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jroc wrote:嫌貴==>你買了嗎?嫌爛==>你買了嗎? 這是問題嗎?嫌貴的當然不會買,嫌爛得當然也不會買阿!現在賣東西,除了東西要好之外還要會行銷。目前這窘境我是不知道東西到底好不好,但是行銷有待加強是有目共睹。PS.看來蔡皇只有"先"總統有資格批評了
我有買過第一批 U7 4WD TURBO原本抱持著台灣人對車品質的要求應該很高的心態而相信自己國造的車應該不差.服務業務.展示間.都很不錯.但交車了後.....車的劣等品質一年內就開始出現了.首先是 時速100以上時 方向盤 +車身 開始嚴重抖動 . 一般人絕對是認為去4輪平衡跟定位就好.好了 . 都去做了 . 心想新車為何還要自己去做 已經不合理.但算了.然後. 一樣未改善. 原廠再去做一次 . 然後一樣後來賭爛 乾脆4輪框+胎 全部換掉 . 自費了4萬多.然後....竟然還是一樣...此時原廠才 覺悟 . 檢查到 原來是"" 中央傳動軸 失真圓 "" ??? 對....第一次聽到這個.....換了一隻 中央傳動軸 後就好了.......那我4萬多輪+胎 不就白換了....認賠倒楣然後 內裝開始掉漆...門板 . 排檔桿 . 都開始 脫漆....才幾個月不到一年....我對此牌車 徹底失望...最後還是認賠賣掉了...總的來說 我就是第一批白老鼠 自認倒楣..我是不知道現在 納牌車做得怎樣...但絕不會再入坑 跟推薦而且前陣子看到裕隆集團的某位高官說 . 品牌最重要的是 "行銷" ...竟然不是品質 ...讓人徹底心寒
裕隆將退出中國大陸市場?經銷商:無所謂早就斷網了https://www.163.com/dy/article/FFPVST7205279C7K.html作為一家有著近70年歷史的汽車品牌,納智捷鮮有拿得出手的核心競爭力,除了外形敦實唬人外,無論用料、配置還是?動機性能等各方面的表現都很一般。再加上納智捷一直以合資品牌自居,車型定價也是向著主流德系、日系合資品牌看齊。像當年的大7 SUV起售價就達到了22萬,實在是讓人找不到選擇它的理由。“沒有核心技術、缺乏質量意識,因此產品不具備競爭優勢。”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談到自己的看法。這是粗體字他認為早期在SUV市場嘗到甜頭的納智捷沒有好好鞏固住基礎,而是過早進入MPV市場,接著又試圖殺入競爭最為慘烈的A級車市場。走得太快導致新的細分市場開拓不理想,原有的優勢也在大陸消費升級的趨勢中逐漸弱化。在通過與銷售人員交談後,銷售人員告訴“汽扯扒談”:“大概兩年前該店就不再引入納智捷的新車了,此前的庫存車清理幹凈後便停止了納智捷新車的銷售業務,現在只是仍能夠為納智捷車主做售後保養。”同時他還坦言,如今在北京已經無法買到納智捷的新車了,至於品牌退不退市對他們都沒有什?影響了。“沒有核心技術、缺乏質量意識,因此產品不具備競爭優勢。”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談到自己的看法
裕隆將退出中國大陸市場?經銷商:無所謂早就斷網了https://www.163.com/dy/article/FFPVST7205279C7K.html作為一家有著近70年歷史的汽車品牌,納智捷鮮有拿得出手的核心競爭力,除了外形敦實唬人外,無論用料、配置還是?動機性能等各方面的表現都很一般。再加上納智捷一直以合資品牌自居,車型定價也是向著主流德系、日系合資品牌看齊。像當年的大7 SUV起售價就達到了22萬,實在是讓人找不到選擇它的理由。“沒有核心技術、缺乏質量意識,因此產品不具備競爭優勢。”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談到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早期在SUV市場嘗到甜頭的納智捷沒有好好鞏固住基礎,而是過早進入MPV市場,接著又試圖殺入競爭最為慘烈的A級車市場。走得太快導致新的細分市場開拓不理想,原有的優勢也在大陸消費升級的趨勢中逐漸弱化。在通過與銷售人員交談後,銷售人員告訴“汽扯扒談”:“大概兩年前該店就不再引入納智捷的新車了,此前的庫存車清理幹凈後便停止了納智捷新車的銷售業務,現在只是仍能夠為納智捷車主做售後保養。”同時他還坦言,如今在北京已經無法買到納智捷的新車了,至於品牌退不退市對他們都沒有什?影響了。
我是去年8月購買U6GT環景版目前已經開了13000多公里老實說真的很好開啊~👍搞不懂某些人在酸什麼?論動力、舒適、空間、安全性…等以不用80萬的這個價位來說(智遊特仕版還只要69.8萬)真的是沒話說的讚喔~會被嘴被酸的部份只是沒有所謂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但是…看看近期的一些交通意外(跟車跟到撞車,該煞停沒煞車…)顯然目前的這些輔助系統真的還不成熟只能算「輔助」…與其多花預算買這些「先進系統」(出事還要算自己的…)況且假設5年後要賣車時那些先進系統也變老舊系統囉…倒不如選擇車體本身結構就安全的車我覺得U6GT就是其一要是現在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U6GT(沒辦法,我要的規格也只有U6GT達標)而且反而又更便宜~真的是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