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17Chen wrote:
任何電車只要加載顆發...(恕刪)

內行人喔
10kw電池約18萬
續航力起碼50km
輪轂馬達不知道
發電機5萬
但是2.2t引擎加變速箱起碼30萬
若是以入門款suv改造
車價變化應該不大
若一公升平均有20km以上
就非常ok了
加上平常根本不吃油
每天省200元就很可觀了
假日遠行會用到油
但效率佳的話耗費不多
也可行
台達電就有電油車(電力驅動+延程馬達)整體整合的技術,也有概念車

只是一直不知道它的效率如何,

電油車是我認為非常可行的方式,至少在電動車普及之前

只能期待了
如果是plug-in電油車
可以用家用電充電 電池能提供至少100km的續航力
燃油發電機只做為備援
那市場應該還是不小

只是手腳要快
下一個世代的技術已經幾乎成熟
不要剛推出就成了過氣產品

其實我認為嚴董所謂的三年推出油電車
指的應該就是電油車
電油車台灣技術都已經有了 只待量產
理論上似乎可行
可以︰發電供電池充電,再提供電力給電動馬達

發電直接供電給電動馬達
但這顆充電機,體積要小、吃油要少、噪音要小。還要有足夠發電能力(機車引擎改裝可以嗎)

夜市商家那種自備發電機產生電力足夠嗎?不太了解?噪音真的太大了。
johnsonten wrote : 無技術, 無專利, 所以沒有車...
TOYOTA 是有很多專利在保護的...
鹽董省油的的汽油車都做不好了. 油電車還是算了吧.......(恕刪)


油電跟"電油"是不一樣。

wanga wrote:
理論上似乎可行可以︰...(恕刪)


它還是用一顆傳統的汽油引擎(1~1.5L級的)

台達電當初原型忘了是用1.2L還多少得,主要是充給電池組而不是直接給電動馬達充電

因為你還是需要電池蓄能做緩衝,這樣只有在需要電時才從電池抽汲,電池電量低於預設時,發電用的引擎才啟動對電池進行充電
油電車有電動馬達跟石油引擎動力混和技術

如果這種高階技術做得來應該是沒問題了
電油技術已經超過100年了,1904保時捷博士就已推出市售車了~~

自古以來至今,所有非核能的潛艇全是採用電油系統(用柴油發電機充電池)~~

現在柴油發電機的效率可以高達65%(汽油引擎車25%,汽油油電車40%,柴油引擎車40%),
而且已經可以做到極安靜體積很小又便宜(請自行估狗[柴油發電機],一堆廠家在做超成熟~~

基本上對短程通勤的人,發動發電機的機率是油電車的1/3或更低,
效率又是1.5倍,車價才75~50%,柴油價是汽油的90%,
所以電油車的整個用車成本可能是油電車的50%或更低~~

就算發電機或電池掛了車子也還是能繼續開,有錢再修~~

幾十年來日產的車在北海道都有加裝電動後驅套件(請估狗[e4WD]),
他連電池都沒再加裝,所以表示電油車就算只有一個小電池一樣可以走,
只是發電機直接驅動馬達性能會較差,但沒有貴死人的大電池與油電電控設備與大引擎~~

而且台灣都會區有專用停車位的人本來就不多,停車位有自己的電源的更少...

現在新房子新辦公大樓的停車場都沒有自用電源,管委會也不可能允許加裝私電,
若私接牆上公電來充車可能會吃上竊電罪官司,所以建築法規的關係純電車在台灣是死路一條....

以車價與油價及燃料稅來看,搭載低價小排氣量柴電的免充電油車才是台灣唯一的路~~
Roger陳
這玩意兒 GM 早量產了, 參見 GM Volt
"... 並不像當前的其他混合車,Volt的動力核心內燃機(ICE)並沒有任何機械連結構造連到車輪。而是全靠鋰電池電動機控制車輪.... "
不過顯然銷量不佳... GM Volt去年銷售量不到1萬台
1.「油電車」是外文的翻譯名詞。英文是hybrid vehicle,全稱翻譯是「複合動力車輛」。因為目前所「混用」的動力幾乎皆係燃油與電力,因此又稱「油電複合動力車輛」;是以,也通稱為「油電車」。

2.看起來,有些人打算將「串聯式」複合動力車改稱為「電油車」。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新稱謂要怎麼對應「真的已經有實車實踐」的國外名詞?

3.其實原本的HV架構中,已然包含串聯式、並聯式、以及混聯式三種不同的架構。目前少數國內網友所稱的「電油車」其實就是串聯式。既然明明已有既存的詞彙與理論架構,我不認為還有必要再多發明個國外沒有的詞彙徒增混淆。平白再多個了無新意的稱謂,也不符合科學上的「節約原則」。

4.GM的Volt也不純是串聯架構。當車速高於70 mph時,ICE會直接介入推動車輛。不過,身為PHV的Volt在外充的電能耗盡,導致引擎必須啟動發電或者提供動能時,此時的燃油效益根據EPA數據僅有15.625 KmPL,完全稱不上出色。

5.建議參考三年前、也已經不怎麼新的一本HV介紹入門書:<混合動力車的理論與實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