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考慮電動車嗎?Luxgen預計2014年開始銷售電動車。

luzibin wrote:
對了,基本上我比較不看好TOYOTA的並聯式電動車的設計,應該加裝一條家用110V或220V的充電插頭,這個設備應該用選配,而且政府要補助。

油電車〈或稱電油車〉,應該用串聯是較佳,引擎只負責用最高效率來發電,平時開的時候,僅用電力,同時也有加用插頭可提供回家後的充電。


第一個部份Toyota已經發表相關產品。
目前國外已開賣Prius Plug-in Hybird(Prius PHV),其中會有一條110V/220V家用插頭可用,而且是標準配備隨車附贈的充電線。這台和泰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也在台灣上市。
之所以之前Prius/Camry Hybird等T牌油電車沒有使用的主要原因,是採用的鎳氫電池容量不高,充電的意義真的不大。
而PHV則改採用鋰聚合物電池,因此純電EV mode行駛距離一下子提升到20KM以上(prius大約2-3公里),此一更動也對其油耗成績有相當的改善。(目前已經看到有美國車主,回報出50km/L的油耗數字。)
另外有謠言指出,日後Toyota會把PHV從Prius帶入各中大車系中,包括Camry Hybird。

串並聯的部份,目前T牌的並聯作法因其優點已成為顯學。優缺點的部份我就不贅述,網路上都有相關的資料可以查到。

回主題,Luxgen要出電動車我個人是樂觀其成。不過很明顯的還有許多難關需要突破,尤其是續航力跟能源補充上的問題,是目前各廠牌EV車最大的障礙。
續航力可能要等下一代的輕量高容電池才能解決,由於重量與電容比還不足,目前使用鋰聚合物(鋰鐵)電池的EV車輛還無法在長程的旅途上僅充電一次。
能源補充的部份,如果要快速充電,至少都需要20A的電流量,並不是很適用於家庭使用。
(而且快速充電會對電池造成損耗)
此外充電時間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目前市面上國內外已上市的EV車,動輒需充電8小時的例子比比皆是,能源補充的方便性確會有問題。

樓上也有網友提到電池交換的概念。但這在日後如果大規模推廣開來,也會引起其他的問題,比如說因電池導致的故障,其責任是要算在車主身上,還是要算在電池維護/交換/充電廠商的身上?會不會有劣等電池被惡意人士混進去?

以次世代動力車輛來說,純EV車輛其實現在有很多的挑戰。除油電車以外,氫動力車輛已接近研發的末期即將上市,而燃料電池車輛目前也快要研發完成。
(燃料電池部份可能又是Toyota拔得頭籌....謠傳2014年會上市。如果屬實Lexgen的EV會面臨極大的挑戰。)
如果在電池上無法在這兩年有重大突破,由目前各國EV車輛的銷量來看,純EV車輛有可能會在幾年後從市場上消失。這些都是Lexgen在強力挺進EV車種時,所需注意的現實狀況。
hcpine76 wrote:
我們越來越重視我們所...(恕刪)
充電要多久???
可以像加油一樣10分鐘搞定嗎???
用交換電池的方式都不可能十分鐘搞定了
更何況是充電~~~
clarkclark wrote:
充電要多久???
可以像加油一樣10分鐘搞定嗎???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回主題,Luxgen要出電動車我個人是樂觀其成。不過很明顯的還有許多難關需要突破,尤其是續航力跟能源補充上的問題,是目前各廠牌EV車最大的障礙。
續航力可能要等下一代的輕量高容電池才能解決,由於重量與電容比還不足,目前使用鋰聚合物(鋰鐵)電池的EV車輛還無法在長程的旅途上僅充電一次。
能源補充的部份,如果要快速充電,至少都需要20A的電流量,並不是很適用於家庭使用。
(而且快速充電會對電池造成損耗)
此外充電時間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目前市面上國內外已上市的EV車,動輒需充電8小時的例子比比皆是,能源補充的方便性確會有問題。

樓上也有網友提到電池交換的概念。但這在日後如果大規模推廣開來,也會引起其他的問題,比如說因電池導致的故障,其責任是要算在車主身上,還是要算在電池維護/交換/充電廠商的身上?會不會有劣等電池被惡意人士混進去?

