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廠使用1500MPA鋼材:這根B柱不普通,宏利汽車金獎補丁鈑B柱獲Luxgen新車系採用

六月公司有四位同事打算買車,目前一個考慮神T,另一個考慮踢達,另外二個去試完U6之後,很認真的在考慮中,上個月買U6的女同事,開了快一個月只說這台車在高速公路上,真的超優的,他每天都要開高速公路來上班,基本上我們對於納智捷的車,都是出自於內心的欣賞,都是自己在使用的過程中,充份感受到這台車的好和誠意,前天晚上開完會,下著滂沱大雨,我問了他雨這麼大,會不會擔心,畢竟他才開了一個月左右的U6,但他回答我U6讓他覺得很放心,而且環景系統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有著類似夜視的輔助功能,給他很大的協助,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在大雨中就算後方車子是開著大燈,也很難判定車道的動態,尤其這星期以來這種幾乎都是暴雨的天氣,他感受更是深刻,酸不酸真的是你家的事,我只是很開心我的親朋好友們,選了一台真正適合他們的好車,而不是像你們這些連方向盤都沒摸過卻在那胡說八道的,當真這麼在意自己生命財產,就該去關心自己正開著的車不足在那,而不是整天在關心和自己毫無相關的品牌,除非那是你的工作是吧。

yesido999 wrote:
六月公司有四位同事...(恕刪)


蕭空 wrote:
有些人天真的以為二手價錢好的車,是車主自己賺的...(恕刪)


我說的二手價,並不是中古車行賣出來給我們的價格。
是身邊親友同事賣車的價格。
以及參考當年看到進車訊業內版本的收購價格。

不嫌這品牌的車不好。(回答下一樓,都沒嫌它車不好了,哪有胡說八道的問題?)
只嫌它使用成本高。
他是台灣製造,卻是歐系車的使用成本。
yu0556 wrote:
我說的二手價,並不是中古車行賣出來給我們的價格。
是身邊親友同事賣車的價格。
以及參考當年看到進車訊業內版本的收購價格。

不嫌這品牌的車不好。(回答下一樓,都沒嫌它車不好了,哪有胡說八道的問題?)
只嫌它使用成本高。
他是台灣製造,卻是歐系車的使用成本。...(恕刪)

人要活在當下:同樣一場水災,同樣在台北市北投區.

選對車,做對事:1個弱女子可以拯救6個抗災英雄跟全社區的車!



停錯地方,運氣太差:人人朝思暮想的雙B,馬上變成避之唯恐不及的泡水車!



至於那些一碰撞二手價就歸零的車禍照片...我懶得貼了!
使用成本? 我是S5eco車主,保養自備機油,三次保養費200,500,1000左右,稅金4800+7120,油耗13.8k/l,計畫10年後再換車。這樣的自有和使用成本以這價位來說會高嗎?更何況無法計入成本的空間、動力、舒適,以及剛性安全、操控...這台車的價值決不只於表面得算出來的
yu0556 wrote:
我說的二手價,並不...(恕刪)

yu0556 wrote:
我說的二手價,並不...(恕刪)
想不通納牌這麼有實力, 尤其S5屌打百萬級歐日車, 為何裕隆不賣到國外幫國家爭取外匯呢? 國外經銷商為何不搶爭代理權啊? 大陸耕耘這麼久, S5那麼好的車為何1-4月加起來才賣了33台??
就我經常往返內地的見解,大陸已是萬國汽車品牌的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加上極其繁多的內地國產品牌,很多人甚至不清楚納智捷,再加上當前政治因素兩岸情結,他們有同價位甚至更低價位有太多太多的選擇。或許,如果中國汽車品牌只有像在台灣這麼多的話,可能納智捷的能見度才會高一些。簡單說,一個汽車品牌還是台灣品牌要在大陸發光發熱沒那麼容易,這不完全是配備和售價的問題。
amanti88 wrote:
想不通納牌這麼有實...(恕刪)
Mo Wan wrote:
計畫10年後再換車。....(恕刪)


您換車,賣出本車時,自然知道使用成本貴在哪裡。
成本不只購車價,還要含脫手價。
認識的人,賣出T牌時,只會比天書高,不會低。
至於納牌等等沒歷史,且少人使用的就......?

還有過保後的維修費。
像我目前開的福特車,其實也很不好,但車老了,修車師傅知道我不肯在壞掉時換正廠零件,會問我要社外的還是殺肉的。
納牌細緻的銷售數字,會有殺肉貨可拿?會有廠商願意開發社外相容品?
完全同意你說的T牌二手價高事實,但如果開超過八年十年,二手價差就不會這麼大了,所以才說預計我的S5要開個十年。
yu0556 wrote:
您換車,賣出本車時...(恕刪)

yu0556 wrote:
您換車,賣出本車時...(恕刪)
Mo Wan wrote:
一個汽車品牌還是台灣品牌要在大陸發光發熱沒那麼容易,這不完全是配備和售價的問題。.(恕刪)


其實您的見解,我們也能經由常常逛中國網站就能感受到。
所以就想不通,為何他們肯在中國削價競爭,在台灣卻不肯。

U6在4月份,台灣賣將近四百,在中國卻只有六百多。
他們若願意以中國售價在台銷售,甚至高一點別超過一成,那在台灣會很驚人!
這麼做的話,可以想見的是不只橫掃SUV市場,甚至想買小鴨的,想買方什麼的,想買貨車的,都會轉買U6。除了停車位不夠大的準車主以外,都會認真考慮它。

從來沒有說納牌車子不好,就是差在使用成本造成銷售量沒起來而已,是他銷量要先爬起來我才會買,而不是我買了等他銷量爬起來。
銷售量起來,過保後的維修自然有殺肉貨及社外貨,外面的保修廠自然也很會修納牌車,使用成本自然會降低,那當然不會覺得它貴在維修費及脫手價。

上述兩段變成繞圈圈了,破解之道,唯有降價,不求跟中國同價,價差壓在一成以內就好。
別的品牌很容易因客群口碑進入良性循環,納牌歷史不夠久客群不夠多,除了降價,沒有建立口碑群的方法。
我現在開的福特車,倒是負面口碑群很多,那是他們福特品質等問題,納牌應該不會,吧?
反正不擇手段,先擴大銷售量就對了。

新車上市時,定價證策錯誤。所以現在降價固然有利於未來銷售,但已買的車主卻會跳腳。真是開頭第一步棋下錯,後面就舉步維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