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擊的不單單只是luxgen,而是.........


01forever wrote:
量少零件價格下不來那...(恕刪)


有些人也可能不懂研發一輛車、引擎、人力、工廠等等總成本是用億來做單位的
不是用幾百萬的
降價賣,那自然是拿配備,拿完配備大家又嫌東嫌西的,會賣得好嗎?

設想,假如今天一台台灣銷量最好的車款,掛上Luxgen,會有同樣效果嗎?
請去看看消費者心理的書籍

網路上言論統整的誇張一點就是要:luxgen的售價壓在60萬左右,但要有雙B等級的主被動安全配備、國產車的影音系統、日系車的省油、歐系車的操控、流線有設計感的外觀

好像這些研發設計都不用錢一樣,要是這麼簡單的道理跟價錢設定真的這麼容易,那為何到現在只有一家LUXGEN肯做? 為何不是人人都是車廠老闆或總經理了?

永遠都是拿配備、價錢來鑽牛角尖而不看優點以及進步
當車廠都是慈善機構?
剛進入市場的成本一定無法壓的低,要過段時間之後,名聲、定位、銷量穩固之後才能在成本上有所突破
價錢壓低不一定會大賣
看機車就是了,賣得最好的是哪款?
家裡也有一台LUXGEN7 MPV,自己開過幾次,
也看過一些相關的文章與資料,
對於安全性以及國人自製汽車這點,個人都頗為認同。

不過有些缺點,個人認為這實在不應該發生,
相對的也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不一次做到定位呢?
難道不能多用點心?

第一糟:塑料質感,真是夠差的!
不知道現在改善了沒,不過在我家這台車上,
這是我第一次坐進去就大失所望的地方。
中控台那黑色亮面的一堆按鈕,
透過表面的反光,明顯看出其表面不夠平。
另外還有其他塑料的地方,像是把手、撥桿、抽屜,
毛邊真是有夠粗糙的,
個人感覺就像是大陸低價模具製造出來的,
這實在不應該出現在這樣車價的車上,
比其自家生產的商用車VERYCA的觸感還糟。

第二糟:哪個「外行」的天才,把一堆按鈕設計在一個抽屜內?
車輛的各項開關,很重要的設計就是可不可以“盲操作”。
大部分自己的車,開油箱蓋、油箱蓋、調後視鏡...等,
你閉著眼睛用摸的都可以找到開關,
即使不是自己的車,大多在操作過一兩次後,
就可以不看、用摸的找到位置。
偏偏這“智慧車“把一堆開關整齊的擠在同一個抽屜內,
你若不認真的去記其相關位置,還真的需要多看一眼。
因此我也注意了一下,還真不少MPV車主要開油箱蓋都還要低頭確認。
不知道這會不會是全球首發?

第三糟:位置那麼高的大螢幕,背光也太亮了吧!
我是不知道可以怎麼把他關掉或調暗啦,
但我把儀表亮度調低,這螢幕還是亮到受不了。
在市區還沒感覺,開到深山或高速公路沒路燈的地方,
根本就是妨礙視線,又增加眼睛疲勞的設計。
我開過VW、BMW、NISSAN〈國外〉也有這麼大螢幕的車子,
其亮度除了配合儀表亮度同步調整外,在夜間並不會有這麼刺眼的亮度。
我只看過另外在外面加裝的螢幕會這樣,
但這螢幕......不是原廠的嗎?

以上這些,在很多人眼裡根本不是問題。
但我覺得,這些都是細節、都是一個開發團隊的專業表現,
都已經花了好幾個億開發了,也完成的台灣幾十年來做不到的事,
那為什麼就不願意一次到定位呢?













阿花仔 wrote:
家裡也有一台LUXG...(恕刪)


質感差的問題,我相信大家都看得到從MPV、SUV、SADEN、S7T,LUXGEN一直在改進,新的S7T質感已經提升許多。同樣人因工程的部分,也是不斷在進步,畢竟是新的品牌,許多經驗還是不及國外大廠,即使有代工經驗,許多事情沒有自己經歷一遍,是無法掌握精髓的。

MPV螢幕亮度的問題,硬體若未設計可調亮度的功能,大概已無法再增加了。不過導航畫面原本就有夜間模式,而THINK+的軟體也很早就修改增加關閉畫面的功能,我是把它設定為SET快速鍵功能,只要一按就可以把螢幕關閉。而打方向燈會自動開啟SIDEVIEW,方向燈關閉則螢幕也自動再次關閉。若按鍵選擇了THINK+的任一功能,螢幕也會自動開啟。希望這樣能解決您的困擾。
其實LUXGEN跟其他國產車相比還是超值的。國內汽車產量不高,跟國外相比生產營銷成本自然就高。如果硬要說LUXGEN賺很大,只能說不必發展品牌,不必設計研發也不必承擔初期投資風險的其他國產代工廠賺得更大。

如果不看成本結構,那麼只要看車子是否符自己的需求及價位能否接受,覺得LUXGEN C/P值夠高的人自然願意買LUXGEN。若要計較成本結構合不合理,當做買車的依據,那麼寧可多付進口稅也不想讓國內車廠賺去的人,就買進口車。而願意讓國內車廠賺的,就買國產車。我願意讓國內車廠賺,而且希望我付出的車價中,有一部分錢是培養了國內汽車人才,造就自主品牌,而不是讓韓國日本賺走權利金,所以我買LUXGEN。

