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了咖啡的山羊 wrote:
不是法國Le Mot...(恕刪)
請參考這個鍊結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44&t=1213951&p=6 第58樓
標題: 國產引擎已自主並獲利 具整車出口實力 日期: 2006/12/29
內容: 台灣發展汽車產業,最近終於有了整車出口的外銷實績,關鍵因素就是台灣擁有製造汽車心臟,也就是引擎的關鍵技術。生產汽車共用引擎的華擎公司,16年前由經濟部輔導、工研院技術協助開發,如今營運還小有獲利。
台灣汽車產業,早年仰賴日本、歐、美進口關鍵零組件,但是國外汽車大廠雖然賣給台灣引擎,卻限制台灣整車不能出口,只能在台灣賣。引擎開發技術形成台灣發展汽車產業與國際競爭的關卡。因此81年起經濟部推動汽車共用引擎計畫,由工研院提供技術協助,派出三、四十名技術精英,培育種子人才,到英國的Lotus蓮花汽車公司學習關鍵技術研發並引進回台。
經濟部工業局長陳昭義說,後來成立的這家華擎公司,目前不但營運還小有獲利,生產的共用汽車引擎適合很多商用車機型,台灣因此具備整車外銷的技術實力
華擎公司生產的共用引擎,目前已經開發有1200cc、1600cc等機型,以商用車零件研發為主。
===========================
國人首度投入二千西西以上中大型引擎研發,出現重大突破性。華擎
機械與工研院攜手合作,完成二千及二千二百兩款不同西西數、十六
閥引擎的雛型機開發,預計二年內正式量產,並鎖定大股東裕隆集團
旗下裕隆及中華兩家汽車廠,為主要合作對象。裕隆集團評估,三菱
車廠基於財務問題已放緩新車型及引擎開發速度,未來中華車採用華
擎引擎的機會頗濃。
華擎機械總經理林茂寅昨日證實,華擎與工研院攜手合作,斥資新台
幣十五億至二十億元,大部分資金都由業者籌措,共同開發完成二千
西西、十六閥引擎,再以這具引擎為藍本,修改衝程連桿及曲軸方式
,擴大為二千二百西西、十六閥及雙渦輪蒸壓引擎,已完成雛型機開
發,讓台灣開發引擎技術,邁向另一個新的里程碑。
林茂寅指出,二千及二千二百西西引擎,第一階段係由工研院主導引
擎設計華擎參與,第二、三階段進入開發及量產階段,就由華擎接手
主導、工研院為輔,產品進入量產階段,事涉智慧財產權部分則歸華
擎所有。預計今年底先把量產的模具完成開發,預計一年半至二年後
,正式量產。
林茂寅表示,華擎完成二千及二千二百西西引擎開發後,現正計畫斥
資一至二億元,投入四百至七百西西小引擎開發,計畫切割為二至三
個西西數等級,預計今年底先完成雛型機開發,明年底正式量產,未
來將供應給國內或國外生產沙灘車或小型賽車上,唯獨不賣給大陸業
者,避免為台灣廠商培養競爭對手。
裕隆集團高層主管指出,裕隆集團傾向與日本三菱及美國通用兩家汽
車廠交涉,希望爭取將華擎開發的二千及二千二百兩款不同西西數的
引擎,運用在台灣及大陸廠生產的車型上。裕隆主管表示,裕隆通用
汽車委請慶齡及大陸泛亞兩設計中心合作操刀,設計掛上別克品牌的
一千六百及二千西西中型國產房車,預計明年下半年問世。
還有這個連結的最後一段: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07+122009061900111,00.html
另外,眾所週知Luxgen的引擎是由裕隆集團轉投資成立的華擎公司自行研發的2.2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然而,華擎具備2.2 Turbo Charge引擎設計開發技術,採用全球知名廠商Honeywell(世界最大渦輪增壓器供應廠商,供應BMW、AUDI、CHRYSLER渦輪增壓器)Turbo模組,並且邀請法國LMM(PORSCHE、 RENAULT的同樣合作廠商)擔任設計顧問,以及與系統廠商Delphi等技術合作。
其中,LMM(Le Moteur Moderne)是一家法國著名的發動機設計公司,該公司提供研究發展與顧問服務。自1951年成立以來,致力於車輛動力系統研發,設計與試驗,從內燃機與變速箱的初始設計階段到完整輪廓描述都有相當豐富經驗。
目前專案有一半是汽油引擎,一半是柴油引擎,LMM也研發二行程引擎與非傳統燃料動力。LMM擁有引擎與變速箱的測試設備,包括燃燒室系統,機構設計,燃料系統。LMM承接車輛廢氣排放的改進,包括發動機測試,廢氣分析,化學分析。在機械元件與結構方面,LMM亦提供測試,技術支援服務。
在LMM的協助下,這具華擎的2.2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本體採用鋁合金材質,具備輕量化、高效率二大優勢,使用渦輪增壓,降低油耗的同時,卻可創造3.0升以上的動力輸出。
塑化進氣歧管 引擎更流暢
另外,這具引擎所採用的塑化進氣歧管具有質輕、抗腐蝕等優點,反向平衡軸可大幅扺消引擎振動,使引擎運轉更平穩流暢。至於汽缸則採用長衝程設計,提昇中、低轉速扭力,起步或再加速時均擁有充沛的動力。至於供油系統則採多點燃油噴射設計,在燃燒室中可創造出高效率的噴霧模式,充分發揮每一滴燃油中的全部能量,既增強引擎動力,又提高省油性。
再加一段:
http://memory.itri.org.tw/history/effortrecord_detail.aspx?id=157
詳細內容
機械所結合裕隆、中華、三陽等三家共用行開 發 共 用 引擎 技 術,並 於82.01.19正式與英國Lotus Cars公司簽訂技術合作合約,進入為期18個月的1.2L引擎細部設計及工程發展階段,計畫於四年內完成量產技術。該計畫由機械所負責主導產品設計與開發,並與參與廠商先後派遣工程師赴Lotus Cars公司接受引擎設計與夾冶具零組件製造技術訓練。
79年初期,當時經濟部長趙耀東認為機械工業是一切工業之母,最能充分扮演火車頭角色者為首推汽車工業,當時台灣並沒有自己的汽車產業,汽車的心臟→引擎,一直掌握在日本人手中,即使台灣最大汽車公司裕隆,也只能扮演組裝廠的角色;車輛工會理事長林信義向工業局提出建議,台灣應自行開發開發汽車引擎,獲工業局長楊世緘的同意,80年機械所開始執行為期五年13億的經費「汽車共用引擎開發」科專計畫經濟部委託之科專計畫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