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酸真的是沒水準的小朋友,要酸又不作功課為何鴻華先進的電動車和納智捷沒關係?#鴻華先進的股東鴻海51% 華創49%#納智捷的股東裕隆100%#華創車電股東裕隆+納智捷還是你跟大家說你爺爺和你爸爸有關係但你爺爺和你一點關係也沒有?是這樣嗎?
chernann wrote:所以嚴董就會跟郭董、劉董合站在一起慶功! 眼殘腦殘了嗎 ?後面那台車是你談的 model T. 嗎 ???T 是鴻華,和順益合作打造的更和啥子鋁合金車身沒關係。請你....在鬼扯之前,先用基本邏輯觀念把新聞稿重看一次吧 !!
孤獨求勝 wrote:納酸真的是沒水準的小朋友,要酸又不作功課為何鴻華先進的電動車和納智捷沒關係?#鴻華先進的股東鴻海51% 華創49%#納智捷的股東裕隆100%#華創車電股東裕隆+納智捷還是你跟大家說你爺爺和你爸爸有關係但你爺爺和你一點關係也沒有?是這樣嗎? 非常棒的觀點!呵呵~~~~~納黑說道:裕隆佔“鴻華先進”所有股份的49%,但是鴻華出品的電動車跟裕隆無關那“郭董”僅佔上市公司2317鴻海(下圖)—全部股份的12.57%(共1,742,199張股票)同理 12.57% < 49%所以鴻海生產或組裝的產品,也都跟郭董無關囉納黑的歪理,真的是荒謬至極~~~~~~
chernann wrote:非常棒的觀點!呵呵~(恕刪) 按照獨孤求勝的比喻,鴻華先進是裕隆跟鴻海的持股,而非納自捷納自捷頂多只能跟鴻華先進稱兄道弟而以,不然新聞內容會用納自捷來稱呼而不是裕隆。另外我們都知道方向盤會放品牌的LOGO,請問下面這個的LOGO是納自捷??
sangelay wrote:鴻準因應鴻海集團發展電動車事業,銜命開發車用鋁合金壓鑄技術,去年已順利在大陸瀋陽廠生產,並獲得歐系車廠採用。業界指出,車用鋁合金壓鑄技術難度高,目前僅特斯拉有能力自製,鴻海集團藉由鴻準的能量,已可達到與特斯拉同等級的車用鋁合金壓鑄技術,鴻準助攻下,鴻海集團發展電動車事業如虎添翼,鴻準也將獨吃電動車相關的鋁合金壓鑄大單。 訂單台灣接,工作機會與貿易差都被別人拿去。愛台灣,笑死人。最重要的東西反而沒紮根在台灣,講自製率多高,結果價格還不是比中國市場高。專坑自己人。只是鴻海的新聞為何都放在納智捷版?
BlueSky5230 wrote:訂單台灣接,工作機會與貿易差都被別人拿去。愛台灣,笑死人。最重要的東西反而沒紮根在台灣,講自製率多高,結果價格還不是比中國市場高。專坑自己人。................... 先講結論 —喔~~~按照尊駕思考邏輯下的說法:那底下未來Toyota電動車訂單日本豐田接,工作機會與貿易都被美國人(圖)拿去。愛日本,笑死人囉全球銷量最大的車廠,Toyota究竟如何應戰電動車時代一直是鎂光燈焦點。Toyota也宣佈將在2030年前在美國投資約3,800億日圓(約新台幣925億元),成立公司建設電動車電池工廠。Toyota表示,他們計畫與同集團底下的豐田通商合作,在美國成立合資公司,出資比例為Toyota 90%、豐田通商10%,計畫從2025年開始運作Toyota北美執行長Ted Ogawa表示,這次投資將有助於為美國消費者創造更價格親民的電動車。今年9月,Toyota曾公佈電動車業務發展的路線圖,並聲稱要將電池成本降低50%,並規劃將在2030年前投資超過1.5兆日元,這次在美國設廠的計畫,也是整體規劃之一Toyota目前正多管齊下發展電動車業務,並以有電動車心臟之稱的電池為關鍵目標,規劃的1.5兆日元裡,預估約1兆都會用於電池的開發與製造,他們期望2030年前將電池成本降低30%,並提昇30%效率,等同於同樣里程下成本降低了50%為了達成這個目標,Toyota將大舉建設電動車電池產線,2025年將建設10條新的電池產線,並在2026至2030年間每年擴增10條產線,在2030年時總計擁有70條產線,總產能達到約每年200GWh與Panasonic成立的合資企業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PPES),更設定目標要在2022年將電池成本大砍50%,並在2025年達到65%至70%的成本降幅。PPES總裁Hiroaki Koda表示,電動車普及的關鍵在於價格要足夠便宜,如果沒辦法滿足這個目標,他們就不會拿出來出售PPES最初是將目標放在混合動力車上,在混合動力車市場上擁有25%市占,不過現在轉移到了純電動車身上。Toyota也在持續研發固態電池技術,這項技術擁有更高的安全性,且能量密度更高,能夠增加電動車續航力,該公司同樣目標在2030年前做出成果,並早在去年6月就打造出配備固態電池的原型車,持續進行測試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