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提到 Luxgen 都會拿飛羚101來說嘴 事實上本人就是當年飛羚101車主
請聽我說一下實話.
飛羚最讓人肯定的就是漂亮的外型,這部份是國人傑作沒話說吧
再來底盤 ,也就是被耳語攻擊得最慘的部分, 話說當年市場上被稱讚得最多也賣得最好的就是裕隆快得利 ,也就是 Nissan Stanza.您知道嗎 ?飛羚101的底盤與引擎根本就是完全沿用Stanza 啊.只是裕隆為了強調自行研發的車子而不敢講出來而已.
同樣的東西一掛上飛羚101的商標 ,就被攻擊得像銅爛鐵 .
他背後的兇手是誰? 就是其他日資車廠與裕隆內部親日派聯手 .
因為飛羚101是由朱信. 張哲瑋等留美歸國派弄出來的, 如果成功,日產及內部親日派勢力將會被迫離開裕隆 ,因此聯手把飛羚101拉下市場.
其實飛羚101真那麼差嘛 ?未必! 至少我那台的表現讓我很滿意, 開到20幾萬公里都沒什麼毛病, 最後車況還好到被小偷看上而偷了 , 還好我有保全險 , 損失的是保險公司.

至於今天的主角 Luxgen M7 MPV 坦白講 我對那個車頭造型 有一點感冒 側面線條就是=previa 囉

jason_cas wrote:
我只想請問一個問題, 納智捷的這台MPV到底是不是全部國產? 如果是, 那引擎是中華做的嗎? ,...(恕刪)


引擎是華擎做的
http://www.cecengine.com/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296997

2.2TURBO那顆
帳面數據…

變速箱是愛信代工的
http://www.carnews.com/detail/14740

"日本愛信精機(Aisin)與美國ACP,前者提供了Luxgen MPV的五速自排變速箱,後者則負責「Luxgen電動車」的設計"


油耗就…
然後油電版的售價如果壓到百萬以內的話應該會考慮入手
我的建議:

Luxgen各車系都推出汽油/電動的選項, 可以考慮推出柴油選項..

個人純粹以台灣消費意向淺析, 和Luxgen新品牌無關:

Luxgen 車系汽油版: 誠如許多網友意見, 目前公佈油耗表現將很難獲得台灣消費者普遍認同

Luxgen 車系電動版: 消費者對於油電車是有慢慢接受現象, 但是對於純電動車的接受度短期並不容易提昇 (樂觀說也許再1~2年吧); 一來電動車使用習慣尚須教育投資, 二來是較少人願意做電動車的白老鼠


柴油車近年在他廠的推動下在台灣有了能見度和口碑, 也或許是電動車接受潮來臨前, 可能可以讓消費者掏錢換車的一項誘因; 華擎可能沒有技術進入柴油引擎, 不過如果可以透過技轉/甚至直接向他廠買引擎近來組裝, 相信可以快一點打入柴油車市場

小弟淺見各為以為呢 ?
希望大家不要在關稅上打轉了....
汽車關稅這個東西,現在已經不是保護了

再提一次,帝王蟹台灣也沒有
進口關稅也是第一欄50%啊


除非台灣要全面取消關稅,不然大家在關稅上省省口水吧
只取消汽車關稅,怎麼聽都是一件極不合邏輯的事.....

汽車稅制的合理化我倒是贊成就是了
燃料稅根本就是一個怪稅......

台灣還有先到境外紅了以後才回來的。
例如:
任賢齊 -> 大陸 -> 回台
舒淇 -> 香港 -> 回台
...
台灣對本國貨的認同度,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Dr.simon wrote:
很多人一提到 Lux...(恕刪)


Feeling 101好評一枚

開檑台好了:

Feeling 101
正面得分x1 負面x0 合計 1分
---------------------------------------------------------------------------------


說說我的長輩他的抱怨好了
他一次買五台
五台都有底盤不準及電機不穩的問題,
但我不是車主,沒資格給分,目前正面評價一分領先~~
下一位...


最後,既然這次不小心挖出來內幕,
那麼希望這次Luxgen不要像Feeling 101
內外交攻下台一鞠躬
如果早幾年佈局應該比較安全...

現在對岸狼子野心一堆...

還有舊有美德日韓...

加油啊... 小開...
貪是貧字頭 慾多化成愁 千江取瓢飲 知足自長流
想到Luxgenian的中文名了

納哲族....

好像也沒多好
,大家幫幫忙唄~~


alberthsu2 wrote:
台灣還有先到境外紅了以後才回來的。
例如:
任賢齊 -> 大陸 -> 回台
舒淇 -> 香港 -> 回台
...
台灣對本國貨的認同度,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任賢齊在台灣有紅嗎?他大概只有中國休假時期回台灣吸吸血而已吧...紅在哪裡?
舒淇在台灣有紅嗎?紅的應該是還沒去香港前的寫真集吧!現在他在台灣有紅嗎

你舉的例子...錯很大
對於買這個尺寸的家庭來說,
一定就是有 五人或以上之乘坐需要,
M7 第二排若不能提供三人座的選擇, 以及第三排6/4或5/5分離的功能,
將導致產品競爭力大減(至少對我家來說是這樣) :

例如 :
我家總是五人出門度假(二代父母跟一個小惡魔), 第二排如果是三人座且第三排可分離,
行李較多時, 第二排可以擠一點, 第三排可以完全收起作為行李空間.
行李較少時, 第三排可折一半做行李空間, 另一半坐人.
但以目前座椅配置, 我們每次出門都必須使用整個第二排跟第三排. 坐位跟行李空間均無彈性.

如果再多加一人出門, 也會碰到同樣的情況,
第二排如果是三人座且第三排可分離,
行李較多時, 第二排可以擠一點, 第三排可以折一半作為行李空間.
增加出遊時的使用彈性.

從Previa, T&C, Zafira, G.Scenic, 308sw, I-max, 馬五, G.livina...一路看下來...
算算我家等這台車已經超過半年了,
我不是吹毛求疵的人,
先前油耗.動力相關數據出來之後的感想也都還好,
對於這種MPV的油耗, 反正怎麼算都比開二台出門划算,
雖然馬力跟扭力數據也沒有很突出, 但是這種龐然大物反正不太會開去到處胚,
但是做為一部稱職的MPV,
除了要可以乘坐多人外, 彈性的空間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這種座椅配置真的很讓人失望!!!
這也是我身邊很多已經成家的朋友的共同感覺...
希望嚴董能聽到, 並且給我們愛用國貨的機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