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會比台灣更早研製出汽車??

LOUIS2133 wrote:
最後 韓國朋友問我
為什麼 你們臺灣人 不喜歡 我們韓國車 ....銷量那麼差 (現代起亞 在全球銷量是很好的.. )
我也不知道
哈日 ? 崇日 ? 韓國是我們的對手 ?

現代的車在美國比頭又大便宜20%,還贈送5年20萬公里免費保養
在對岸也是低價策略
當然會熱賣

在台灣不好賣,您要問現代業代的腦殘定價了
能持續多久,取決於韓幣的匯率
民族性
民族性是個重要因素。

雖然TOYOTA當初來台灣是公開宣稱要提供售價40萬元上下,
便宜、好用的國民車,結果呢?
據說反對最力的就是國產車廠,
能賺五塊,幹嘛賺一塊?


台灣是個封閉市場,易有壟斷的現象,
連號稱最強的電子產品都是內銷比外銷貴。
以CD為例,同時期的價格,
台灣電子街副廠光碟片NT6.0元時,
美國名牌光碟NT1.0元(台灣出口)。
手裡接到一桶光碟,聽到價格時,
直覺的會想:這個國家病了,唉、、、

每家車廠都說售價貴是因為進口關稅、貨物稅幾乎100%,(民族性)

連進口關稅都是世貿協定的要求之下,才肯逐年降低。(民族性)

國營事業保障利潤之下幾乎都毫無競爭力。(民族性)
但是外商也進不來。(例如第三家石油公司)

你知道我最近申請天然瓦斯,從門口拉瓦斯管線到二樓、三樓
花了多少錢嗎?只要NT五萬多而已。
是不是壟斷之故?哪有這回事?一切依法行事,
雖然有不同公司,不過一區只有一家,也沒得選。

以前進口冠美麗約120-130萬元,
美國基本款不到二萬美元,約台灣的一半價格。(民族性)

以前廠商都振振有詞地說關稅加貨物稅將近100%,
所以貴一倍。
現在國產化冠美麗也是一百多萬元,
有比較便宜嗎?
100%關稅哪裡去了?
現在理由換成"未達經濟規模"。
生意人夠厲害吧?(民族性)

台灣人栽培汽車工業這麼多年,
每家車廠土地一大片,光賣地就賺翻了,
可是每年都在喊不賺錢,(民族性)
如今隨便一部1.6小車都要五十萬,(民族性)
組裝了N年,連沒什麼精密高科技的椅子都做不好,(民族性)

大陸可坐 6-8人的麵包車多少錢?三萬塊人民幣。
乘4、乘5倍都很有競爭力。
山寨車不安全?難道我們的小車是"看起來"好多了?

台灣的機車數量夠大了吧?
現在連掛牌車都要五萬多,
一般月薪降到2萬,吃、住、自付,
能存的錢比外勞都不如。


車廠不爭氣,公家的油耗數據能夠和實測差那多,
卻誤差幾十年仍然面不改色,
好官我自為之,干你何事。(民族性)

馬路只有選舉前才鋪個應景,
搞個健保讓老百姓和醫療單位去鬥,
誰還有時間去關心每年那麼多預算是怎麼消耗掉的?

你期望政客為民喉舌?
如果指紋建檔過關,那麼多兄弟就別混了。

不管歐、美如何經濟競爭、開放,
這裡的人就像羊圈裡的羊,
反正跑不掉,不當凱子X,怎麼、、、
"台灣人很有錢",可惜不是你、我這些圈內人。

韓國電子、汽車,起步雖晚,卻已是外銷數百萬輛的大廠,
難怪韓國說斷交就斷交,
台灣人,唉、、、
什麼都好辦,就是民族性這檔事,有點難辦。


oeda6565 wrote:
你應該是中國人吧?....(恕刪)



