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c 的新車為什麼要先發表後,2後年才量產?

不過說也奇怪,MIH聯盟居然一年就可以做出一台不太輸給特斯拉的電動車,代表電動車的技術不難,那為什麼不早在比特斯拉早一年做出來,我想馬克斯就不會是首富了,你們看看特斯拉可是做了十多年才開始在市場賣,賺錢到底是拚眼光還是拚技術,真的是不懂
fabulous2600 wrote:
不過說也奇怪,MIH聯盟居然一年就可以做出一台不太輸給特斯拉的電動車,代表電動車的技術不難,那為什麼不早在比特斯拉早一年做出來,我想馬克斯就不會是首富了,你們看看特斯拉可是做了十多年才開始在市場賣,賺錢到底是拚眼光還是拚技術,真的是不懂


特斯拉早就開始賣車了,只是初期一直是幾百輛,幾千量慢慢地起來,早期根本就是手工精品模式小量的再賣,這十幾年來,好幾次傳言虧損的快破產了。

人家也是慢慢地在tune,慢慢地improve充電系統,improve電池。。。

初期根本就是沒人看好的新創事業。


初創事業,沒人看好的事業,大概只剩下像賈伯斯,馬斯克這類創新企業家才會去做,等他們成功以後,一堆山寨版,模仿板就會出來。

現在特斯拉及亞馬遜的space x 太空梭企業,又有誰看好呢?
麥擱來
Tesla 2003年七月創立, Musk 2004 年加入, 特斯拉當時可能還沒完成第一台原型車.
ivan0613
馬斯克能成功。PayPal幫+QE大放水+美國企業+倖存者偏誤。記得FISKER電動車本來還發展得比特斯拉好。
依樣是唬爛先吧
看那個內裝 無言

真的Luxgen已經不怎樣了....model C更爛
要賣300萬??????

真的當大家都是白癡喔...
看來鴻海電車已經出局了
麥擱來
Luxgen 的車子,最為人詬病的盡是,可靠性最低的盡是電子零件電子零組件, 而電動車內,盡是電子零件零組件. 電子零件零組件可靠度太低, CP 值再高也沒用.
skbank wrote:
2年後才量產,是2年(恕刪)

就POC阿~還有EVT DVT MP 還久了

車規認證沒幾年拿不到的..
fabulous2600 wrote:
不過說也奇怪,MIH聯盟居然一年就可以做出一台不太輸給特斯拉的電動車,代表電動車的技術不難,那為什麼不早在比特斯拉早一年做出來


這就是台灣商人與美國創新富豪的差別啊......
Elon Musk 是認定電動車是未來趨勢, 認定地球環境與環保一定要靠能源轉型從燃油改成電能才能減緩地球暖化
因此 Elon 幾乎是賭身家的投入Tesla 造車..........當然美國的投資創投環境與Elon說故事拉資金的能力很強, 但是 Elon幾乎不支薪且身家投入與不眠不休工作換來Tesla 跨過生產地獄且迎來現在越來越好的經營獲利

反觀鴻海, 不就是評估/等待.......等到確定先行者不是死在沙灘上後, 確認此行業真的是未來趨勢後, 再開始找資源投資進入此市場想來分一杯羹嗎?

而且後近者對於造車也敵不過現有GM/Ford/Benz/BMW/Audi等等車廠.......因此找上裕隆來合作做電動車不是嗎?
鴻華發表是為了要吸引新的客戶發展平台,真正要量產到消費者手上還遠的呢,預計Luxgen的Model C會分standard range,long range(700公里),performance(3.8秒)三種,100萬以下應該是standard range的,不太可能會有3.8秒又700公里會賣100萬以下的,不過這外型跟SUV設定,即使是standard range,賣100萬應該會賣得不差
在大陸已經用這招圈錢圈到爛大街的手法,原封不動搬來台灣,

結果在台灣變成新鮮事,真的會笑死人,

現在就要看鴻海的魄力和財力,如果又是要搞IPO開始圈錢那就不用看了,

如果鴻海直接100%出資全部設備廠房,那就值得期待了。
看看鴻海發表後股價表現就知道了

好像也沒有起浮啊?
重點是,MIH可以帶著台灣零主件攻入電動車供應鏈⋯⋯
有心人士刻意淡化處理,轉而說嘴裕隆、納智捷?
ivan0613
台灣、中國科技業想切入電動車生態聯盟的又不只鴻海一家,鴻海規模大動作又快,對手不希望看到MIH跑太遠吧。
強烈懷疑?
1. Model E是義大利代工生產
2. Model C是不是在台灣打造?沒有貨櫃拆箱照外流?
3. Model T台灣打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