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GEN的扭力樑一定比獨立懸吊差嗎?

調教,重點在調教
納智捷畢竟是新車廠
在較有把握的拖曳臂上
盡可以能調教出車廠想表現給準車主的操控特質與行路表現
這是納智傑選擇的方向
如果無法接受拖曳臂
當然不會成為納智傑車主

納智傑只是一個死老百姓想談論懸吊形式的一個緣由
更想表達的是
懸吊種類只是一個紙上規格形式
更要緊的是搭配車型,與車廠想給的操控感與行路感選擇
最後就是調教

相近的價位空間、相近的車格,相同的後懸吊型式
可以帶來截然不同的操控表現
例如老福的FIESTA,跟老豐的YARIS
車價相近、車格也相近
更要緊的是,都是前麥花臣後扭力樑懸吊
請問哪台車操控感與行路感比較好

一品老百姓 wrote:
調教,重點在調教納...(恕刪)


我幫你整理一下

納智傑的扭力樑不一定比納智傑的獨立懸吊差:因為新車廠不太會做獨立懸吊,亂搞會更爛
其他成熟大廠的獨立懸吊一定比其他成熟大廠的扭力樑好:因為獨立懸吊技術成熟
但是要偷渡納智傑的扭力梁比其他的大廠的獨立懸吊好這個概念可就不成立囉
其實死老百姓要強調的不是在納智捷

而是懸吊形式只是紙上規格
各家車廠會依據希望產品所表現的操控特性與車型用途
以及產品成本去決定懸吊型式

懸吊的型式與實際表現當然相關
但差異並不如想像中大

適合該車型所必須表現出的行路性與操控感
加上調教的功力
好的調教
甚至可以讓前麥花臣支柱前懸表現出不亞於雙A臂前懸的性能

那為何高價車一定會使用雙A臂甚至是多連桿懸吊呢
原因很簡單
你要人拿出大把銀子
總得讓人看見銀子花在哪

麥花臣調教的好
開得出感受的畢竟不是多數
單單規格表上大大的麥花臣支柱五個字
賣相就不好了

一品老百姓 wrote:
其實死老百姓要強調...(恕刪)

少在那吹了好不好
你當其他國際大廠養的都酒囊飯袋,都沒有人會調教底盤的哦
還麥花臣比雙A臂勒
少在那整天嘴調教,每個國際大廠都會有專業的人員啦
看車款要設計偏向操控或舒適而已啦
非獨立懸吊先天條件就不如獨立懸吊了,這有啥好嘴的
你可以去問一下M3、M4還有911的底盤設計師
為什麼前懸不用更好的雙A臂
而要用省錢的麥花臣支柱

還是您覺得上述幾部車操控不好
一品老百姓 wrote:
你可以去問一下M3...(恕刪)

你為啥不問F1為啥都用雙A臂不用麥花臣?

人家在討論獨立懸吊跟扭力樑的差異,你被打臉後搞個麥花臣出來做啥?
麥花臣也是獨立懸吊啊,只是雙a臂更好吧,難道你連這種簡單的常識都不知道?
至於你提到的m3、911為何用麥花臣我哪知道?誰知道是為了省成本還是空間問題
我又不是該設計師,不過如果是用雙a臂,操控只會更好,這點你要嘴嗎?

一品老百姓 wrote:
你可以去問一下M3...(恕刪)

麥花臣是所有獨立懸吊裡面 結構最簡單最不佔空間的 因為前置引擎的車底盤很多機構 如變速箱 傳動軸 發電機等等 如果用雙A臂會造成這些機構沒地方放 所以才採用麥花臣 並不是麥花臣比雙A臂好
目前的車 前懸吊大多都是麥花臣的
裡面一堆人好"懂"車啊!!看來自己造車都行了
MPV5233 wrote:
扭力樑一定比獨立懸...(恕刪)


用學習當比喻喔~ 更好講

扭力樑:國小程度

獨立懸吊:大專生

國小程度在怎樣考第一,終究是國小生,當個小學霸王

大專生,再怎樣不濟,只有60分,終究比小學生會的多啦

天生差異,一直要扯,扭力樑好

護衛隊不求進步,只要扭力樑,就不要哪天納智傑也用獨立懸吊跟扭力樑在同一款車上來區分價位

再來自打嘴巴,扭力樑不會比獨立懸吊差 哈哈哈

一家賣不了幾台的車廠,被大家討論成這樣,不是車有多差,而是請了不怎樣的護衛隊

讓大家當笑柄在打

簡單一句,"納智傑因應現有資源,會努力做好扭力樑,當然獨立懸吊也是我們努力研發的方向"

這樣大家就沒話說,硬要打腫臉一直充胖子,才會引來撻伐
認為哪一種懸吊一定就是好, 那造車豈不是成為硬體規格堆疊競賽即可.
有些手機硬體規格過人, 卻也未能名列經典名機, 大家不是更追求'內涵'和'質感'?
按這標準, Toyota Innova 前雙A臂, 後多連稈, 才是最頂尖的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