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智捷發豪語 擠進國內前5大

國產車就這麼一家,要拚前五大?跟誰拚????????

tantan0558 wrote:
http://www...(恕刪)
好的產品絕對不會被埋沒的,
俗話說 真金不怕火煉 ,
大家一開始都是願意支持納廠的 !
但是那不高的妥善率,
我的親戚朋友也有牽納廠的車,
但是全部異口同聲的說組裝品質很差!
改款了組裝公差還是一樣很大!
沒有改進...
開沒多久怠速會震動...
零件容易壞,
大家也是希望納廠能進步,
將納廠的缺點說出來,
但是一直被說成是酸民,
這樣的品質真的很難下手,
大家賺的都是辛苦錢!!
Edison9527 wrote:
話也不是這麼說,T...(恕刪)


若有心人也仿照醜化納車的伎倆,把T車在異邦的身手異處畫面大做文章,之後再張貼於台灣網站,那保證T車也會慘兮兮。但有心人不會這麼做,因為T車不是純台灣車。
別怕 至少NISSAN絕對會被拉下來當墊背的 三菱也快了
真心為這兩場的忠實粉絲抱屈

臺灣買車真奢侈 wrote:
好的產品絕對不會被...(恕刪)


這輛車公差大不大?這輛車的售價可以買下S3 +S5 +U6。
你有去研究為何要如此設計嗎?


妥善率?你應該看得懂下表吧?
台灣前五大感覺不困難,銷售要超越TOYOTA那就慢走不送
台中市民 wrote:
紐澳沒有汽車工業根本不會影響生計,因為他們天然資源之豐富,就如同中東國家的石油般,幾代人也用不完、花不完,台灣如何能與之相提並論。


台灣適合發展汽車零組件,但沒有品牌車輛的發展空間.
但大陸市場廣大,是台灣唯一的汽車品牌唯一的機會.
不但要經營大陸市場,而且要深耕,因為對岸的基礎工業提供汽車發展最佳基礎.
從Luxgen這幾年在大陸的銷售,這個機會應該已經消失.
東風裕隆毅然決定以PSA引擎取代華擎,做最後一搏的意味濃厚.
反觀Luxgen在台灣,要與資源豐沛的外來品牌相搏,維持3-4%左右的市占率,已非常辛苦吃力.
要奪到更多市場而達市占率第五名可能性低,除了謙虛努力也別無他法.

汽機車業都一樣,政府都已經扶持保護了幾十年..

結果到頭來賣的價錢卻還比需要課關稅的進口車還貴,賣到國外的卻比賣台灣的還便宜..

試問拿老百姓的血汗錢來扶持保護這樣不長進的汽機車產業有何用..??
下點猛藥才可能, 如全車系選配6氣囊,10年不限公里保固(營業車除外)....

余志乾 wrote:
政府最好逼那些日系...(恕刪)


你的市場夠大,就可以讓政府玩這招,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中國的模式是,一開始做外國品牌的代工,甚麼長安福特、東風日產就是當年出現的,當然作為中國內地的品牌,長安、東風、青年,一汽等都有自己的品牌,但中國政府認為內地品牌缺乏技術性,生產的也都是國外品牌淘汰車型的翻新車(換外觀及內裝並貼牌),所以一紙公文要求這些國外品牌必須提供更多技術,不然就不給繼續經營,後來延伸出所謂的合資新品牌,但外國企業怎麼可能把辛苦花錢研發出的技術轉給這些內地品牌,自然新品牌還是有需多是以舊車型來改良,並冠上新品牌的LOGO,這跟內地品牌原本的模式也無太大的不同,最終好像就不了了之了。

這是一個至少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並有一個極權專制的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台灣一個只有2千300萬人的市場,人家會理你嗎? 光這點就根本沒法比。

還不如這些品牌好好做代工,多給點配備,少一點車價來的實在。

說到裕隆,我是不知道他拿了政府10億,但是他也有其他品牌的代工收入,根本就是兩頭拿,但是看看人家韓國至少現代-起亞是現在第五大汽車集團,裕隆1953年成立,現代1967年成立,裕隆比人家早了十幾年,結果60年下來,變成甚麼樣子了,這種企業,政府還要繼續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