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交換只是個夢想, 執行難度超高
1. 各家電池規格不同, connector 不同, 通訊介面可能也不同....太多.要統合....好像很難.歐洲的Energy Bus有朝這方面在發展. 但還早的很.
2. 電池有cycle life的問題, 若消費者需要先買電池, 大概沒人甘願換到較舊的吧? 若不需先買電池採月費制倒是較可行的辦法. 但有哪家公司願意投入那麼大的資本而回收又慢?
3. 電池跟其他相電動車關系統之影響甚深如馬達或控制器, 若馬達或控制器掛了, 如何判定是不是因為電池造成的?
4. EV 所使用之電池需較大之容量, 如50KWh , 大約需500kg 吧...怎麼換?? 用吊的?
其實大家用充電時間來看電動車之不便, 的確..這點是目前電動車發展之主要障礙之一
另一個重點是售價...因為尚未大量產.不然以電動車能量之效率高達80%早就贏過20% 的 ICE(內燃機)車輛了.
而快充則較單純, 比較偏向基礎設施之設置費用...
才過來看到這邊的大大討論快速充電
其實我想問題很明朗了
以現今科技可以做到,
又讓大家維持原來開車習慣的(不用等充電等半天)
就是電池交換站了
而電池交換站要解決的
就是一連串"協調溝通"的問題
如何讓各廠使用相同規格的電池系統
這些問題都有賴廠商競逐
而快速充電站真的是最棒的解決方案
但是太棒太夢幻了
正如很多大大所言
高熱,老化,短路.....這些對筆電都很夭壽的高風險問題
何況是用在車子上?
由於現在的科技還很難提供一個較佳的Solution
要採行此方案只能"等"而已
至於到底該等更好的科技?還是採行現有科技用折衷方式發展?
類似的問題出現在多年前的LCD產業
LCD資本投入超高,
同樣是顯示技術,OLED,SED等更新的科技若能商業化
LCD勢必不敵,
SONY當時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死都不參予蓋LCD廠
遺憾的是OLED,SED發展的速度遠遠落後LCD降價和進步的速度
SONY望穿秋水,最後也只得咬牙向三星買面板作LCD TV.
這樣的例子不是要說新科技不好
而是新科技很多時候,
會因為遲遲無法突破至可商業化的階段
最後完全敗給較落後,看起來較蠢的科技
甚至連在市場上露臉的機會都沒有
電動車在未來是必然的趨勢
因為石油有一天一定會用完
但是在這之前,至少在21世紀前半
會是充電站還是電池站?
就看車廠間的角力和科技發展了
在充電問題未解決之前, 所有車廠推出的產品僅能擺在架上. 以宣示各廠的設計開發能力而已.
不管是快速充電站的普及或電池交換的實現, 都難免必須政府的出錢出力來協助.
但我想我國決對不會是跑第一的, 一定是歐美等國先跑, 我們再觀望, 決定是否跟進.
可是就我所知, 各國政府的態度似乎都是風聲大, 雨點小.
因為投資實在太大了, 不如再去開發開採新的石油來源.
這不僅讓我疑惑, 那各大車廠為何一定要在現在燒錢來開發純電動車?
嚴董還沒開始賺錢, 也跟上腳步, 做了一台.
公司投資目的就是要回收並賺錢. 但這三、五年內要純電動車普及, 似乎還看不到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