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低迷、紛紛撤店 納智捷站在退市邊緣

非常同意原po
裕隆這幾年行銷策略錯得離譜
大概可以收錄到教科書當行銷案例

L牌CIS從一開始的的LOGO和英語發音...
就讓我心中就打了個問號
凱迪拉克 歐寶 雷諾...
也都活生生被做死了

如果L牌一開始就鎖定電動車市場發展
幾年下來應該也在空曠的藍海中佔有一席之地

meowmeowcgb wrote:
北京新浪網 (2017...(恕刪)
納智捷快倒了吧....

could5566 wrote:
自以爲用意識型態就能賣車?要國人支持國貨,有沒有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做到國產品牌應有的價格?
(恕刪)


+1
大陸市場MIT早就不吃香了,只有台灣人還認為MIT在大陸吃的開,醒醒吧

Dennis929 wrote:
如果L牌一開始就鎖定電動車市場發展
幾年下來應該也在空曠的藍海中佔有一席之地


你對車市一點也不了解。
電動車是藍海? 全球各廠出的電動車,沒人賺過錢。
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廠Tesla,至今沒賺過錢。

納智捷若只搞電動車,五年前就死了。

could5566 wrote:
策略錯誤,自己賠錢事小,MIT的招牌都被搞臭了
好高騖遠!基礎都沒打好就想外銷國外
納牌剛上市時,問題一大堆,應該在國內修正完,產品成熟後才能考慮外銷
品牌這東西,一旦搞臭了,一傳十、 十傳百,要再起來,難!
更何況台灣的汽車工業原本就不及歐、美、日大廠,靠那些鏡頭?異想天開
在國內的銷售策略不知道是哪個天才規劃的,殺雞取卵?
國產品牌賣國際大廠進口車的高價,還搞不二價、鎖料、大改版進度延宕....
自以爲用意識型態就能賣車?要國人支持國貨,有沒有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做到國產品牌應有的價格?
用客貨牌避稅倒是有像國產車,稅要避、坑殺國人不手軟!
整天在嘴納牌虧了多少,想搏取同情?實際上呢?
台灣賺了多少?在大陸、俄羅斯、......虧了多少?
如果有人成立一個國產品牌,要狠賺台灣錢,但在國外賤價賣還賣到虧錢累累,搞到外國人都感覺MIT就是爛
那這種國產品牌倒一倒,我相信大多數的國人會鼓掌叫好!


你這問題..應該是在各種MIT產品身上都會出現!!
大陸製的很多產品..品質都可以跟台灣比..甚至贏過台製..
打著MIT..價錢硬是比MIC貴上許多!!
怎麼你都沒站出來發聲..坑殺台灣??
看看淘寶就知道..MIT我看算了吧!!
台灣人這種短視近利的心態..早晚會被對岸整碗端走..
再來論納車..先別管他在對岸MIC售價如何..
到底他哪一款車在台灣..比其他車廠..售價是偏高??
國產品牌應有的價格??你真的有好好去研究納車配備規格??
納廠在台灣很賺錢??你怎知??拿出數據來看看吧!!
如果這種MIT的車廠該倒..
那我真的覺得..其他無良心的MIT更該倒一倒..
題外話..毫無衛生可言的路邊攤.小吃.夜市..更該倒一倒!!
為啥台灣人無法忍受食品大廠犯錯!!
卻有辦法忍受路邊攤..不戴帽子..口罩..手套在處理食材!!
離題了!!抱歉!!
我只是要說...依你的邏輯來說...各行各業的MIT都快倒一倒吧!!

法客 wrote:
然後為了保護這阿斗
還要提高一堆稅與規費卡死進口車
結果全民受害被迫買近一倍價格的車!!


說得好似那些日韓系國產車,不受關稅保護一樣。
事實上,關稅也就17.5%,貨物稅大家都要繳。

meowmeowcgb wrote:
北京新浪網 (2017...(恕刪)



難怪台灣U5賣好價格的原因

如果大陸賣的好的話

台灣就攀仔價
政府支持那麼久還擠不上國際品牌
真的是汽車界的阿斗
有本事就把日產放掉專心做你的納牌
看你為了自私賣自有品牌把日產搞爛
就很不削這種惡劣的商人手法
請問某些只會說"不然你來"的垃圾留言
01可不可以刪掉呢?

另外
現在看著許多台灣所謂"一線電子廠"在搞車載相關電子設備的態度
就覺得納牌的下場不意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