣講吧, 國產車還要政府保護你幾年?
十年, 二十年, 還是五十年, 一百年?

自有技術的研發在那裡, 進步在那裡.
越看越像DRAM產業, 只想搞現成的, 在那邊喊成本高.
只想靠政府關稅保護, 那早晚變成下一個DRAM產業.恕刪)


聽到辨識碼大大提到這個,確實讓我心中那股恨鐵不成鋼的惆悵油然而生,
尤其那些打著國產的旗號取用國產資源卻只會進行組裝代工,
甚至配合著國外母廠對台灣只施小恩小惠的車廠
心中更是無限感概啊!台灣的自有汽車產業何時才能茁壯呢?

反觀願意挺身建立台灣品牌的裕隆,卻要被無情的砲轟,
動不動被掛上保護的大帽子,如果只是因為它跳出來建立品牌,
試問其他也號稱國產車廠的,不需要更嚴格監督嗎?
我認為裕隆算肯拿出良心了,願意對台灣盡心力,應該要給的是鼓勵,


如果沒有納智捷我們擁有自主知識權引擎無法商品家用化!
如果沒有納智捷我們自主引擎調教技術無法在短時間內進步!
如果沒有納智捷我想台灣的自主汽車產業將遙遙無期!

我還記得韓國現代再約20年前,還是在共用三菱的引擎,
但短短10年間已經是世界第五大車廠,為何台灣沒有辦法?
當時台灣的引擎技術停留再1200cc引擎,
但我想引擎技術當時都不是主因,
主因是因為台灣品牌建立起步較晚,
但這個不能完全怪廠商,因為台灣的消費者普遍存在品牌執著,
還有存在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態,試問有那一些車廠敢投資
反觀韓國的消費者,對於自主的國產品牌就是支持,
才成就這個全球第五大車廠,試問台灣消費者有這樣支持嗎?
辨識碼大大若是真的恨鐵不成鋼希望國產好,
你應該先罵罵那一些連跳出都不敢跳的車廠,
或許才是對的方向

辨識碼 wrote:
還有別說價格不會影響客人會不會買Luxgen.
價格當然會影響, 有誰買東西不看價格的, 特別是中型房車.
這級距本來價格就很重要, 不過我沒有說S5這次的價格太貴.
也不是說要Luxgen犧牲價格來賣, 我只是說沒人不看價格的.

這樣講吧, S5有很多優點, 例如馬力大, 便利配備多, 空間較大等.
這些優點如果放在休旅車或箱型車之類的大型車會是很大的優勢.
然而中型房車, 一般人就是在意價格, 省油, 妥善率, 後勤, 二手價等.
這些要素S5都沒有加分(優勢)的地方, 要賣的好自然也難.

我必需說U6/M7靠環景還有一些科技配備殺出一條藍海, 這是成功的.
但這做法在我看來無法複製到S5, S5想走出自己的藍海, 還是要另外想辨法.
不一定要犧牲價格, 可以犧牲這級距比較不重要的電子備配, 增加一些安全配備.
車子大就加一下後座出風口, 從家庭舒適安全來出發, 或許會有機會.
當然Luxgen不一定要這麼做, 或許它會有更聰明的想法也不一定.


確實中型房車存在我你說的這個問題,我之前曾經說過S5卡在一個不上不下的定位,
但真的產品CP直極高,或許可以當作花國產價但買進口配備的心態來買
另外一提如果納智捷沒有那些尖端電子配備,我想我也不會買它了!
這個算是市場區隔
不知怎麼搞的
我夢見S5 ECO HIPER 5D 上市大賣!
上市前3個月
超越ALTIS,成為銷售冠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