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 wrote:

台灣汽車產業,未來應已無品牌空間了,有的只是跟大陸或其他國際大廠合作貼牌或進行KD件組裝而已,
然後宣稱"國產車"自爽罷了~ 頂多能加入零件供應鏈,或設計幾輛車子的外型供其他車廠採用,聊以自慰.

納智捷...個人覺得太遲也太晚了
想靠在大陸翻身? 個人評估是可以賺一些錢啦, 但大陸的本土車廠實力也越來越強,不只財力, 科技實力也已超過台廠,要比民粹喔,就算台灣島民全挺,一年30萬輛算啥小? 大陸人也是會挺自己的車廠啦.
個人評估10年後納廠可能還在,或許只是東風裕隆底下眾多品牌中的一個,但若品質或新動力跟不上,消失也就難說囉..

而台灣汽車業, 也就如此罷了~



版主 你是來踢館的喔~~~~~

偏偏掃地的都是淡出江湖的大師兄~~~~




只能說 國產的加油吧~~~ 很多國人在關注呢~~~
免責聲明: 以上言論為玩笑話XD,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建議XD
我們不是大股東,存不存在不用討論吧!

jeff0720 wrote:
我們不是大股東,存不...(恕刪)


台灣政府把汽車經濟工業當成一般商業行為看待,
導致今天車市的亂象,我們輸韓國真的輸慘!
政府已經被罵說用高稅額偏袒國產汽車了....

還想要多給一些技術和資金,那政府大概會被打慘
十年前你的BB CALL呢?哪個廠商做的你記得嗎?這個問題命名本身就很討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