看了大大文章
娓娓道來
不卑不亢
真是長知識了!
台灣人真的沒必要妄自菲薄啊!
這次 LUXGEN 的第一款車 就 直攻百萬等級 .. 而不從低價車 50萬入門

應該可以證明 真的是有心想要闖出一片天的


畢竟 賣100萬的車 跟賣50萬的車 .. 消費者要求是不一樣的

讓我驚訝的是

韓國朋友跟我說 他們國產車 已經有 300萬 等級的了

敢賣300萬 就敢給國人檢驗他值不值

如果臺灣的國產車 也推出300萬的等級 不知道會如何

韓國人可以接受 300萬等級的國產車 就代表 他們對自己汽車產業是有自信的 .. 我自己想的


someona881 wrote:
2007年世界工具機生産國傢出口量排名
1、德國---------------91.678億美元
2、日本---------------76.101億美元
3、意大利-------------42.076億美元
4、臺灣---------------34.080億美元
5、瑞士---------------24.575億美元
6、韓國---------------18.000億美元
2007年全球工具機出口金額共計392億美元。


...(恕刪)



這個資料不是證明了,台灣是機具出口大國嗎?
你不是說韓國遠遠遠遠超過台灣?
你既然知道台灣工具機出口大國,又何以在前幾欄說出違心之論呢?



someona881 wrote:

2008年全球十大工具機消費市場排名
1、中國大陸----------194.446億美元
2、德國---------------99.501億美元
3、意大利-------------85.451億美元
4、日本---------------80.305億美元
5、美國---------------67.558億美元
6、韓國----------------41.50億美元
7、臺灣----------------28.00億美元
8、巴西---------------25.472億美元
9、印度---------------18.704億美元
10、法國--------------17.735億美元
...(恕刪)



這不是又證明台灣是出口導向大於進口消費的國家嗎?
台灣消費市場相當的小,可是海外市場非常的龐大呀!
高品質、中等及部份偏高單價的市場取向是正確的
"產量"少於韓國,可是毛利、淨值高於韓國
甚至中國進口消費及出口獲利都能回頭挹注台灣
這樣子才是最重要的呀!

>>>韓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值得臺灣人深思,而不是譏笑咒罵。

很抱歉,企管理論中,選擇符合自己成長取向的"標竿企業",是非常重要的
韓國現代、大宇的短期內大幅舉債、一次擴大消費者市場取向的成長模式
就我個人來看是不適合台灣,而目前luxgen的嚴董也擺明了不採如此
而且以豐田、本田為主的企業模式,穩健的性能、服務品質為取向
在這方面是正確的
譏笑咒罵倒不至於,但是要把現代模式列為luxgen的標竿企業
那luxgen還不如嚴董代工下的nissan

如果luxgen說要向中國或韓國終日就以"產量"達世界前幾名,而以低價及較低品質豪奪市世場
那嚴董就不用去搞什麼要"品味、性能、電子"之類的廣告了
就只要標個價錢,然後用世界幾名、什麼什麼多好的配備來騙台灣人就行了

以台灣汽車市場來看,大宇汽車與台朔合作之時,是韓車達到最高峰
但是現在呢?韓元大漲後,當大宇現代的售價與日式台灣製汽車差距不到(10%~20%)
韓車連價格打平的機會都沒有,光是這樣子就把韓車在台市場幾乎殲滅了

我一點也不希望LUXGEN在海外也遇到這種先爽後苦的困境

先建立大型房車的科技能力
再推出中型、小型車款
這也是本田、豐田向來習慣
一來對選擇大型的客戶有所交代
二來對中、小型的客戶也能保證其品質
是保守且穩健的製造、行銷方法
oeda6565 wrote:
這個資料不是證明了,...(恕刪)



看資料請動腦筋分析一下,別以為排第4就是“出口大國”了,2007年全球工具機市場出口金額共計392億美元,臺灣為34.080億美元,僅占8.6%的份額,連10%的份額都達不到還談什么“出口大國”那不是笑話么。而且你所謂的“海外市場”主要就是中國大陸,大陸有很多中小型企業為了壓縮制造成本,就是用的臺灣產的中低價機床。而真正有實力的企業都用德國、日本產的高端機床。再看看僅德國、日本兩國就占了世界市場42.8%的份額,真正有資格配稱“出口大國”的也就這兩國而已,連意大利都有點勉強,何況是臺灣呢。

