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智捷是不愛地球 還是沒技術造好引擎???

Nightmareseal wrote:
這叫做倒因為果
裕隆第一台自有品牌車飛羚101/102甚麼時候上市的??
1986
台積電成立在什麼時候??
1987
怎麼不說是台灣傳統重工業自己搞不好,
所以只好另起爐灶,請海歸專業經理人做半導體?


那你再去查查竹科何時成立的
台灣發展重點是半導體及電子產業 這有甚麼需要爭辯的呢?
台灣的人才都跑去竹科中科南科也是事實
甚麼是倒因為果!!
vmstw wrote:
那你再去查查竹科何時(恕刪)



竹科成立於1979,但裕隆自己搞車絕對早於197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3%95%E9%9A%86%E6%B1%BD%E8%BB%8A
而且最初1977的晶圓示範廠根本不是打算走今天台積的模式商轉

所以怎麼看,論歷史來看就是台灣傳統工業搞失敗了,
另起爐灶搞電子與半導體
Nightmareseal wrote:
竹科成立於1979,但裕隆自己搞車絕對早於197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3%95%E9%9A%86%E6%B1%BD%E8%BB%8A
而且最初1977的晶圓示範廠根本不是打算走今天台積的模式商轉

所以怎麼看,論歷史來看就是台灣傳統工業搞失敗了,
另起爐灶搞電子與半導體


成立是1979年 但事前不用準備??
很多事情本來就是大方針確定 之後慢慢修正
最早提出晶圓代工也不是張忠謀 而是曹興誠

要說台灣傳統工業搞失敗了轉而另起爐灶搞半導體電子 也太過牽強
看看殘酷的真話吧納智捷的三宗罪
原罪一:傲慢
原罪二:沒技術、沒誠意
原罪三:動作太慢
總結......核心技術永遠都是品牌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如果現階段還沒有,那就踏踏實實搞研發、鑽研技術,把消費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和用戶和時代同頻共振,否則你就是下一個納智捷。

沒錯~中國人看得比我們還清楚這家公司(人家也沒廣告壓力)
好文值得看看

不說比裕隆晚發展的韓國現代集團了
人家現在是世界第五大車廠
現在連中國一線車廠都贏不了(五流仿冒車還有機會)
長安Uni-T
中國首款L3等級自駕系統量產車
操控動力怎樣,有其它影片可以看
納智捷在中國輸到脫褲不意外
獅子飛鏢+高級日產+斜H+藍白螺旋槳。別嘴~跑一下就知道,戰韓酸94爽
artdink0105 wrote:
你叫和泰,它也逆向做不出Altis舊引擎


和泰的製造端國瑞
有80%以上的股權在豐田手上
根本就是豐田在台灣的小孩
何必去逆向工程一顆Altis的引擎?

姓氏蛋蛋 wrote:
和泰的製造端國瑞有80(恕刪)


要馬不知道
要馬以為大家都不知道這些歷史
不然裕隆這個被政府保護超過60年阿斗無法護航下,
不提國瑞怎麼幫裕隆護航??

主打策略就是"天下烏鴉一般黑為何只打裕隆"
Ianbon wrote:
拿一年前的消息來黑納,真是太不敬業了!

長久以來,辛苦了!


請問一年前的引擎代號規格與2020的引擎代號規格有不一樣嗎?如果引擎依舊一模一樣的話,那麼這篇報導明年或後年再拿出來刊登一次也是很合理的。
vmstw wrote:
那你再去查查竹科何時成立的
台灣發展重點是半導體及電子產業 這有甚麼需要爭辯的呢?
台灣的人才都跑去竹科中科南科也是事實
甚麼是倒因為果!!


年薪比台積電高,一堆人才就會過去。
重點是裕隆汽車當時為何不願意投入大量專業人力(重金聘請國內外有經驗的)在研發,你這樣說法等於是說在竹科南科工作的都對不起裕隆集團,對不起台灣人嗎?是嗎?怪我囉?

當初那批人年薪不高嗎?
BlueSky5230 wrote:
年薪比台積電高,一堆(恕刪)


他會說當年股票大張所以請不到人
問題是分紅費用化可是2007開始的,
2007到現在13年了,機械相關畢業為何還是一堆新鮮的肝去擠台積???

更別說看到嚴董過世後留下的快千億資金缺口
這種經營績效難怪無法吸引年輕人才進去
sanlinlee wrote:
對岸做出不到20萬的(恕刪)


嗯~沒錯~URX打6折我就買,最好跟Nissan Livina 59.9萬,那就更好了.
保證賣到翻2~3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