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救地球 - Luxgen7 SUV EV+

n98990047 wrote:
在下哥哥是從事汽車相...(恕刪)


這些事可能要再查證哦
您的兄長這樣說的根據不知何來

之前Luxgen公開在媒體上說,
大陸市場的,由大陸廠生產,台灣及其他國家的銷售,由台灣廠生產,
我也比較相信是這樣的,原因如下:
一、放棄台灣已經建立好的生產線,於理不合。
二、裕隆有千百個理由移出,但沒有,台灣在手下的子公司,共100多家。
三、TOBE m'CAR已是大陸有生產的熊貓車,仍在台開模、生產,如果只是要等ECFA,這些動作沒有做的比要。
四、中華車和大陸合作交叉持股已久,Zinger也出口越南,但仍是以台灣生產的出口,而不是用大陸生產的車出口哦。這個就無關ECFA了,他現在就可以從大陸出口越南了,但沒有哦。
五、您提到這台車是由協力廠開發的,這我不信,以嚴的個性,什麼事情不握在手裡他受得了?所以這台一定是裕隆車自已開發的。
六、您覺得政府會讓裕隆跑掉嗎?(無論到時是哪一邊當政),一家這麼大的公司工廠外移,工會就炸開來了吧。

但同樣的,
如果Luxgen膽敢把台灣廠移走
那我就永遠不買Luxgen
但如果不是,還請兄台為自已的言論負責。



對於100樓
Mr.n98990047所揭示的訊息
個人抱持極大的懷疑
假如真如令兄所說
以大陸企業的大氣
luxgen為大陸廠所生產
怎可能幾部幾部交車
一個貨櫃船過來
怕不沒有幾千部也有上千部車車
沒幾天就可把訂單打發完

01不是沒圖沒真相嗎
既然是進口的
碼頭一定有長長的luxgen 車陣
請令兄想辦法弄個圖出來
把嚴董扳倒
這種人不能再容忍他
否則你造謠生非
應向國人道歉
這本來就是納智捷的策略,也是他在大陸設廠的原因,這台su車系一開始就是設定要在大陸量產,而這車本來預計3月量產但因設計問題可能延到六月之後模具都會送往大陸量產,對台灣協力製造廠商還有些不公平的措施這就不便說明在製造業界的心知肚明,這已是在業界不是秘密,現在台灣現在看到的都是台製的展示車..懂嗎?
其他要證據的..就留給時間證明..很快的

不過.. IT業不早就這樣?
台灣設計大陸製造
工業轉型是必要的

說真的, ... 如果設計測試想法是台灣生的, 在大陸生產真能比較有競力又有什麼不好..

哈哈
如果這台車能救地球,世界上就不需要超人了!
還有,世界上那麼多車
http://www.autonet.com.tw/cgi-bin/view.cgi?/news/2010/1/b0010049.ti+a2+a3+a4+a5+b1+/news/2010/1/b0010049+b3+d6+c1+c2+c3+e1+e2+e3+e5+f1
有圖有字請兄台自行鑑賞,內文我想不用贅述
至於有位仁兄提出IT產業是如此,沒錯現在很多行業都是如此現在面板也是,以低廉的勞工跟對岸當地政府的便宜租稅去賺新台幣回銷台灣跟世界各國,對台灣協力廠商又用齊頭式的成本議價要大削價配合我想這不是友善的表現吧?台灣設計大陸製造如果是台灣大部分消費族群的共識跟認可也同意台灣財團這樣做那我們這些在其中的人也只能默默認命無語問蒼天..因為不久將來我們會失業,不管我們良率多高品質多好都沒有用..或許說這個只是這兩年的感觸在這產業久了也有感情台灣不是沒優勢但是短視近利的做法會讓現在支撐台灣的製造業慢慢消失那勞動人口就大家有飯吃嗎?
或許這些是個人淺見也是對這家公司的做法不滿,但是也不想被歸類此話題是莫名去杯葛或是攻擊此公司的謠言,所以對某些兄台發言就點到為止了...因為大環境就是如此又遇到如此消極的政府我跟同事們只好默默的忍痛見證這現實的發生..
n98990047 wrote:
http://www...(恕刪)

台灣的由三義生產,大陸的由大陸生產...這L牌不是早就說了?
你貼的連結也不是新聞了,裕隆要去對岸設廠不是早就知道的事實嗎?
如果要走向國際...大陸是一個機會難得的跳板,而得在對岸銷售,不在那設廠是很難跟國際大廠競爭,這點在其他車廠甚至各行各業都差不多,
我想重點是...台灣銷售的是否是在三義製造,倘若如你所說的台灣的L車是大陸進口車一事...奉勸你最好講清楚一點,否則小心被人家告~~~
n98990047 wrote:
http://www...(恕刪)


您提的字、文,都跟您提的指控不合哦...
所謂業界公開的秘密,我也認識業界的人,也是很討厭嚴的人...
他就跟您的說法完全不一樣哦...

我想大部份板上的人
都知道Luxgen大陸設廠的事,也都認同大陸設廠的事
(那又如何,難不成台灣生產的去大陸賣嗎?這樣拼得過嗎?)
以前Nike的鞋不是都台灣雲林某廠做的嗎?
那又如何?難不成要在美國生產再賣來台灣嗎?
難不成雲林就比Nike賺得多嗎?
難到美國就因此經濟實力輸台灣嗎?

