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lersony wrote:
歹勢~引錯人了啦...
其實納智捷剛起步的時候 很多消費者的支持還蠻熱情的
畢竟這是我們第一台貨真價實的"國產車"
可是感覺這次的配備售價結結實實的迎面賞了他們一巴掌...
幫日本人賺錢的台灣人這樣搞 你台灣人對自己台灣人也照樣這樣吸血...
真的是應驗了所謂的"商人無祖國"...這句話真是金科玉律.....(恕刪)
沒關係啦 手誤大家都有的.
至於一堆人極度關心的價錢問題,
以我所知 台灣代工成本真的不低啊 開發一個新車型要報廢的資源又堆積如山 呆帳損耗以億計算.
不說您不知道,
汽車開發期長 回收慢 開發成本超高 遠不比手機電器花費少 上市銷售回收都快.
一但車子造好要賣了 承製與參予開發的廠商們貨款與模治檢具都要照給的 不能等母廠賺錢損益平衡才付清.
試問納智捷有賺錢嗎?
我覺得損益還沒平衡吧 才幾個車款? 共多少銷量? 積壓的成本與利息跟誰算?當然自己先吸收.
這還不算生產未達經濟規模的話 MOQ的最低成本攤提可是會吃掉絕大部分的利潤.
有開過公司的人就知道 成本回收一被長期壓著的話 不僅週轉問題大 帳款利息損失也很多.
以上兩點再加上台灣代工成本等級 這生意可不好做哦.
如果要先拿成本壓個幾年,
才能回收完開始獲利 同時還要隨時準備數億花費維持新品開發 這種生意願意做的有誰?
殺頭生意有人做 賠錢生意沒人做 一開始賠沒關係 但久賠就沒人願意 對吧?
汽車業的難處 不是外人能體會的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