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難不能你有領他的薪水?
他會虧錢也是他自己的事情阿
難不能因為第一台車
所以成本都要放到第一台?
然後5400千萬的成本要攤提在所有車輛上?
笑話你會不會想太多了???
餐廳開幕第一天試賣因為設備器材成本高
所以要所有消費者攤提這些成本?
企業如果想活下來
那他們會想盡辦法活下來
我們消費者只要知道東西好不好價格票不漂亮
其他的他們自己去想辦法
難不能你有領他的薪水?
不歸路也得停、看、聽 wrote:
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
是206變速箱的問題還是一個無解
卻仍然賣了不知道幾年還在賣...
明明同樣是自排,C3的穩定性就高得多
所以要不二價
就不是不要像407那樣,
一開始賣120幾萬
然後情況一不對,就90幾萬丟出來...
這樣原車主情何以堪咧?
您說是嗎?
eric_chen wrote:
沒有人硬逼你買,嫌貴就別買就好了...(恕刪)
同意+1
作生意嘛!價格合適就成交
若商品價格不符合心理的"價值"
那就不要買
用行動"不支持"這個商品
節儉本是美德:請從自身家庭做起,節電省水減少一切開銷也是方法!
別奢望賣家會願意降價到心中理想價格
你可以不買,他也可以不賣
以小弟自身為例(請不要有對號入座開筆戰的行為)
若有商品,以目前的能力買不起
我又非常想擁有
我會選擇慢慢存
我會選擇去貸款
我會選擇增加收入
小弟我若硬要買LUXGEN,又嫌價格太高,堅持砍對方價格
那顯然是自己經濟能力太差
我會自己檢討
為什麼買不起?
LUXGEN開了旗艦級106.8萬的定價
給了25000的優惠給首批的車主
那是原廠開的遊戲規則
想參加的就加入
沒能力的靜靜在旁邊觀賞也就罷了
我不會哀號~為什麼那麼貴!
男人 要有肩膀
進入"社會"打滾,就像進入叢林的動物~要當獅子或兔子~悉聽尊便!
以上~純粹指我自己!
LoveMiffy wrote:
關我們消費者什麼事情...(恕刪)
希望您不要激動
我薪水的來源跟汽車業一點關係都沒有(倒是一大堆花在汽車業上...)
我是其他行業的Product Manager
我在我的本業超級強,
所以我也不認為嚴家付得起我的薪水(或他也會覺得不划算,術業有專攻)
但對產品成本的計算是一種習慣
對一些人喊貴的價格也只是單純的算清楚...
更希望大家算給我看,為什麼貴?
至於5千多萬碰撞測試的成本是不是都該攤第一台車上
我想是的..
因為就是撞這一台
碰撞測試的結果,
也只有這一台受認證...
207撞完的結果,不能套在407上吧?
所以我其他的都沒算上去,連造車成本都沒算上去,不是嗎?
而關我們消費者什麼事
就是這些就是成本
大家喊貴的,怪Luxgen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成本,
希望大家提出一些合理的質疑,質疑他為什麼貴,
大家一起來算清楚不是很好嗎?
在我的計算裡,我認為台灣消費者的成本,Luxgen的確是有吸收了
這就是我要表達的事
所以我覺得您餐廳的例子舉得不好
如果這個餐廳的第一道菜
做了一堆的認證,
那這些認證,就只屬於這道菜
成本就該攤這道菜上,
有空可以看我自已開的版
看我其他的回答
嚴家、Luxgen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如果"國都"出來自創品牌,我也會出來講一樣的話
不過他們短時間開開心心的代工就很好過了...
拿Peugeot出來比
是因為407就是標準車商亂開價,讓先支持的車主受害的明証
(我在別的回答中以x菱的車做例子,照罵,這嚴家代工的車)
206,是因為我的好朋友修他的206修到一輩子不買Peugeot
因為我愛車也較一般非職業的人懂車,常被他拉著一起去車廠,希望他可以少花一點
(雖然我之前一個不錯的同事,開206 S16,就從來沒有抱怨)
但206到現在還在賣,放便宜賣,就是消費者自承後面變速箱的風險
就是獅王動力大所提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這麼簡單....
Peugeot的設計我很喜歡
106~406
207~307
我都很喜歡(不喜歡SW,也不喜歡1007、407)
Jeremy把207放到Boring Car的時候,我也蠻不爽的
但成本跟售價這兩回事
把喜好拿開來看
會比較合理
By the way, 我上一台賣掉的車,是您覺得著迷的Audi...
操控不錯,設計很美,很多小地方都設計得很貼心,
但車子本身小問題不少,其他不用講,我車的高壓考爾換三次,
一次好像8千還1萬多吧,我不是太記得了....
後保令人....想比出一根手指頭....
我的姐夫上個月想衝Q5,我還是跟他說Audi的車是好車....但要買真的要想很清楚...
他最後也放棄了....
我現在也很好奇到底他會換什麼....
ryanku918 wrote:
這是所謂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 所以寧願大家一起貴
但以實際面來說, 假設車子一台80萬, 會四處比價的可能可以談到72萬, 對比較不會殺價的人, 那業務意思一下給你78萬, 表面上你是比別人貴6萬, 但是相對於不二價, 你卻是幫荷包省了兩萬, 所以不二價只能滿足見不得人好的心理因素, 實際面卻是瘦了荷包, 肥了車商, 而更慘的在後頭, 當車商不二價政策失敗後, 對一開始不二價買的人傷害更大了(恕刪)
ryanku918 wrote:
這完全是你假設LUCGEN定價策略, 那我也可以假設
...(恕刪)
這兩篇是同一個人寫的嗎? 怎麼好像在自打嘴吧!
只有你可以假設車的價格, 其他人都不行?
jocoliu wrote:
如果車子是七十萬,公司將訂價定為八十萬
然後跟業務說, 你有本事賣80萬, 那多的就是你的獎金
甲比較會殺價, 殺到72萬, 我還多賺2萬
乙比較不會殺價, 殺到78萬, 我的獎金就多賺八萬了^^
知道我前文為何會這樣寫嗎? 因為都是你在假設的,
我只不過是套用你的[假設價格]的邏輯回你而已,
沒想到你就立即自打嘴吧! orz
問題就是出現在:一切都是假設, 你可以假設, 別人自然也可以假設! 懂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