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24132 wrote:
小弟沒有'離題'啊...(恕刪)


我看是啊,怎麼不是

你截圖就一半都是納版,可說明你只專注納牌...

我開了20年BMW,大多只看BMW版

你是嘛?
joehwa wrote:
騙人~~~~~當年...(恕刪)


當年輸輸去、大發

不都賣到倒了嗎?

我第一台車就是手排大發銀翼

新車手搖窗還會掉下來,下雨用塑膠袋遮雨..

vicence wrote:
當年輸輸去、大發不...(恕刪)


台灣當年的輸輸去太子汽車大老板許勝發 是因為萬泰銀行橋治與碼利那家銀行倒閉拖累本業才倒的
joehwa wrote:
台灣當年的輸輸去太...(恕刪)


我不認為換老闆大發、輸輸去就不會倒
第一、車型太少
第二、K-car在台灣屬進口,政府也沒有補助誘因
(補助買進口車,保證被打死)
除非哪天國產化,政府也補助

各國有很多熱銷特殊車種,都是政策所造成
最重要是"自製能力"
台灣125以下機車為何這麼多
還有最近時髦的電動車
就是因為不用稅金,台灣自產自銷少有進口
政府變相補助與獎勵所形成的環境

政府為何拼命補助建設電動車環境
並且大力要求國內車廠開發電動車
未來絕對是電動車的世界
現在不投錢下去做,以後肯定任人宰割

台灣車廠搞出來,以後才有補助民眾購買的理由
人民與政府稅收各得其利
綠色城市與節能目標才能更往前一步

棒球迷 wrote:
整天翻牆來黑納智捷真是辛苦你了, 現在中國經濟很糟糕 看在你如此敬業的苦心上 希望新的一年中央多發點5毛給你^^
(恕刪)



看來納智捷該發給你拖後腿獎~!!

還是乖乖回去開你的自主國慘車啦

這裡是開放的討論區~ 不是你自己的FB

消費品本來就有受公評之事 別一直玻璃心碎滿地~!!!!!

阿斗車 wrote:
看來納智捷該發給你...(恕刪)


別帳號換來換去啦

有病就該吃藥

joehwa wrote:
騙人~~~~~當年...(恕刪)


不好意思打臉一下
當年solio可不是Kcar(長得像而已.....但是太大台)
(solio在日本是掛白牌的,不是Kcar的黃牌.......在他之前的Wogan R+(日本叫做Wagon R wide)也不是Kcar)
羽田銀翼跟祥瑞也不是Kcar(它們是liter car,即1.0L級距的車款),曇花一現的Atrai小貨車則是一半一半(車身大小是Kcar,排氣量不是)
中華百利跟多利也是車身大小正確,排氣量錯誤....威利跟菱利長得像,但太大台
大慶多猛哥也不是Kcar
三陽富貴360和發財360就是真貨了
三富360、550、小霸王也是真貨

順便補充一下目前現行(也是有史以來尺度最高)的Kcar規格限制:車長3.4米以下,車寬1.48米以下,車高2.0米以下,排氣量660cc以下
作為參照,台塑2號的規格為:車長3.495米,車寬1.495米,車高1.485米,排氣量796cc
第一代福特嘉年華(Festiva,最大的小車)得規格如下:車長3.615米,車寬1.605米,車高1.46米,排氣量1.1L
(也就是說,真正的Kcar比台塑2號還小一圈)

by 一直渴望台灣能有Kcar的某八年級前段班
真的不用浪費時間在酸民身上

為什麼國外麥比較便宜

就跟他們講規格不一樣 而且是賣中古車

一直跳針攻擊

5毛仔也在這邊鬧事 zzz

我是U6 GT車主

老實說 要買車的 叫他去FB社團 那邊有體制在管 鬧事都會被踢掉

01這裡 真假不分 亂糟糟一片 沒有參考價值

要買納智傑的人 叫他去看 FB社團 真的車主心得最準有參考價值

酸民他就是個邏輯智障 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因為他們智商低不懂 只會聽別人說別人說 吃到滿嘴屎

簡單來說01已經沒有任何參考價值了

已經有很多車評的影片打臉01了 zzzzzzzzzzzzzzzzzz
想不到嚴董才走沒多久,

一堆人就忘了……

幫大家複習,嚴董金句第一條,

1、賺錢或虧損要看企業自己,不能怪國家、怪社會。
做的好就自然賣的好
你當台灣人眼瞎了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