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谷億 wrote:
不好的只是 帶頭者 會不會管理與市場定位


我認為主事者雖然要負最大責任,但底下人亂搞,沒把事實完整反映給上層
造成一連串的決策錯誤,說一個謊要用十個謊來圓,
才會成就目前的慘狀

籲請嚴陳執行長徹底調查,將老鼠屎揪出,
不要讓這些人不斷歸咎於他牌、他廠、甚至是總統大選、中美貿易戰等
來作為推卸責任的理由
Irish Coffee wrote:
聽你在吹喇叭,只會吹牛歐北共!
大陸關稅比台灣低,其他稅加一加也比台灣低,連進口零件的關稅都只有台灣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

大陸:
完稅價格=離岸價格(FOB)+運費(FREIGHT)+保險費(INSURANCE)
進口關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稅率15%)
購置稅= 售價/(1+13%)× 購置稅率(10%)
增值稅=售價×增值稅(13%)
汽車零件的關稅6%

台灣:
完稅價格=離岸價格(FOB)+運費(FREIGHT)+保險費(INSURANCE)
進口關稅=完稅價格×進口稅率(稅率17.5%)
貨物稅=(完稅價格+進口稅) ×貨物稅率 25%(排氣量2,000CC以下者) 30%(排氣量2,001CC以上者)
營業稅=(完稅價格+進口稅+貨物稅) × 營業稅率(5%)
奢侈稅=完稅價或售價達300萬以上 ×奢侈稅(10%)
汽車零件的關稅12.5%~17.5%
............(恕刪)


中國【進口車】沒有特別便宜啦!

(1)


台灣 GLE 450 4Matic—380萬

中國 GLE 450 4Matic— 88.98萬人民幣 = NT$ 380.9233萬


(2)


台灣 xDrive 40i旗艦版—373萬

中國 xDrive40i 尊享型 M运动套装—84.99萬人民幣 = NT$ 363.8421萬
chernann wrote:
中國【進口車】沒有特別便宜啦!

(恕刪)


謝謝!!!證明了國產太貴!!!

變成國產進口價!!!
catjo87 wrote:
謝謝!!!證明了國產(恕刪)


完全同意老弟的看法!

國產車大降價、率先從龍頭—『和泰』以身作則起……

catjo87:您說,是不是呢?

(1)



中國八月大改款全新1.8雙擎油電混合“卡羅拉”先鋒版 ( 全套TSS2.0 全速域+ 車道維持追蹤LTA +電子手煞車)只賣『13.58萬』人民幣=$58萬1千6百31元台幣

PK




81.8 - 58.1631= NT$ 23萬6千3百6拾9


(2)

和泰汽車去年淨利飆新高新台幣151.95億元

15,195,000,000/365天=4千1百63萬01百40元

結論:

和泰汽車2018年的每一天,早上一開門晚上結束營業,就淨賺四千一百六十三萬一百四十元..........
chernann wrote:
完全同意老弟的看法!(恕刪)


當然贊成阿,不過倒的是誰就不知道了 XXXD
Irish Coffee wrote:
聽你在吹喇叭,只會吹(恕刪)


咖啡兄

大陸關稅比台灣高這檔子事,是複製S說的

不是我說的

請你去罵他
catjo87 wrote:
當然贊成阿,不過倒的(恕刪)


只要台灣人能買到便宜合理的車價

誰倒了關我們什麼事

你說是吧
chiao_0102 wrote:
籲請嚴陳執行長徹底調查,將老鼠屎揪出,



老鼠屎不就是他?


Ronniekuo wrote:
咖啡兄大陸關稅比台灣...(恕刪)


所以台灣跟大陸統一後
共產黨的關稅大法
會不會繼續保護國產車?
反正裕隆的專業就是組裝
不如就學韓國雙龍汽車算了
把引擎換成賓士或是BMW的
然後價錢就可以和平價進口車一樣
不要搞個什麼爛東西 還賣進口價
如果今天S3 U5 引擎是用雙B賣你70萬
消費者一定買單啊
不過想想納智捷連日產和三菱都嫌貴不願意用
只願意用東風引擎難怪會失敗

畢竟納智捷主打科技和奢華 結果看起來不科技也不奢華
怎麼對得起Luxgen 的組合 價格是和進口車看齊
花了很多錢請車評行銷 結果有哪一個車評買了??

連最挺納智截的Andy 老爹 都買福特的車了
後來賣掉換了BMW 也不願意給納智捷一個機會
我就是鄙視這樣心口不一的人
在納版這種寫手一堆
挺納 愛納 就是不買納 一堆廢話說怎樣才會買
真的喜歡就直接買了
就是本質不好 才不敢買

URX 真的是納智捷的良心之做
但是售價就是太高 還在玩不二價或是選配金的手法
這個公司花了很多錢在行銷 卻沒有真的回饋給消費者
也需要真有愛才買得下去
祝納智捷長長久久 阿彌陀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