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廠對台灣的貢獻有Toyota大嗎???

Sinfield wrote:
雖然Toyota為日系車
國瑞汽車預計2014年外銷量將達到11.4萬輛,供應國內的產量則是約10.9萬輛
就是半數生產都是外銷

若日本豐田把訂單交給泰國/印尼/印度..生產.,這些人就要失業了!

好處是....母廠給糖吃,就有糖吃...
壞處是....母廠不給糖吃,就沒糖吃...

像台灣福特也一樣,胡開昌原本算台灣福特的高層,
沒想到職位這麼高,卻還是被美國福特給下放/裁員?
胡開昌就提前從台灣福特退休,去當Luxgen的總經理。

這就是非自主品牌的悲哀,要看母廠的臉色。

像中華三菱、台灣福特、裕隆日產....一樣有做整車外銷,每年就幾千/幾萬台外銷,
但不像國瑞汽車,2013年突然變成每年外銷8萬台那麼多。

若日本Toyota泰國/印尼/印度..廠都搞定了! 台灣這8萬台外銷訂單又會突然沒了!
到時看台灣的生產線/員工要怎麼處理?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2個都都不重要~~~~~~~~~~~~~~~~~
把關稅弄得跟香港或是更低才是真的全民福祉.

其他的都是錢進財團啦~~~~~~~~~~~

至於愛國貨??算了吧.也沒見有回饋(倒是看見阿曼尼.名車名表).車也沒比較便宜.配備一樣是偷.偷.偷.還是偷~~

影響國家GDP?也別拿這面旗護航啦~~~~~~~~~~~~~~~~~~~
也沒聽過一個國家沒了汽車工業就舉國滅國的.新加坡.加拿大.澳洲..等一大堆就是寫照~~
自己的優勢.長處就多鼓勵(3C.電腦.晶圓....等.).短處(這不長進的汽車業)就讓它放生吧.失業?人是會動的.不就是換工作做.沒人是非要做這行不行的.

汽車保護政策50年了.該讓它自生自滅了不然永遠吃死老百姓.整天買車花錢比別國貴.這是當初保護政策用意?代工代50幾年還弄不出名堂.......放生吧(別人也代工.也是賺.只為一家要全民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也永遠花高價買車用(50幾年了).不如取消這保護)
不然多了這汽車保護關稅.台灣人買車真的付出代價跟回收不成正比.
Japhy6060 wrote:
2個都都不重要~~~...(恕刪)


不好意思

3C.電腦已經漸漸比不上大陸跟韓國了

晶圓也是,三星基本上離台積電差個半步而已

你講得所謂的長處只是現在看起來還過得去的而已


新加坡沒汽車工業?人家軍車工業可是強得很,也有在外銷

加拿大.澳洲(澳洲有汽車工業不是沒有)其他天然資源多得很,不一定得靠汽車工業

但台灣根本不一樣,台灣沒資源沒土地沒人口優勢(市場深度),觀光業也不行(不做好保育是有啥能觀光得?隨便一個比較大土地的國家風景都比台灣有看頭),製造業丟一項就是少一項

人家會想說短處不行就要補短,結果一票人居然說不行就砍了吧?

我很好奇台灣到底是有多少四肢能砍?
eclair_lave wrote:
不好意思3C.電腦已...(恕刪)


50年了.沒名堂不砍作啥?
我說的是砍那保護關稅.

至於它成材不成材.那是他自己的事.需要我們付50幾年代價??.別人買車花不到我們2分之一多一點點的價格.你覺得這50幾年來.被誰坑了?要花這冤枉錢?花了也沒見成蹟?或是國人有便宜車可買?這政策還需要嗎?該改了啦~~~(另外問一下汽.機車現在的CC數征稅方式該不該改????)
市場機制不是嗎?何必多這招?

台灣最該砍的就是這汽車保護關稅.你的汽車工業有成材嗎?在這關稅下有成材的話也就罷了.

老實說台灣真的是沒人才了.只有短利而已.

啥?我唱衰???(不需要我唱衰.光30分就能進大學.我不用大腦想都知道台灣以後沒人才.更早前還18分.).被人趕上是自作自受~~~~~~~~~~~~~~
現在路上那個年輕人不是大學生佔多數?就像人說的招牌一掉下來隨便也大多是大學生壓在招牌下.

高中生以後算少數民族了~~~~~~~~~~


eclair_lave wrote:
L牌帶來的是對於整合跟技術掌握得深入化,更不用說你講得所謂"電子花車"這些都是參考集團內高階車得主.被動安全配備與影音主流發展轉化而來的
你講華擎跟華創對於車輛底盤跟引擎沒在努力更是跟實際天差地遠
(恕刪)


整合技術深化會比如何設計一個好的引擎與底盤來的重要???
一台車的重要技術不是自己掌握,而是其他公司,就算是關係企業也是覺得很奇怪
Toyota/Honda/Nissan的引擎與底盤不是自己研發而是叫別公司研發?

一間車廠的重點只是整合
而不是針對關鍵部份如引擎與底盤進行研發
這種車廠能有多大國際競爭力???

銷量會說話的~

如果納廠只是安於現狀
那未來還真的不看好

加油吧,納廠~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政策確實該檢討包括車子安全性等,問題是要養一堆公務員要政府少抽稅不可能!!

Japhy6060 wrote:
50年了.沒名堂不砍...(恕刪)


現在關稅早就逐年調降只剩17.5%了(但你有看到誰家車廠便宜嘛?直營的台本不也沒有便宜?),日後整個開放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Japhy6060 wrote:
50年了.沒名堂不砍...

台灣最該砍的就是這汽車保護關稅.你的汽車工業有成材嗎?在這關稅下有成材的話也就罷了.
(恕刪)


+1

樓主也有舉汽車零組件工業
在台灣產值也大
幾乎外銷
也是不靠國內車廠吃飯
也是過的不錯

這些產業
老板台灣人
研發在台灣
不用汽車關稅保護
一樣有競爭力

台灣人要買貴貴的車
給台灣老板賺
還是給日本人賺
都是被賺走

還不如開放
降低關稅
讓大家都有不錯便宜的車開!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整合技術深化會比如何...(恕刪)



現代汽車產業已經發展到極度成熟,你是想如何從零一步登天?

韓國.大陸也是從買底盤跟引擎開始做為發展藍本逐代改良後才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底盤跟引擎體系

L牌現在正是走在這條路上,你也是沒看到就以為沒在做

---------------

還有你也沒搞清楚華擎.華創.L牌之間的關係

它們都是裕隆集團旗下的一份子

華擎負責給全集團提供引擎等支援,華創負責給全集團做全車相關得所有汽車設計開發整合(中華得小貨車算是最明顯的例子)

所謂的L牌,實際上是當年裕隆為了挽救企業危機將品牌退出檯面後(改掛日產mark),多年後得重生品牌

L牌本身負責得是賣車的銷售部分而已
Japhy6060 wrote:
50年了.沒名堂不砍...(恕刪)


WTO 2002 加入時關稅 30%
現在 關稅 17.5%(當初加入WTO的協議)

你覺得10年前的進口車跟現在的進口車相比有便宜到哪裡去?
就算關稅降到0,最賺的還是那些進口車商...
別天真以為這些進口車商會把降下來的關稅回饋給消費者...
比起這些買空賣空的進口車商...
至少在台灣有設組裝廠的車廠+相關協力廠對台灣的經濟貢獻比這些進口車商大得多...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