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惡的距離 wrote:我沒說去參觀呀只是提醒他們這顆引擎是華擎和Cosworth共同開發我有說我會製造這顆引擎? 哪可能共同開發,亂用詞彙連授權都談不上,到處吃豆腐。買了勞力士錶帶,就說跟勞力士共同開發手錶買了LV鈕扣,就說跟LV共同開發包包真有共同開發會辦個盛大 發表會了,裕隆股票早漲停板光明正大告知車界, 這顆引擎規格用了Cosworth哪些技術不是偷偷摸摸 道聽塗說,又增添一筆 ........... 吹牛紀錄
如果裕隆開發引擎上面的塑膠飾蓋,Cosworth開發引擎,這樣也可以算是共同開發對了,塑膠飾蓋會不會跟踏板一樣也會行進間斷掉呢?我與惡的距離 wrote:沒掀喔!只是提醒你們台灣之光 華擎和Cosworth共同開發的這顆引擎,硬是了得厲害的很敬請期待
我與惡的距離 wrote:MBU就是水野和敏曾...(恕刪) 造這個還不如開發平價的車款(像K car這類型的小車(不管電動還是汽油的),售價在28萬~45萬間),來符合基本消費者的需求?像大陸的五菱宏光mini EV(微型雙門4座電動車)售價只要2.98-3.88萬人民幣(大概折合台幣12萬~16萬),2.98萬等級沒有空調!車輛的長寬高為2917/1493/1621mm,軸距為1940mm,續航力分別為120km/170km所謂的國產車本來就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的車! 反而納智捷走另外一條思路!自己人坑自己人,台灣的售價都比國外還要貴! 都什麼年代了!汽車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