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gen U6 NEO:這是我的第7台納智捷,也就是說我買齊了納智捷的全部7個車型。

BJ老獅 wrote:
GT220的天花板就在那邊, 這組鋁圈6 年前就有了
還不如搭配S5 GT225那組18 吋,比較少見
另外RAYS的19 吋比原廠標準的18 吋還輕,只有更省油不是更耗油
RAYS19吋:9kg
原廠標準18吋:11kg

銷售的業務都不知道規格嗎??
太感謝了,幾乎可以確定業務不清楚,所以當天才會花時間討論。
JOE wrote:
市場小不是藉口
光陽三陽機車也能做到出口
捷安特可以做到世界大廠
這些公司都不會用台灣市場太小為 做不起來的理由
希望裕隆/納智捷 可以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自己的優勢
產品做好了 全世界都是你的市場
產品做不好 自己人都不買單
有許多問題,交車當天高雄區高層還特別和我談了1、20分鐘,談了不少當時內部的問題。

曾有某車型只為討好嚴董及管理階層,這心態非常不好也不對,研發應注重的是消費者,買車的人的需求。
kevinjen wrote:
所以樓主第8台納智捷應該不會是N7,也就是不會買齊納智捷的全車系
電動車已是各大車廠發展重心,延伸車型會很多,是不可能買齊的。

能買齊納智捷7個車型,真的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再怎麼有預算,單只是為創個記錄,實在是沒必要。

實在說,若納智捷的車子都不錯,我也不可能一換再換。

如一直被我罵到臭的S5,這原本是預期中要買的車。標榜智慧車的納智捷,旗艦車款沒定速,ikey只作用左邊駕駛者的車門,有聽過這麼爛的設計嗎?

爛就爛了,還設計個花費1200萬的電子顯示機械錶,真是無聊到把公司給的研發經費亂花打水漂。

就是因為這樣,我實在不喜歡S5。因為某些原因我需自己買一台代步車,鍾情納智捷的我只好買了S5。

S3、U5及MPV是我最喜歡的車型(在購入U6 NEO之前),S3甚至已超過28萬公里里程數了。

回到電動車,現在是因為電動車種種還不能太放心,如忽然的大停電怎麼辦?

單純只是暫緩,畢竟將來是電動車世代,很難不考慮電動車,只是衝第一似乎沒必要。
JOE wrote:
你若認為關稅不合理 可以陳情可以聯署要求取消
我也認同取消車輛進口關稅 (汽機車含重機)

但是政府收取關稅
人民去仇視國產品牌
這邏輯 不通吧


我沒有認為關稅不合理!!我只是舉證政府法規關稅用意就是保護國內有的產業!!!

而我納也因為法規佔有優勢!!!

而不是你說的政府帶頭誤導!!!

對於品牌人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不論喜歡或討厭!!!不論他是不是國產~~~

不需要因為是國產就必須無條件支持!!!沒這回事~~~~

更何況我說過台灣是我納全球最大市場!!!台灣人超挺!!!

你卻說台灣人仇國產!!!再次強調"台灣人超挺"!!!!

我更希望取消關稅!!!不過誰先倒就不知道了~~~




大陸崛起的時候 台灣有幾家公司沒有過去投資的
鴻海 光電廠 面板廠 台積
商場上成王敗寇
賺錢的風光 賠錢的落魄
但它投資大陸多少錢也是股東會同意 金管局同意 合法投資的吧
總比很多詐貸案 五鬼搬運 錢進他國 債留台灣的 要好吧
多少銀行詐貸多少爛債 是拿納稅人的錢出來補洞的~ 怎不見你跳出來說
還是你覺得裕隆在大陸的投資案哪一點不合法 哪一點有要政府拿納稅人的錢出來擦屁股收拾的
請檢舉
私人企業虧損自己公司的錢 也不用被人罵成這樣吧 你是老闆還是你是股東??


沒有不合法,不過對於台灣這個全球最大市場!!!

車價不僅比較貴,還不是把資金投資在這裡是不是哪裡怪怪??

裕隆/納智捷 就是一個台灣的國產公司/品牌
如果他有逃稅漏稅 請檢舉
如果他產品有安全疑慮 內裝有揮發有毒物質 請檢舉
如果他的汙染排放作假 如福斯柴油車 請檢舉
如果安規認證有作假 請檢舉
如果他有炒作自家股票 請檢舉
隨便他有犯任何一條法律 我都希望檢舉罰到它脫褲 下市倒閉都不為過

但是如果它只是一家產品讓人不滿意的公司
卻被罵得跟叛國賊一樣
真的是莫名其妙


市場小不是藉口
光陽三陽機車也能做到出口
捷安特可以做到世界大廠
這些公司都不會用台灣市場太小為 做不起來的理由
希望裕隆/納智捷 可以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自己的優勢
產品做好了 全世界都是你的市場


沒錯!!!不過我納出口了幾台??能不能舉證一下??

2023年了自主國產品牌不公佈測撞成績!!!

我沒說不合法唷!!!產品沒有競爭力,請不要說成台灣人仇視自主品牌!!!?

npnpnp1979
台灣的汽車關稅 很明顯 不合理 有啥好爭議的..
catjo87 wrote:
我沒有認為關稅不合理!!我只是舉證政府法規關稅用意就是保護國內有的產業!!!

