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6751 wrote:
江豐順
華創車電股份有限公司汽車造型部 設計一組 組長(恕刪)


哇,你都知道他是誰還知道之前的職務喔?
我都不知道餒,你內部人士?
alex6751 wrote:
江某順
華創車電股份有限公司汽車造型部 設計一組 組長

google一下還能看到他的 Linkedin


關於

2007年首發轎車S5的外裝,在眾人驚呼聲中由我來負責執行...

2014年華創延攬的GTR之父水野和敏開始了極重要的新平台開發,而石總監拔擢我成為造型首席代表,參與了這極為重要的國際級開發團隊...

因為任何一個團隊 最大的目標就是推出具創新具競爭力的熱門商品!

前面侃侃而談了一大堆理念經驗

但是最後一句的 團隊目標 :

創新 ?
競爭力 ??
熱門商品 ???

看來由他負責帶領設計的納智捷這三個自訂目標KPI似乎都沒達成?

這是在自我打臉嗎?
有時候,用另一個視角
幫設計師的立場想

1.高層省錢,用"自己人"做外型設計
老人老想法
難免陷入相同的思考美學觀念
貨車的設計外型, 也搞到房車,跑車上...
以前難看,未來設計也好不到那去

2.就算偶有亮眼設計
也要經過高層老頭的"指導修正"
所以老氣落伍的味道,
自然飄散出來。

3.想要省錢
集團捨不得己經投入的模具費
只能在失敗的外型上稍加修改
這...也很難為設計師
要在餿掉的基礎上做事...

總之
集團再不檢討思考模式,及市場走向
只會再推出一台定位怪異的冷門滯銷車....
說真的...
當初我國為了保護裕隆企業
刻意調高汽車進口關稅這件事情,讓裕隆就是活在一個保護傘下在成長。

市場就是這麼的現實跟嚴苛,消費者並不會給你機會
消費者只想買他想買的東西,不會因為你剛開始起步,就給你機會。
這就是社會的現實面...
我相信每一家車廠都會造出一些市場反應不佳的車款
例如RX8 BMW 3GT 5GT 但是這些車廠會有這樣的車出現
都是想去打破市場規則又或是探探水溫所開發的產品線。

但是LUXGEN...他推出的每一台車,完全看不出自己的家族風格與共通性...
連最基本的車頭的家族特色,如果不看LOGO 你還完全喊不出他是LUXGEN
這種狀況反映出來,LUXGEN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說真的...這種事情,連大陸的其他車款都做的比LUXGEN還要好
更別說什麼台灣設計師設計了...

KIA以前的車也是沒什麼人喜歡,但是人家公司有心在造車,去挖了歐洲車的設計師來取經
直接大刀闊斧的改革,連同LOGO都重新設計過...

我相信台灣人,在某些程度上是很團結也是很愛國的,買國貨這種事情
真的只要國貨好,又便宜,我相信台灣人也會從罵聲之中轉為鼓勵與支持。
為什麼大家寧願繳關稅去買更高檔的車?就連已故的嚴董,都在買國外的豪華車...

裝睡的人叫不醒,企業就不長進,消費者就是很直觀的不買單。
這就是現實。
seed77788 wrote:
你還有本錢學習的時候慢慢學是沒關係,反正我裕隆也學造車學了60年
但請搞清楚,納智捷現在的處境還有辦法慢慢學慢慢改進嗎?
應該是要大換血了吧?
說真的這外型我真不覺得符合今年(如果今年要上市的話)的車輛外型設計語彙,感覺就是把U6、U5、URX全部捏在一起然後自以為的覺得哪裡改一下會比較有「跑格」,完全沒有一體性的設計感跟美感,到底要怎麼鼓勵?


不鼓勵也不需謾罵,不買就是基本態度,不是嗎?

產品出來後就是接受市場考驗,是好是壞讓消費的人去認知決定

不喜歡默默帶過即可

台灣人自行努力做出東西不容易,我認為需要鼓勵的是這個設計跟人

至於裕隆是有採用台灣設計的勇氣跟決心,不管市場接受度如何
都需要鼓勵

台灣不是沒有人才,最怕就是台灣人不肯定台灣培養的人才
有點像Lexus+CC的融合
車頭一樣是Lexgen的特徵
噓~~ wrote:
有時候,用另一個視角...(恕刪)


不肯下功夫去做一台車
只想著怎麼賣車

當然就會做出這種既醜陋,又不討人喜歡的車子了
也難怪去到哪裡底都倒閉收攤

OliverChi wrote:
裝睡的人叫不醒,企業就不長進,消費者就是很直觀的不買單。
這就是現實。


是的 我認同不喜歡就不買單,畢竟真金白銀不是撿到的

但 不買單不需謾罵,一個設計師做出這成品也不是路邊撿來的
中間經歷過多少的過程跟考驗,我們不曉得
但要公司認同=>花錢開發=>上市販售
這不是容易的事,我鼓勵的是做事的決心跟態度
不是鼓勵這產品,產品就讓市場去考驗吧
天上看很久的雲 wrote:
哇,你都知道他是誰還知道之前的職務喔?
我都不知道餒,你內部人士?


網路時代請善用搜尋,若您提供真實資訊
我也許也能找到您
HermesParis wrote:
前面侃侃而談了一大堆理念經驗

但是最後一句的 團隊目標 :

創新 ?
競爭力 ??
熱門商品 ???

看來由他負責帶領設計的納智捷這三個自訂目標KPI似乎都沒達成?

這是在自我打臉嗎?


有在認真工作的人都會訂定自我期許跟目標,這很常見
但實際工作時,需要各單位的配合跟自我的努力
最後成敗還是看市場

關於這些資訊,可以看出學習與工作經歷
可以平淡看之,不需拿出來取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