研發一輛車成本要上百億,據說LUXGEN第一輛MPV還沒開賣就已經投資了兩三百億,而且LUXGEN產量銷量又不大,如果還要LUXGEN賣得比其他國產車便宜更多,只是逼死LUXGEN而已。不過我相信幾年之內,當LUXGEN的品質穩定成熟且獲得更多國人肯定之後,初期的研發及製造的投資也有一定的回收之後,LUXGEN應該會開始用更有競爭力的價格來拼銷量。
jason3c wrote:
套句曾國藩說過的話:社會大亂之前有幾個徵兆;社會上黑白不分、是非倒置。
愈優秀、愈善良的人,愈謙虛、愈低調。沒有能力的人,反而說話比較大聲。...(恕刪)


基本上你所說的我還滿認同的... 但是加了上述那段話, 讓你自己預設了立場.
snapwang wrote:
wow~~不知道為甚麼, 總覺得顧的好的老車總是比超跑更吸引我...(恕刪)

沒有什麼特別,只是老車比較有親切感~

超淡Seven wrote:
明明挺過很多次好不好...(恕刪)


政府就是為了保護裕隆這家車廠,進口好車關稅這麼高,看到台灣一堆好車在美國的價格超便宜看了真羨慕,薪資倒退16年,想享受台好車卻比國外貴好幾倍,真是有點悲哀
整天扯經濟,好像沒有汽車業台灣就要滅,那麼多國家沒有汽車工業,有滅嗎?
不就是鬼扯蛋,今天多少國家沒有汽車工業,經濟比台灣好的一堆!


再説保護50年了,夠了啦!能夠代工50年沒出息也算奇蹟,看看三C,手機,電腦吧,人家有50年代工嗎?
現在到底是誰不長進?

如同上面大大說得為了它,一直忍受高関稅的車子⋯⋯50年肥了誰?人民嗎?
現在啥年代了?
不如像香港,新加坡吧!


至少車子多樣又便宜!保護一個做不起的工業,不如給它放生,
一個國家沒有汽車工業真的沒差!
一直做好代工吧!連左岸那邊不用10年就能出汽車了,體質差到要50才能做車,(還不是一條龍生產哦!是拼出一台車哦!其他國家都能做出好引擎了,我們呢?連個影都沒50年了引擎技術根本是能上枱面哦!還有臉説保護⋯⋯⋯⋯⋯⋯⋯⋯丟臉!)
2sc wrote:
其實LUXGEN跟其他國產車相比還是超值的。國內汽車產量不高,跟國外相比生產營銷成本自然就高。如果硬要說LUXGEN賺很大,只能說不必發展品牌,不必設計研發也不必承擔初期投資風險的其他國產代工廠賺得更大。

如果不看成本結構,那麼只要看車子是否符自己的需求及價位能否接受,覺得LUXGEN C/P值夠高的人自然願意買LUXGEN。若要計較成本結構合不合理,當做買車的依據,那麼寧可多付進口稅也不想讓國內車廠賺去的人,就買進口車。而願意讓國內車廠賺的,就買國產車。我願意讓國內車廠賺,而且希望我付出的車價中,有一部分錢是培養了國內汽車人才,造就自主品牌,而不是讓韓國日本賺走權利金,所以我買LUXGEN。

研發一輛車成本要上百億,據說LUXGEN第一輛MPV還沒開賣就已經投資了兩三百億,而且LUXGEN產量銷量又不大,如果還要LUXGEN賣得比其他國產車便宜更多,只是逼死LUXGEN而已。不過我相信幾年之內,當LUXGEN的品質穩定成熟且獲得更多國人肯定之後,初期的研發及製造的投資也有一定的回收之後,LUXGEN應該會開始用更有競爭力的價格來拼銷量。


一台車如果把零件及材料成本按市價來評估,那Luxgen的車可能真的很超值。但如果是以一台車加上品牌價值,Luxgen產品是否超值,這就因人而異了。至於投資很大,世界上除了做山寨車的,大部份自行開發的車廠,都需要有可觀的投資,這不是Luxgen才需要。

另外以各國車廠發展的歷史來看,還真沒看過新品牌因為初期成本高賣的貴,等賣的好成本回收後,會變成賣便宜的。這說法有實例嗎?
sunlight_huang wrote:
嗯,查清楚再說,日產專門為裕隆縮小缸徑,排氣量降至 1976 刻意跨稅率級,何來 偷 字~ 日產有不爽? 那推了 LXG 後,日產為何不再打壓,還跟上同步供貨 Tiida turbo,Juker~ 連 Eagle View 都化身 AVM 上身 Teana Tiida Sentra ...


我在講飛羚的底盤、引擎,你又是在講哪一顆?現在生產的 teana、tiida、senta 都是掛日產的 mark,裕隆的 mark 從飛羚事件後就消失了,就是嚴凱泰自己搞出來的啊!上網搜尋 飛羚 日產 都可以找到日產不爽的舊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