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034222 wrote:
你們沒想到的是 台...(恕刪)
當然人口多有利於當地本土品牌發展,但納牌發展不起來其實也不能完全說是人口太少的問題。
本質上還是國家政策上的不允許,市場不夠大的話,不太可能能搞得出汽車品牌了。
(臺灣政府只善長丟錢給企業亂搞,沒有真正的領導團隊,2兆雙星就是這樣搞輸三星國家隊)
政府的確有補助,不過查到的資料似乎只有16億,而且是研發電動車的款項,16億應該單單幾個項目就燒完了。
至於關稅保護...保護的是“汽車產業”,而不是單單納牌,如果只是保護納牌,我想應該去連署公投了...
雖然很佩服納牌在2009竟然建立品牌(個人覺得太晚了...),不過我不太能理解建立本土品牌對於整體產業有啥影響嗎?
說白一點是,有沒有納牌有差嗎?總覺得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