你提的問題重點在於:
台灣賣的,是不是在大陸生產的?
這才是您繪聲繪影在說的...
這才是您說很快驗証的
更重要的是,哪些車組零件是在台灣生產的...
車組零件中,愈精密、愈貴的,受人工的影響愈小,受關稅的影響愈大
例如引擎,一顆算15萬,人工成本佔的比例小,但15萬若打25%的稅,跟打0%的稅,就有很大的關係了吧
所以如果關鍵零件在台灣製造,再送去大陸組裝,那ECFA,對裕隆及台灣只會有好處吧...
另外您又說,現在是在台灣試裝車...
我想問的是,那不然咧?
既然是「試」裝車...
當然拿不出「定」裝車啊
大陸也拿不出來吧...
用這說嘴,不合理吧...

最後再一提
我其實一直是在BMW X1跟Luxgen SUV的痛苦抉擇中
如果Luxgen膽敢在台灣賣大陸生產的車的話
那我就不用抉擇了
但老實講
我覺得,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n98990047 wrote:
http://www...(恕刪)

我是支持並關注台灣國產品牌的人 對於你說的一些言論不是很認同
至少我不覺得政府跟裕隆投資的金額光是台灣市場就可以賺回來的.
先轉POYOUTUBE的一段專訪.有興趣的可以先看一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deos=jbeF7l5Uu_I&v=3V0Gd-Pw-rY
嚴凱泰專訪2(從7分開始看就好了)3(看到5分鐘就好嚕)5(Luxgen7 EV+試乘)
不過都是嚴董的畫面.看一下就好
重點:0-100 8.8SEC 有興趣可以看一下 車用系統應用跟仰視系統 3分的時候強調100%MIT

至於你說的LUXGEN 是大陸進口那請問是哪些東西大陸進口?
就像之前大大回應的 裕隆東風成立本來就是專注在大陸市場
不跟大陸廠合併?那你要裕隆在大陸經營十年的裕隆在自己開發通路?要多久?
況且國外汽車品牌在大陸跟當地車廠合資不都跟當地車廠合作?在地化生產不也是一各常態?
你說不管我們良率多高品質多好都沒有用?
我怎麼覺得很有用
大陸車廠的產能已經慢慢超過需求了那的產能要去哪?不就是銷往海外嗎?
大陸已經跟東協完成10+1了.那他為何還要把熊貓車的海外代理給裕隆?直接賣越南不是比較快?
在海外.MIT還是比MIC好用.海外車廠不也打算在台灣投產然後銷往大陸?(前提:ECFA能簽成的話)
至於大陸本身也打算把部分車種移往台灣生產.轉PO一年前的新聞
http://inf.315che.com/n/2009_12/102116/
4萬台產能(現在是不知道還有多少).不就是台灣車市1X%的產能?
不過裡面倒是有一各重點.
就是短期來說台灣有海外銷往大陸的量,也有大陸銷往海外的量.製造業可以不用那麼擔心
但是中長期來說如果不能藉由這各優勢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那等大陸茁壯就真的可以把台灣做掉了.
這不是裕隆現在在做的嗎?

對台灣協力廠商又用齊頭式的成本議價要大削價配合我想這不是友善的表現吧?
這不是裕隆發明的,是汽車之神-豐田很早就開始用了.
豐田精實管理:豐田相信,任何成本都一定還有在下降的空間.
豐田要求其中一家供應商每一代新零件都必須比前一代便宜10%(因為這樣出事?)
不也是因為這些管理哲學才讓台灣的電子代工業如此強大(雖然利潤真的很低)
沒有大陸廠他還是照砍.

汽車產業的黑暗面我沒接觸過不是那麼了解,但是政府雖然無為不過還是有他的堅持的.
面板廠也是有條件的開放.不是嗎?
最後想跟你說一點,現在面板也是,以低廉的勞工跟對岸當地政府的便宜租稅去賺新台幣回銷台灣跟世界各國
2008台灣面板產業超越韓國.2009被韓國做掉.2010年起台灣新廠的營運還卡在環評敗訴.中韓卻在用力蓋面板廠
進去大陸是必要的,要不面板廠在2015就在掉9%全球市佔率.
而大陸最近這幾年對海外面板課稅.等他自己6座8.5代廠投產.大陸會拉高限制保護他們的本地面版廠.
不去設廠.那到時候台灣面板對大陸電視的市佔率優勢沒了(目前LCD TV市佔率55%).
稅+運多的成本,不覺得這是資本密集的面板廠可以藉由低廉的勞工撈回來的.
看著台灣NO.1的產業一各各因為保護政策而死掉.就是你想要的?

台灣還是有一批人對於MIT還是有著熱忱的.LUXGEN在大陸經營那麼多年,大陸市場是他海外佈局最重要的點
但不代表台灣三義廠就要關.就像樓上大大說的.要走早就去大陸了還呆在台灣?
未來電動車會先在大陸量廠,最大的原因我認為應該是台灣這邊上路配套還沒搞定.所以無法量產
而大陸在努力發展電動車,已經在進行,一邊不能做,一邊可以做,那當然是先往可以做的地方跑不是嗎?
ACER也是一堆國家給優惠讓他把總部移出去.他現在不也是還在台灣?

今天除夕 駐大家新年快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