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J999 wrote:
討論一下:納智捷的成長茁壯,嘉惠了多少國內的協力廠商?
版上應該不少業界人士,有人可以分析一下納車上面的:
引擎、變速箱、燈具、輪圈、輪胎、煞車系統、煞車碟盤、渦輪系統、
避震器、行車電腦、冷氣壓縮機、安全帶、座椅、音響喇叭、傳動軸、
車窗玻璃、車頂行李架、內裝塑膠射出件、火星塞、電瓶、安全氣囊...
分別是哪些台灣廠商生產製造的呢?不知
您要先探討的是,產地是哪邊?? 即使是台廠製造可能產地來自對面...這樣沒啥意義RRRRRRR
回版主的問題
為何有人不願納智捷成長茁壯?
因為有人一直揠苗助長...明明可以穩健成長,卻被一堆政策給搞爛了...
不願意腳踏實地只想一步登天,手邊有很多資源可以整合一個很好的品牌,說真的現況有點失望...
覺得對岸市場大,資源往那邊送,結果現在最挺的是自己人...現在兩岸完全自主,就看他怎把這手牌打好...
觀望中...
回到正題,納智傑什麼多好就是定價不好,
看看日本Toyota、德國福斯...他們的車在當地販賣有多便宜,
去google一下日本、德國...大學生的年薪,約一半就就能買一台汽車,
反觀台灣差不多要2~3年左右,這要如何吞得下去支持愛用國貨。
不要跟我說配備有差,我要的就是能遮風避雨的移動工具,不是買一堆附加設備,
難怪2手車市場年銷售比全新車市場多出好幾倍,就是便宜實用。
市場講求「供需」,不是「區分市場」,還請多多傾聽民眾的意見,多多做問卷調查吧!!
現在台灣需要的是30萬以下的國民汽車,不是70幾萬的一般用車,是做國民車還是一般汽車,就看你們的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