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出油電車,解決耗油的問題!

可以google "hybrid air"
如果汽油一公升可以跑50km/l, 你還需要油電車嘛?

PSA 集團...最快 2015 導入量產 35km/l (汽油)
預計可以到 50km/l....未來發展

還需要擔心電池嗎?
cw1199 wrote:
台灣的電池算便宜的了,澳洲隨便一個都要十幾萬台幣,還不包工資。...(恕刪)


澳洲Toyota 電池保固8年 ,換電池含工資約澳幣$3500.

我在台灣開 MPV, 回雪梨換開 7人坐 Prius V,

剛剛開市區的油耗


跟 MPV 油耗差蠻多,在油價跟日本差不多的澳洲,每次加油的錢比在台灣開 MPV 還少,但開的更遠50%,不過 MPV 比較大台就是,台灣現在在充電站根本無法普及的狀況下, Luxgen 應該要發展類似 Toyota 可用純電力行駛的油電,如果是用 Honda 那種就免了種馬達輔助的油電就免了
說難聽一點,
油電車是為了迎接次世代的環保汽車的墊腳石,
由於次世代的環保車技術不夠才用上油電這門環保技術。
以簡單話語來解析的話,
大概是這樣:

主流→ 墊腳石→→→→→未來主流

汽車→ 油電車 → 氫能、電能、氫電混合車、(迷)

有遠見的人應該都把目光都放在未來主流上面了,油電車只是拿來充數而已。
(PS:國內政府不幫忙的話一切空談,但是可以賣國外,國內?算了吧....orz。)

但是不否認真的還蠻好用的,
省油、經濟、實惠。












價格貴了點就是了。

嵐薩雷克 wrote:
油電車 就電池都不要...(恕刪)


你還忘了算 最初的車價的價差問題 如果跟普通汽油車價差

貴到讓你省下來的油通通拿去繳價差 那不如不要買

maze777 wrote:
你還忘了算 最初的車...(恕刪)


那二手車價要不要考慮進去?
其他安全配備的價差要不要考慮?
你確定這樣算下來還有差嗎?
http://photo.xuite.net/fongg/
Black666888 wrote:
電動車要普及,沒那麼快的,現在電池不論容量或價格都還是問題,要建立像現在這樣普遍的加油網也要很長時間,再來,大家車子都吃電了,要多多少發電量? 各國要不要加蓋核電廠?台灣要不要核四?或再蓋核五 ?這過渡期少則幾十年,多則多到不敢想,

滿認同的。
現在電子化產品很多,雖然少子化 ( 現在人口成長率不如嬰兒潮 ),但電子產品成長太快,每人使用電的量高於10~20年前,蓋電廠的需求大增。 ( EX: 智慧型手機的充電需求大於傳統手機 )

如果「純電力車」量產問世,雖然市區沒有空氣汙染,但郊區就可能多了電廠(火力、風力、核能),也是有外部成本,成本由市區轉嫁到郊區。

百事可樂配大亨堡 wrote:
2020年之前,某計...(恕刪)


真的~樓上巷子裡的!我也夢到了這個計畫,還真的挺期待的
電池原料石墨開採石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

這也是好多人一直吵的問題,因為電池開發以及發電廠的建設

都不見得會是最環保的方式

世界最大宗的礦區-中國山東

都因為空氣污染而被中國大陸下令停止開採至少十個礦區

電力驅動的發展不知道會到什麼境界

還需要時間來驗證了
有比較表嗎?
你以為合泰是吃素的???
LEXUS 已經開始將價格設定 四缸+油電(IS300h) < 六缸(IS250)
充分發揮油電的優勢, 四缸+油電(IS300h) < 四缸+turbo(BMW320)
不推出 一模一樣但是只差油電跟非油電 來讓你直接比較 (EX: altis 油電跟非油電)
maze777 wrote:
你還忘了算 最初的車價的價差問題 如果跟普通汽油車價差
貴到讓你省下來的油通通拿去繳價差 那不如不要買
Lexgen是有可能在未來出Hybrid,而且是有可能直上插電車款。

去年新聞就曾報導過,裕隆去年曾進口數台著名的Hybrid(如Chevrolet Volt)做研究拆解之用。
可見在電動車系踢到鐵板後,嚴董團隊也開始朝Hybrid跨出第一步。
相信樓主繼續耐心等待,Lexgen遲早會推出Hybrid出來。
(是的,面前還有幾座高山般的專利問題要先繞過。如果Lexgen打算自己來不跟他廠合作的話,這將會是一大障礙)

另外,Toyota預定明年上市的氫燃電車FCV-R,其實根本就是Hybrid
主要核心還是HSD混動系統,只是 1.電池用鋰電 2.ICE由HFC取代。

所以還在執迷「混動是過渡期」的話,我想是該醒來看看目前的趨勢了。

喔對了,樓上不是說2015才要上市的空氣混動車,有50km/L的實力嗎?
其實現在國外已經上市的插電車,不少綜合油耗都有這樣的實力。
在某些使用環境下,999km/L也是有可能的。
加上氣壓混動的效率遠比電動混動效率要低,基本上個人不太抱期望就是了。
(而且氣壓混動的高壓瓶應該也不容易開發。
由於充氣/放壓次數遠高於一般常見的空壓機等高壓儲氣瓶,相信光「金屬疲勞」這一關,可能就會讓研究團隊頭痛很久...)

而且現在的混動真的越來越「混」,納入的可能動力來源不再僅局限於內燃機跟電池動力。

像是Ford,就正在開發光電充電的Hybrid。
對,就是那種把太陽能也加入混動系統裡面,車子不但可插電充電,還可以曬太陽充電,更可以把太陽能發的電儲起來晚上繼續跑,沒電照樣吃油跑的車款。
同樣的概念也出現在Toyota NS4概念車上。這也是謠傳中,Prius下一代的車型。

Toyota FCV-R也是個例子,是個把HFC跟電能混合使用的結晶。

雖然有混動會是過渡期的說法,我倒覺得混動反而會是未來的趨勢之一。
取己之長,補彼之短。雙(甚至三個以上)動力來源的車款,我想只會越來越多。

至於EV,再觀察看看。
我知道有人現在會開始搬出Tesla用力吹捧,我倒覺得等Model X之後Tesla說要推出的平價車款上市後,再來評斷才會比較正確。
畢竟1.總數偏少的高價車款,卻已有多個起火災情。包括充電與行駛時 2.在家充電需長時間的根本問題,除換電池外,即使是Tesla,目前還是無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