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meya wrote:
台灣人一直看不起自己
已經很久了
曾有長輩試開我的mpv後跟我說
luxgen的引擎是台灣做的
打死他也不信
夠根深蒂固吧...(恕刪)
自己看不起自己,不要牽拖什麼台灣人...
最討厭的就是L這種拿民族性來當廣告的廠商,
只要推出好的產品,誰不支持?
大家賺錢都很辛苦,不要叫大家掏錢買一個品質不好或是安全有瑕疵的東西,
風險自己擔,賺錢呢?廠商還不是自己爽就好了....
嚴家的汽車個人列為拒絕往來戶,理由為何?
他們家哪來的理想?
一台march賣到台灣環保法規規定不能賣了才停賣,日本改了幾代?
一台savrin國外改了幾代?還在修個小外形繼續賣....
模具開了,賣了那麼久,成本早就攤提完畢,只是想要多賺而已.....賺太兇了!
現在只不過是創了一個L的品牌,就在廣告上添加很多民族主義的概念,為何?
賺錢而已!
如果真的想要認真,就先把車主的問題解決再說吧!
PS:本來要換車也對SUV有興趣,但看到救難大的經驗,算了吧....
一個是國外車廠的技術授權問題
人家不想養虎貽患把技術移轉給你
當年豐田年產20萬輛 然後趙耀東的想法是台灣年產30萬輛
15萬輛內銷15萬輛外銷 豐田又不是棒槌 只能說趙耀東想法太天真
一個是國內小車廠之間整合的問題
當時日產已經入股裕隆 裕隆也從一開始的慘賠有機會轉虧為盈 再加上後來飛羚的量產
所以凱泰媽就開始做夢 我裕隆先獨霸台灣市場再轉戰世界舞台是早晚的事
搞什麼鬼大汽車廠 我裕隆將來就是大汽車廠
所以凱泰媽領銜署名在報上刊登社論高姿態表明立場反對政府政策
凱泰媽當時氣勢正旺 講話自然是又嗆又大聲
不過凱泰媽要是冷靜下來仔細想想 秤秤自己的斤兩 大概就會低調許多
飛羚究竟有多少比重是真的由裕隆自主研發 瀕臨倒閉的裕隆又是憑什麼起死回生
關鍵其實都在日產 飛羚抄日產改日產 難道日產都不知道 內銷小玩也就算了 還想搞外銷
日產可不大高興:朕沒給的你不能搶
裕隆心頭一驚 像是吃了塑化劑 老二縮到一咪咪
從此之後不再有掛裕隆logo的車 飛羚102則成了裕隆的末代車種
總結來說大汽車廠破局凱泰媽絕對難辭其咎
但要把責任全往凱泰媽身上推 恐怕也是太過沉重
在當時的氛圍下 多數人坐上凱泰媽的位置 大概也會跟凱泰媽做一樣的夢
有機會有實力 哪個不想逐鹿中原
Jason5636 wrote:
您可以Google「台灣的大汽車廠」,「趙耀東」,也可以利用關鍵字查一些部落格或許可以查出一些脈絡,謝謝。
我是學機械的,對於這件事相當注意。這件事令當時年輕的我相當傷心,現在眼看著韓國車的崛起,對照起現在台灣的汽車工業相當令人遺憾。當時韓國車在市面上還看不到,而那個大汽車廠原本計畫生產Toyota Camry和Corona,計畫年產20到30萬輛,依當時的規劃一輛Toyota Corona只要40多萬台幣就可以買到,和美國的中型日系車的價錢差不多。
每每想到這件傷心事,往後不管他們家的公司(不只一家)造的車子宣傳的多麼吸引人,我是絕對不會去考慮買他們生產的任一款車子的。現在是,以後也是。
不好意思
誠心請教大汽車廠計劃對於台灣的好處在哪裡?
1.韓國車掛的是現代的MARK啊,它並不是靠著幫日本車廠組裝而崛起的吧!
如果那時候大汽車廠計畫成功,TOYOTA應該還是日本品牌吧,台灣依舊是組裝廠
2.家裡在1992年購入CORONA 1.6 手排GLI,好像是47.8萬,XLI更便宜,大概45萬左右,考慮當時通膨,和您說的40多萬比起來,應該是不會比較貴
3.或是說,大汽車廠計劃生產的CAMRY&CORONA會掛個MARK(姑且叫做ROC牌好了),外銷15萬輛到國外去和TOYOTA CAMRY &CORONA當作雙生車??,內銷15萬台也掛ROC mark(和韓國三星牌&日產的TEANA模式類似);但這樣有何意義呢?
誠心請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