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banibaniba wrote:
你絕對沒開過U6我...(恕刪)
我確實沒開過U6 因為 我連開口借來試駕的慾望都沒有
K11轉向模糊 這點確實沒錯 我自己也認為 原廠未動的情況下
K11在操控方面 還略輸K9 可能美規設定吧
不過 在換裝煞車以及無限避震器以後
私以為行路性 是好很多了
不過 你也沒開過3.0 V6引擎吧 這具J30A4引擎 運轉的平順度 馬力扭力的輸出
我想也不是K11 2.0 U6可以比的 6缸的綿密度 這不是4缸車可以比的 尤其跑高速
拿CRV來比 這有點好笑 CRV不管哪一代 都是以好開有名的
一句話概括之 就是休旅車也可以做到這麼好開
CRV 5台灣快上市了 1.5T 到時候再看看跟U6的差異在哪裡囉
yoshiyoyo wrote:
我確實沒開過U6 因...(恕刪)
我必須要跟這裡無論是納車車主 或是客觀選擇的網友幫忙說聲Sorry,以前的我, 標準的honda迷, F1幫 Sato button加油到底的honda狂熱車迷, 從civic 開到 accord, 休旅時自然只看crv,跟這位honda迷一樣,以為國產操控無人出其二,還有190匹大馬力
選車時 預算現金100萬 kuga Forester cx5當時也都入列, u6還是最後去看的, 為何?因為買u6前 我從沒進過這假L牌的大門過, 只是因為當時eco版剛要出, 想去了解這啥東西
然後馬力不足的先剔除 某牌我有比納牌更高的品牌情結 剔除
剩Crv跟u6
然後我是兩次 先後試車Crv2.4 跟u62.0旗艦
操控很訝異的 差異不大 Crv感覺轉向似較清楚 但u6卻軟中帶硬的 表現也不錯
加速性這方面 差異非常的大 這我就不多說了 自然進氣的高端引擎 畢竟還是在Acura,對應雖然turbo效能上差一些的 u6 turbo, 無論起步或是中段加速都差異明顯
然後內裝部分 很多人說U6的塑感重 沒錯 跟accord比的確如此,但crv塑感我主觀覺得更多,且不到位的安全系統, 主要贏在後廂的上部空間( u6斜頂)
最後我做了不可能的決定 入主了U6
雖然 從Accord換u6或是crv 感覺不像升級
畢竟是有特別的考量
其實 我對於Acura的MDX還是情有獨鍾
但 還是排列在人生中開車List的下一次 畢竟台本一直在傳代理的事情
我訝異的是 用Accord 3.0跟 u6 2.0 比操控油耗的意義?
聽說的油耗? honda車主會不知道不好控制的右腳差異性?我的k11 2.0絕對比你3.0省油, 但我市區只能跑6.5km/L,高速只有11,原因為何?市區大腳跟高速表速126(實際119),還在用2000轉出頭省油模式?這樣省油減少開車樂趣我不幹
所以U6的油耗 我最清楚 跟accord 2.0的差異 是同一隻右腳測出來, 沒很省油但也沒你“想像的” 會比你的3.0還耗油
還認為Crv的好開根本不用比較?
其實 原來鍵盤車手 就是你自己
"當媒體追逐車價調降的議題時,我接到水果日報的採訪電話。她們問我,車價是怎麼算出來的?我在電話中,簡單地算給這位記者聽:假設一部進口可2,300 c.c.轎車,抵岸價格為50萬台幣;運送到台灣後,首先要課徵關稅,稅率24.7%,約12萬5千元,成本變為62萬5千元;接著要再課徵貨物稅35%,約22萬元,成本再變為84萬元左右。接著才是總代理毛利、經銷商毛利等費用,最後還有一筆5%的營業稅,大約5萬元。最終計算出的零售價則已經跨越百萬門檻,約為110萬元。
「怎麼可能!」電話那頭傳來不可置信的聲音。「台灣的汽車代理商跟國外原廠購進一台50萬元成本的車,送到消費者手上前,光繳給政府的錢就要接近40萬元了,110萬的零售價絕對有可能」,我這樣回答她。
國產車也是高稅賦,上面的算法是進口車,但國產車也差不了太多。假設一台出廠價50萬台幣的2,300 c.c.國產車,要繳交的貨物稅為17.5萬,加上總代理毛利、經銷商毛利、營業稅後,零售價格大約是85萬元。交給政府的錢大概有22萬元。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心裡有譜了。原來,台灣車價偏高的「原兇」,其實是政府。不過,各位讀者可別認為我否定了政府課徵稅賦的正當性。事實上,對於汽車課徵更高稅賦的國家,大有所在,台灣絕對不會是最高的。而政府課徵各項稅賦,自有其政策考量,合理與否可以再另章討論。
只是,長期以來,在許多消費者心中,根本不知道有「貨物稅」的存在。當許多民眾了解到國外車價低於國內時,便一味地指責國內車廠,「暴利」、「奸商」等情緒性字眼經常脫口而出。這是典型的「看到黑影就開槍」,實在不是理性的行為。在車價形成的過程當中,各項稅賦才是造成車價水漲船高的主因,而比重最大的,是貨物稅。
而貨物稅採用差別稅率的設計,也同樣引導了國內車市的生態。目前的小客車貨物稅稅率,2,000 c.c.以下為25%,2,001 c.c.以上為35%;2007年以後,2,001 c.c.以上的稅率調降為30%。由於這項差別稅率的緣故,造成許多國外以2.4升為主的車款如Honda Accord、Toyota Camry等,引進台灣國產化之後,由於稅賦造成的成本差異,變成了以2.0升做為販賣的主力。這種現象,自然是貨物稅率造成的政策引導效果所致。許多消費者也常常以此指責車廠,認為有「視台灣消費者為二等消費公民」之嫌。
因此,消費者應該了解車價形成的來龍去脈後,再下定論。才不會抓錯了「兇手」。"
http://feature.u-car.com.tw/article/5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