韓國機床出口比臺灣少,主要是因為韓國國內就有充沛的市場需求,韓國國內龐大的造船、汽車、金屬加工、機械制造領域每年需要消耗數量眾多的工具機產品。

而臺灣由于近幾年來經濟萎靡不振,產業紛紛外移,導致臺灣島內需求減少,剩余產能只能出口,這應該說是臺灣的悲哀,竟然有人當成榮耀,實在是可笑。

再看看工具機消費量,這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工業制造業實力,中國大陸、德國、意大利、日本、美國排名前五位,這五個國家無一不是工業強國、制造業大國和出口大國,消耗了世界機床產量七成以上的產品。連排在第六位的韓國機床消費量都是臺灣的1.5倍左右。

而且看臺灣數據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2007年臺灣雖然出口了34億美元的機床,但同時還進口了28.15億美元的機床產品,主要為金屬切削機床零組件、金屬成型機床零組件、滾珠或滾柱式線性滑軌,以及高端機床整機等產品。而臺灣整個機床消費市場的規模總共才不過28億美元左右,進口依存度相當高。

這說明臺灣工具機產業的實質和“組裝廠”相差無幾,只能自產中低端部件,而精度要求較高的零部件必須從日本、美國、德國等國進口,其中僅從日本、美國進口的零組件就占了8成以上。臺灣不能生產,而企業需要的高端機床也需要從德國、日本進口。

臺灣的很多報道甚至包括專業性的行業分析中,都喜歡吹噓自己的業績,而對本行業存在的問題一筆帶過,不做深入分析,這種“報喜不報憂”的膨風風格,確實能助長臺灣人的自信心。

再有,說到汽車產業其實于一國的整體國家戰略是息息相關的,單靠某個汽車廠去單打獨斗,根本難以取勝。

工業是個大循環體系,韓國早年在發展工業的時候,就是重點扶持大財團企業,在鋼鐵、造船、汽車、石化塑膠、電子電器等領域同時發力,互為支撐,為此甚至不惜大舉國債,也許在早期會遇到很多風險困難,但只要咬牙度過這個時期,產業水準就會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臺灣早期在蔣經國主政的時候推動“十大建設”也是這種方式,中鋼、中船、臺塑、臺積電在那時起步,現在都已頗具規模,而臺灣汽車產業則由于各種因素沒能發展起來。兩蔣時代過去后,臺灣已經沒有哪個領導人有魄力,能夠以全球眼光再次帶領臺灣產業升級。而李登輝、陳水扁之后的臺灣陷入政治紛擾,內斗不止,經濟停滯,也沒有機會讓不斷失血的臺灣產業恢復生機。這應該是一個更大的悲哀吧。





jason_cas wrote:
韓國的汽車工業是政府...(恕刪)


真的 韓國政府借了很多錢 扶植三星 現代
引用 自由電子報

所以 也造就了現代城或路上都是面板...之類的東西

但是還是不能否認 它們是真的比較有向心力 @@

拜閱您的文章後,這是我最後一次回覆

someona881 wrote:
看資料請動腦筋分析一下,別以為排第4就是“出口大國”了,2007年全球工具機市場出口金額共計392億美元,臺灣為34.080億美元,僅占8.6%的份額,連10%的份額都達不到還談什么“出口大國”那不是笑話么。而且你所謂的“海外市場”主要就是中國大陸,大陸有很多中小型企業為了壓縮制造成本,就是用的臺灣產的中低價機床。而真正有實力的企業都用德國、日本產的高端機床。再看看僅德國、日本兩國就占了世界市場42.8%的份額,真正有資格配稱“出口大國”的也就這兩國而已,連意大利都有點勉強,何況是臺灣呢。

...(恕刪)



是不是出口大國,資料是你貼的,到現在怎麼算是出口大國也幾乎是你在定義
那我沒有話說了
這個調太亂,不是很好和弦



someona881 wrote

但同時還進口了28.15億美元的機床產品,主要為金屬切削機床零組件、金屬成型機床零組件、滾珠或滾柱式線性滑軌,以及高端機床整機等產品。而臺灣整個機床消費市場的規模總共才不過28億美元左右,進口依存度相當高。

