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IOSAIRI wrote:可惜這樣的傻瓜也把消(恕刪) 把消費者當傻瓜的企業在這個世界上多得數不完呢 , 開公司就是要賺錢啊不然咧?覺得產品沒有那個價值別買不就好了? 整天酸這間公司 , 也不會把他們酸到佛心大發賠錢賣車啊?
vero.chen wrote:把消費者當傻瓜的企業...(恕刪) 你能酸我不能酸?酸不能改變那請問你又在機歪啥?一下納廠是為了夢想的傻子一下又是只要賺的財團你搞得我好亂阿標準統一一下好不好納粉糞青不要雙標好不好
KILIOSAIRI wrote:你能酸我不能酸?酸不(恕刪) 我從頭到尾都沒說你不能酸啊? 亂扣別人帽子到底有什麼意義?一間公司本來就需要同時有負責作夢的人與負責想辦法賺錢的人不是嗎?請問我的發言到底哪裡讓你搞不清楚了?
vero.chen wrote:一間公司本來就需要同時有負責作夢的人與負責想辦法賺錢的人不是嗎?(恕刪) 同個汽車產品我們假設二個方案來執行,你會選哪個?1:平均銷售出每台車淨賺40萬,每月賣出500台,每月售車利潤2億然後消費者因售價高而期待值也高,造成車輛品質被相對檢視,評價極差2:平均銷售出每台車淨賺10萬,每月賣出3000台,每月售車利潤3億然後消費者因售價低而期待值較低,車輛品值出問題的忍受度相對高,評價尚可以上還沒算車輛賣出的數量多,回廠大小保養賺的錢也更多車輛賣出的多,量夠大,跟零件協力廠商議價空間就更大,利潤會漸漸走高車輛賣出的多,外面副廠零件就有廠商開發,消費者養車就較輕鬆很遺憾的,納牌高層選的是方案1短視近利!以為靠行銷手法就能車價二倍賣,自做死怨不得人最慘的是聘請的網路行銷公司又爛到掉渣,專搞造謠、帶風向的負面行銷引發眾怒就淪落到如今這般囉
那些替台灣引擎工業加油打氣、認為它們已經做得很好很努力的人可能太天真了...台灣汽車工業沒有比人家起步多晚,80年代alfa推出第一代汽門正時技術的引擎,沒過幾年其他家也用其他方式繞過專利做出類似的技術,台灣汽車工業歷史遠早於那個年代差別在於人家一直有再投入研發,一有成果立刻申請專利,一但競爭對手發表了新的技術,也要馬上繞過專利用別的方式做到同樣效果,台灣除了代工組裝外,研發的部分睡了幾十年根本沒進度,有在做的話不可能成果是這樣子簡單的說,當我們台灣人都塑膠做的
四海無上師 wrote:那些替台灣引擎工業加油打氣、認為它們已經做得很好很努力的人可能太天真了...台灣汽車工業沒有比人家起步多晚,80年代alfa推出第一代汽門正時技術的引擎,沒過幾年其他家也用其他方式繞過專利做出類似的技術,台灣汽車工業歷史遠早於那個年代差別在於人家一直有再投入研發,一有成果立刻申請專利,一但競爭對手發表了新的技術,也要馬上繞過專利用別的方式做到同樣效果,台灣除了代工組裝外,研發的部分睡了幾十年根本沒進度....... 非常棒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