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kottn wrote:和泰也是 國產,他有...(恕刪) 重點是和泰的車可以折現有時促銷折個10萬都有那牌一毛都不給折只有選配金再賺一手,真的是賺很大也賺很狠。像我這種理智的消費者是不可能去買裕隆牌的車的。
Mo Wan wrote:這部分我想很多同好...(恕刪) 怪怪的。因為沒有買家不希望價格更低的。你有考慮購買的產品,當然希望他降價,直到你買了以後,這個願望自然消失。您可能早就買了,或是沒考慮買。我今天去參觀了,購買機會雖小,但不是沒有,所以希望他降到跟中國一樣價格(那就馬上訂),或價格貼近(購買機會增加)。兩岸工資差異,問題根本不大,我認為工資佔成本比重很低,不應該造成那麼大的售價差異。當然商人都有說詞啦!工資有差時就說工資佔成本比重高。原物料漲價時就說原物料佔成本比重高。原物料降價時就說原物料對成本沒什麼影響。電價漲時就說生產成本大部分來自於能源消耗,電價降時就說電價不影響成本。其實仔細深究,台灣工資沒比較高。因為中國拿六成或七成的錢,但是只做五成的事。中國領薪水的人,沒台灣的這麼容易被老闆凹。用料差異?說不定台灣用料還比較差咧?中國車市比較競爭?對啦,這點沒錯。但因為那邊比較競爭就能少賺點?這邊對手不夠多所以應該多賺點?這樣是否太欺負人?!
呼籲嚴董(雖然他也不會來這裡看)拼價格沒意義,打不贏雙田環景現在其他車去外廠裝也有了更別提音響主機,一堆音響廠改的更猛的主機比比皆是既然價格跟前瞻系統都不吸引人了何不把重心放在安全上面綜觀百萬以下車款,除了Mazda還有誰注重安全直接公布撞測影片全車系標配6安走安全這條路絕對有買家當個台灣VOLVO吧,別再猶豫了
miketu wrote:真是受不了,經濟規...(恕刪) 早就猜到會有人扯經濟規模之類的。納智捷在中國銷售量很大嗎?比台灣大很多嗎?剛查到了,U6中國比台灣,697比397。沒差很大。更何況這是價格不同之下的,若價格貼近點,台灣不知道會是697的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