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 Wan wrote:
一個汽車品牌還是台灣品牌要在大陸發光發熱沒那麼容易,這不完全是配備和售價的問題。.(恕刪)
其實您的見解,我們也能經由常常逛中國網站就能感受到。
所以就想不通,為何他們肯在中國削價競爭,在台灣卻不肯。
U6在4月份,台灣賣將近四百,在中國卻只有六百多。
他們若願意以中國售價在台銷售,甚至高一點別超過一成,那在台灣會很驚人!
這麼做的話,可以想見的是不只橫掃SUV市場,甚至想買小鴨的,想買方什麼的,想買貨車的,都會轉買U6。除了停車位不夠大的準車主以外,都會認真考慮它。
從來沒有說納牌車子不好,就是差在使用成本造成銷售量沒起來而已,是他銷量要先爬起來我才會買,而不是我買了等他銷量爬起來。
銷售量起來,過保後的維修自然有殺肉貨及社外貨,外面的保修廠自然也很會修納牌車,使用成本自然會降低,那當然不會覺得它貴在維修費及脫手價。
上述兩段變成繞圈圈了,破解之道,唯有降價,不求跟中國同價,價差壓在一成以內就好。
別的品牌很容易因客群口碑進入良性循環,納牌歷史不夠久客群不夠多,除了降價,沒有建立口碑群的方法。
我現在開的福特車,倒是負面口碑群很多,那是他們福特品質等問題,納牌應該不會,吧?
反正不擇手段,先擴大銷售量就對了。
新車上市時,定價證策錯誤。所以現在降價固然有利於未來銷售,但已買的車主卻會跳腳。真是開頭第一步棋下錯,後面就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