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沒想到的是 台灣太小了 經濟規模的問題 無法像大國一樣 資源可以給一個車廠很多

回收也快 研發一台車 需要的資金 靠台灣本島是無法回收的

結論 請停止自行研發製造汽車 光是想怎麼回本就頭大

連某些日本車廠都虧損被收購了

早點回頭 賠得少一點 拖得越晚 賠越多

我想 能夠用PSA的引擎 不會不用的 我想是不能用 牽扯到也許是法規 自製率 或是 鬥來鬥去的問題

grandaurore wrote:
以下類似的review...(恕刪)

很可惜U6 GT應該很難達到13
納智捷這品牌
一推出很新奇
當然就會有人買銷售通常一開始都還算不錯
但銷售掉的幅度連續幾年都這樣 不就很明顯了嗎?
納智捷老早就在行銷走錯了
更在大陸失敗不記取教訓
大陸可沒辦法保護納智捷立足
台灣就是保護納智捷才生存下去
不然政府不保護基本上納智捷老早就該倒了
拿油電動力來跟傳統渦輪引擎(非缸內直噴)比油耗,公平嗎?
油電車的電池成本,購車時的價差算進來了嗎?
按開的少的人群,一年15000公理的,多久才能讓價差回本呢?
沒有冒犯的意思,只是提出個人看法?
奧迪Q3 2.0T 170匹低功率版,在台中市出沒50公升只跑300公里,怎麼顯少人抗議車太耗油。
grandaurore wrote:
以下類似的revie...(恕刪)
qwert5168 wrote:
拿油電動力來跟傳統渦...
........
奧迪Q3 2.0T 170匹低功率版,在台中市出沒50公升只跑300公里,怎麼顯少人抗議車太耗油。
(恕刪)

 不要搞笑了,買Audi 車的人會在乎油耗? Luxgen 大多的客群是小資族,當然在乎油耗。
  不要再拿他牌來扯,要嘛拉同級的來比,怎麼會拉 Audi,
小富97 wrote:
(以下是個人經驗分...(恕刪)


寫這麼一大堆
就是要人別買納智傑 這種心態就好像當今在位的皇朝專制獨裁一般?
你不喜歡的東西並不代表大家都須跟你一樣
你的車子有問題要去找車商 來這裡要人醒醒做甚麼?
自由市場商品要買或不買自己決定 沒人強迫你!
Simple is the best
很認同第5點
5.如果像納智捷自己講的,「車子問題是個案」;那容易,納智捷把個案車子收回研究,換一輛新車給出主,一來不但可以找出個案問題做研究及解決之道,二來也可以讓消費者滿意,三者也可以獲得良好評價,一舉3得,何樂而不為?

感覺那智傑越來越像福特了....車是買來修的......
Fantaci wrote:
寫這麼一大堆就是要...(恕刪)


其實我很喜歡它U6GT/GT220後的走向,一般版跟性能版,量不大就只能走小眾個性市場,但創辦人走了,大家都會怕這牌會不會堅持不下去收了,所以銷售只會越差...

創辦人走了就會回歸理性,現實面,當初的堅持是不是也跟著走了呢?...

真心希望LUXGEN繼續發展茁壯,S5 GT220沒有5D版真的可惜,4D全世界都在萎縮...
不管是納粉還是寫手,我最不懂的是如果車真的這麼好,為何不去歐美日上市,大開殺戒一番?更可藉由當地N-CAP或是IIHS機構測試該車安全性,想必拿5顆星或TOP SAFETY PICK+對納牌是輕而易舉,如此車廠或寫手們不是更有證據說自己安全?更不用砸大錢千里迢迢把車拉去外國做什麼半套的測試!
qwe034222 wrote:
你們沒想到的是 台...(恕刪)


當然人口多有利於當地本土品牌發展,但納牌發展不起來其實也不能完全說是人口太少的問題。

本質上還是國家政策上的不允許,市場不夠大的話,不太可能能搞得出汽車品牌了。
(臺灣政府只善長丟錢給企業亂搞,沒有真正的領導團隊,2兆雙星就是這樣搞輸三星國家隊)

政府的確有補助,不過查到的資料似乎只有16億,而且是研發電動車的款項,16億應該單單幾個項目就燒完了。

至於關稅保護...保護的是“汽車產業”,而不是單單納牌,如果只是保護納牌,我想應該去連署公投了...

雖然很佩服納牌在2009竟然建立品牌(個人覺得太晚了...),不過我不太能理解建立本土品牌對於整體產業有啥影響嗎?

說白一點是,有沒有納牌有差嗎?總覺得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寫了冠冕堂皇的一大篇文

說穿了只是想黑國產車自創品牌而已

何必這麼假惺惺呢

如果只是想買一台不會爛的車

買一台牛頭牌就好了不是嗎


車子的價值不是只有耐命程度而已
活不好死不了又有何意義

納牌不見得每一台車都好
但人家有在進步,而且你也可以選好的來買
偏偏就要抓著一個點去做文章

大陸喜歡黑U7是他們的事
兩岸對車的要求不一樣,何必跟著起鬨?
難不成台灣人口袋錢太多
所以買U7都不在乎油錢,真的是這樣嗎?
要的東西不一樣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