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度樂觀看待大陸市場, 未做行銷分析
2) 新車的研發認證測試不夠札實, 未能早先根除組裝公差太大, 異音產生, 定速無剎車等問題....
3) 管理者失能
4) 遇客訴事件, 推諉敷衍, 理由牽強....
"UXGEN S3在研發期間引擎與變速箱軟體係委託國際大廠共同開發,對於台灣低速與短距離走停的特殊行駛情境未完全掌握,較易造成燃燒不完全而引發不正常積碳,導致車輛抖動,積碳嚴重時甚至熄火。"
"針對S3車輛積碳問題,LUXGEN再委託國際大廠針對台灣低速與短距離走停的特殊行駛情境重新調校引擎與變速箱軟體,同時搭配有助於完全燃燒避免積碳的銥鉑合金火星塞。並已經過完整的驗證程序,符合國家相關法令規定。"
絕心無情 wrote:到歐美日上市,在銷量是否長紅之前,企業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資金。
不管是納粉還是寫手,我最不懂的是如果車真的這麼好,為何不去歐美日上市,大開殺戒一番?更可藉由當地N-CAP或是IIHS機構測試該車安全性,想必拿5顆星或TOP SAFETY PICK+對納牌是輕而易舉,如此車廠或寫手們不是更有證據說自己安全?更不用砸大錢千里迢迢把車拉去外國做什麼半套的測試!
最基本的就是營業所。
我們就以260萬人口的台北市來當例子吧:Benz在台北市共有八個營業所、BMW在台北市共有五個營業所、Audi在台北市共有兩個營業所。
請問:在人口有860萬的紐約市,Luxgen應該開幾個營業所?在最有錢、人口最多(4000萬)的加州,Luxgen應該開幾個營業所?
如果再把銷售業務、維修人員的薪水算進去,恐怕在第一輛Luxgen被IIHS抽測之前,Luxgen就被這些成本給吃垮了。
以進化史來看,膝蓋是不著地的,可為何1450總是跪著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