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有待過汽車產業或是任何在台灣有研發中心的產業,這時候嘴納智捷,我沒任何意見,但沒有待過只是人生不順遂的魯蛇或是任何品牌的公關公司的工讀生,那就請收起你的雙手去做更有意義的事,對你未來會更好。
不管是任何一個創新產品或是成熟產品,它們的開發過程都是耗時燒錢的,燒的錢絕對不是你們能夠想像的,高層下的決定可能一次就是幾十幾百億,做錯一個決定就是燒掉了,做對一個決定,那就繼續燒下一個決定的預算,不是你爸媽每個月給你1000元,讓你買買雞排坐在電腦前廢話那容易。你知道開一組模具多少錢,你知道一個零件或是五金件的下單量影響最大的就是成本,研發已經在燒錢了,成型也在燒錢,天曉得這產品會不會成功,這些高層或許不夠接地氣,他們沒有廣納建言,但他們在做這些決定的時候,也是憑藉著過往在這產業的經驗和專業的數據,輔助他們可以做出精準的決定,沒有人不會失敗,納智捷現在也算是還在錯誤中找方向。我也必須說納智捷的未來比現在更險峻,因為他們是離失敗最接近的品牌之一。
納智捷累積那多的錯誤經驗,更多的嘗試就是比我們離成功在近一點的距離,那怕只有一點機會。
我欣賞 Xpro 裡的專家他們擁有的經驗和技術,但其實你們並不需要去詆毀別人來提升自己,也不需要時時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去批判別人,大家都是一樣,尊重對手、尊重朋友、相扶相守才能相互成就。 “你的優秀不必透過詆毀別人來維護,人活著發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滅別人的燈。做事如此,做人也是”
我認為真正的強者不用去貶低或是攻擊對手,而是去強化自己!還在一塊pizza我拿6片你剩下兩片的思想,何不大家一起把餅做大?加油吧~~能從台灣走出去的品牌機會很少,如果這些酸民沒瞎,就別從別人嘴裡認識屬於台灣的任何一個品牌。
EDISON | 超越平面
EDISON GU wrote:
笑死人了~~一堆酸民(恕刪)
然後勒~
所以勒~
那個車廠一開始不是燒錢的?
那個科技的發展一開始不是燒錢的?
你是不是搞錯方向?
一個東西賣不賣得出去,是看他貼不貼近消費者。
而不是他有多努力、多麼盡心盡力?
你很努力、很盡力離消費者越來越遠,還想要消費者買單?
我發現從你的論點來看,納牌的原因是技術太自視甚高,不理消費者的需求。
以為只要在技術用心,大家都會買單,問題技術根本不是消費者要的。
這才是失敗的主因。
============================舉例====================
HTC超屌的,USB連接線一插進去,會跳出一個視窗,會有很多選項可以選。
但是大哥,我只是要傳檔案阿?
你這個功能沒寫好,我一插進去不要說跳出視窗了,連基本的傳檔案都沒反應阿....
==============================================================
所以現在HTC如何,也算有目共睹了....
IPhone 為什麼會紅,簡單、直覺、易用,這不就是他一開始成功的原因?
就跟很多人會買toyota一樣,這些人有多少人懂車?
買toyota 不就是為了車價便宜、省油、妥善率佳、後勤保養維修方便、便宜,這些基本中的基本,納牌做到了嗎?
都做到了或相似了,我們再來談台灣人挺不挺。
PS. 君不見 TOYOTA VIOS 滿街跑?
chernann wrote:
2300萬台灣人!
除了國家財政挹注的國營車廠外,那一家世界著名的私人汽車公司沒有瀕臨破產重大危機過
(1)
1950年豐田汽車銷售慘淡、瀕臨破產;豐田汽車創辦人—「豐田喜一郎」辭任社長一職負責下台
(2)
2009年因次貸危機引發金融海嘯,當年美國第一大汽車公司—「GM通用汽車公司」宣布破產重整,股票下市!
(恕刪)
是很多汽車公司都遇過重大危機,但不代表每家都能安然度過.
別人得了感冒後,很快就好了,還會有了抗體.
納智捷卻是得了感冒後就進加護病房.
看你PO了豐田喜一郎的雕像,我有一靈感,或許你可建議納智捷也幫嚴董做個雕像,或許納智捷的命運會峰迴路轉
唯有那些眼裡只有撈錢的業代才會昧著良心吹噓自己車廠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