...(恕刪)



進口消費只有"28"億多美金
一來是台灣本來就是出口導向
二來台灣本身就有合於規格的cnc機台可以選用
所以這個數只能算是"進口",並沒有算進內銷內用的範圍
一般來說如果以一米長的工件在0.1條到2條之間中等偏高的機台,台灣內銷市目前是肉搏戰
三來有沒有實力跟你用那一國的機台不一定有關係
就像德日的二手機台在中國也很暢銷呀!....那我可不可以說中國對德日二手機台很依存呢?

至於德日高規格機具在中國受到原母國的限制比起台灣來嚴格得多
能夠 進口高階機具跟這個國家進口消費能力也不一定劃上等號
至於進口產業聚落中缺乏的特殊規格機具,也本來就是國際市場交易的常態
這也不代表好或是不好,是需不需要的問題而已


someona881 wrote:
這說明臺灣工具機產業的實質和“組裝廠”相差無幾,只能自產中低端部件,而精度要求較高的零部件必須從日本、美國、德國等國進口,其中僅從日本、美國進口的零組件就占了8成以上

...(恕刪)



蛤?......
台灣產業聚落民間拋光廠的實力已經突破12000目數以上
滾珠螺桿、導軌都已經具備c1以上的等級,是產業聚落而不是只有一、兩家的樣板,
至於進口的部份,客戶有指定就照客戶做,許多是規格和指定範疇
難道客戶指定日製螺桿我能裝上台製的嗎?....至少這一點台灣廠商的信用是值得肯定

像我就偏好使用德制刀具,那跟台製好不好無關,親戚有在經營德國進口刀具
能拿得到好價格,而且我也已經上手了



someona881 wrote:

臺灣的很多報道甚至包括專業性的行業分析中,都喜歡吹噓自己的業績,而對本行業存在的問題一筆帶過,不做深入分析,這種“報喜不報憂”的膨風風格,確實能助長臺灣人的自信心。

...(恕刪)



十來年前是吧!~~不過現在是看稅後淨利的時代
也是看顧客滿意度的時代
而且我的文章向來不是很喜歡吹什麼世界第幾名來證明本國的工業實力
有些國家創造了高出口高外匯,但是也創造了高呆帳率、高退貨率
這種型態台灣也早早在二十年前就走過了,所以不用去在意什麼排幾大的問題上

其他您所筆的政治論點不予置評=>luxgen有意與中國合作,不妨修飾您的論點
可免招反效果
LOUIS2133 wrote:
這次 LUXGEN 的第一款車 就 直攻百萬等級 .. 而不從低價車 50萬入門

應該可以證明 真的是有心想要闖出一片天的...(恕刪)

看完您的發文,我怎嚜有一種不太妙的感覺....0....
車子是在比貴的嗎?

日本一些車廠創業的精神,小弟還蠻敬佩的~
雖說時空環境已經不同,還是希望台灣加油啦~

我超愛台灣發展自有品牌,然後打死一堆外國貨,反攻國際市場......
但我不認為那個答案會是納智捷~
- Architecture -
oldrick wrote:
之前買過2台裕隆幹的要死. 換VW後就一直換VW了. 品質較穩定保證10年車體不生鏽...(恕刪)


真的那麼差喔! 請問大大之前買的是哪兩款?

小弟我目前是開[國產] IMPREZA (約10年了), 也沒任何地方生鏽, 引擎(水平對臥) 的表現更是滿意(除了油耗 orz), 真的是10年如一日, 目前開起來,感覺還是像新車一般平穩!

倒是同事的 VW, 大約7年了, 常聽他說哪壞了修了多少錢? 最近又聽到好像是引擎腳鬆動(還是老化?), 以及怠速不穩, 冷氣也不夠力了... 又花了好幾萬修車!

所以國產車應該也是有不錯的吧!?
Hi, I am Joco!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