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nann wrote:底下crazysolon...(恕刪) 你舉這個例子,不就是認同或者是確定,納智捷是間經營不善,需要減資方式提高每股淨值來與鴻海談判商討新公司的一切事宜,如此一來,納智捷或者是裕隆集團,在與鴻海協商時,將失去大部分的優勢,主導的的地位可能喪失,對於成立新公司來說,是十分不利之處,不過也有辦法解決方式,就是在減資幾個月後,再辦理增資,讓每股淨值提高,這樣子要鴻海商討時便籌碼增加。
資本額1200元只要賺1200元 EPS就是10元重點是打消虧損後 資產就不只1200元這減資再增資 就是把無形資產及虧損帳一次打掉這是常見的手法 增資後可引進新股東認購要收攤直接宣布破產即可 或由裕隆直接100%收購即可減資再增資就是讓公司無債 再引進新股東
其實我很希望納智傑成功的,看看韓國現代……但不得不說那智傑一開始就走錯方向了,應該要穩紮穩打,先衝高市佔,穩定基本盤,再發展高階車款,而不是路都還沒走穩就想跑起來,我蠻常看對岸的抖音介紹車款,不得不說。對岸的車便宜又實用,配備給的又很足。看完對岸的車價真的會讓人買不下國內所謂的國產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