我更希望取消關稅!!!不過誰先倒就不知道了~~~


你沒有認為不合理 又希望取消關稅
很矛盾
我支持取消或是降低 所有汽機車輛的關稅
要倒的倒一倒

catjo87 wrote:
車價不僅比較貴,還不是把資金投資在這裡是不是哪裡怪怪??


做生意 成王敗寇
它一台車定價10萬還是1000萬 自有董事長跟股東會決定
開價多少是它的事 買不買單是消費者的事
資金投在哪裡也是
成王敗寇 責任自己擔 公司破產倒閉也是他的事
有60億資金投資的人 是笨蛋嗎? 還是沒錢請顧問 公司裡面都是吃香蕉的猴子
就算是也不干我們的事~


catjo87 wrote:
對於品牌人民有自由選擇的權利!!!
不論喜歡或討厭!!!不論他是不是國產~~~


如果一個人 或是一台車 長的醜八怪
你可以討厭他 不喜歡他 離他遠一點
但是有事沒事就網路霸凌 奚落嘲笑謾罵 大可不必




整篇看下來 表面上 國人 對於國產車 貌似 都有很高的期望
所以愛之深責之切
那不如講講 大家對於這個 "受關稅保護40多年的"車廠
你覺得應該給國人一個甚麼樣的交代?
造甚麼樣的汽車出來 造福國人?
台版的豐田? 台版的通用? 台版的塔塔汽車??


航空業 汽車業 從來不是簡單的事
前面也提到了 類似大陸晶片現階段 不會就是不會
跟國產保護 補貼 關稅 影響不大
時間在走全世界都一樣 對國外百年車廠來說
你剛成立人家已經做了60年了 你成立40年 人家做了100年了
你永遠落後人家60年 要追英趕美 追上這個時間差
在機械工業這一個領域 有相當的難度




再看看國外做出許多好車的 歷史悠久的"優良車廠"
VOLVA / SAAB / 龐帝克(Pontiac)
一不小心也是倒閉收工 被併購
(沒站穩腳跟的新興電動車廠更多就不提了)


商場如戰場 成王敗寇
產品做的好 行銷全世界
產品做不好 回家吃自己

其他閒雜人等 就少一點霸凌謾罵吧
除非你是股東還是少東~
alexx0429 wrote:
樓主您太棒了溫暖的支持台灣品牌不受外部的干擾
主要是我一直喜歡Eagle View這個功能,還有車上導航系統。

當年S5一改之前SUV及MPV車載導航設定,而走相機資訊顯示在螢幕的方式取代,且送手機。

雖走在前端,但不提供升級車載導航選項,有點兒強迫使用者接受的感覺。

我個人喜歡車載導航,除了導航不會受到忽然來的電話干擾(以手機導航而言)外,螢幕上一直變化的導航畫面部會那麼枯燥。在市區的交通上,可以一直檢視附近的街道,方便找尋陌生地方的道路情形。

納智捷在S5和S3上,都是消費者反應了,才推出小改款提供,在策略上非常不好,有旗艦款可用,多些升級,需要的準車主也會買單。
huey60108 wrote:
這牌子能連買七台,真的要給尊重
想想也不容易,恰好有需求。
真愛就是無敵 wrote:
有開箱就給讚,希望納智捷越來越好。
納智捷請水野來參與設計MBU底盤,大抵已完成。

該底盤特性,除了是從無到有研發,且是多功能、多面向的底盤設定,可以從小型車到大型車及休旅車都適用,事實上這也是各大車廠努力降低成本的趨勢。

但和各大車廠面臨的問題相同,就是電動車在特斯拉的崛起後,整個汽車業的生態被改變。

MBU底盤落個英雄無用武之地,雖謠傳找了VOLVO提供插電式的引擎,也常在網路或媒體看到MBU將上市的消息。2021年是個關鍵年,若去生活館問,得到的答覆是非常有機會。

MBU將發表的消息傳了幾個月,最後還是電動車的計畫最重要而被擱置而放棄。

現在期待的就是N7電動車的正式發表,看將來納智捷電動車的布局。這比較複雜,因為充電樁的設置,也是市場的策略之一。
goe126
當初也是在等MBU,考慮U7舊了就升級上去也不錯,結果就是他們替我省錢了,只好U7稍微改裝一下繼續開。可惜是可惜,但失敗的過程也是養分。N7是全電車,最好自己有裝充電樁再買,也會怕里程焦慮問題
hank60218 wrote:
加油納智捷!別讓你的忠實粉絲失望
多多加油,多注重消費者的需求。
goe126 wrote:
要給h大一個大大的讚
當初也是h大的文章給小弟我很多信心
目前U7 eco也13萬多的里程,真的很棒
感謝h大
自己開納智捷以來,一直都沒有遇到引擎及動力系統的狀況,也沒出現一些小毛病。

S5的引擎腳原始設計使用的材質穩定性差,當時我的S5在怠速時,可以抖到旁邊的行人會注意到及聽到,因此我都會刻意關掉冷氣,減少抖動。

S3是人竟皆知的抖動召回。

大概就是這2個明顯的故障問題,除此外沒有特別回廠做任何故障的處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