以次世代動力車輛來說,純EV車輛其實現在有很多的挑戰。除油電車以外,氫動力車輛已接近研發的末期即將上市,而燃料電池車輛目前也快要研發完成。...(恕刪)


以大概一年多前我所知道的訊息,
目前車用鋰聚合物電池的走向有兩個主軸 一個是不用鐵 改用一種共晶矽化物 能提昇八倍容量。
這個技術目前是在英國手上 當初LUXGEN開發EV時曾經看過 以18650的規格可以有近20000mA/H的容量。
這據稱是自軍事用途下放的電池技術 原用於戰機武器射控系統的備用電力。
沒有採用的原因有二 一是在當時車測的要求尚未確認 二是價格問題 但已是一個可行方向。
若採用這種電池 那將能延伸目前純電動車四倍續航力 以及減輕35%的電池組重量。
除此之外 德國BOSCH在電池技術上今年也有重大突破 它以鋰鍺聚合物為材質 電池容量大約是鋰鐵電池的四倍 據稱是成本較低的折衷方案。
不過不管是哪種,
目前常用的鋰鐵動力電池大概已經確定是不符合長途行駛的需要 所以目前美 英 德三國是直接跳過鋰鐵電池的相關技術開發 直接跳到更高能量聚合物的領域。
至於電池交換的話,
電動車電池在LUXGEN的觀念上是視為關鍵零組件的 造價也頗高 所以電池製造商對於其可靠度與品質負有直接責任 而且需要對於提供 交換與物流進行管制 等同引擎一般。
這相關管制其中當然包含壽命鑑別與追溯 目前EV的電池控制模組裡就有對於使用壽命(充放電次數)的紀錄 LUXGEN對於電池交換的管制程序也已早有備案。
我的看法是純EV電動車其實沒有技術上的困難 真正問題是成本。
如果能儘快打開量產規模 電池的成本就可望下降 成車價格也會更親民 電池是純電動車的主要成本。
至於燃料電池的話,
還是以氫燃料電池是比較值得進行的途徑 用甲烷等燃料的燃料電池恐怕依然只是一時之計。
但氫的儲存與運輸問題 特別是洩漏抑制上短期內卻依然還沒有一個令人滿意又低成本的方法。

-趙雲- wrote:
設置電池交換站,沒電...(恕刪)


電池交換站是使用機械自動化更換,用人力換我想會死人的......

電池交換站所包含的設施技術上不會比普通加油站低,不可能隨便在便利商店附近就能設


gladiator wrote:
Toyota的決定之所以正確,主要還是在燃料電池開發速度不若預期,美國車廠孤注一擲全投在燃料電池車上,確實是很大的風險,不過假設今日成功的話,美國一舉就可以便成全世界的環保國家,更別說可以把日本跟歐洲車一舉踢出美國市場,成功後面的利亦可以說是龐大到嚇人。

電動車的問題其實也就是那幾個,不過從來就沒解決過,電容量、價格跟週邊設施,除非電動車能夠充電一次實際能跑1000公里,價格能夠降到一般汽車價格,即使週邊設施配合的不好,也應該會賣到翻過去...
也是典型的勝者為王,我依稀還有些印象,當初好像TOYOTA的決策還被笑太保守,加上日本模仿能力強,有一說是若別個國家發展成功其他策略,日本也會馬上趕上。

不過,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日本馬上能應用他國的研發轉換成自己競爭能力的神話,好像也漸漸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

現在想想若不是油電車的策略成功,也恰好其他汽車廠的內燃機提升或替代方案有難以克服的困難,
不知道日本現今的汽車工業會掉落到什麼窘境。

Luxgen先天技術能力比別人弱,以MPV及SUV開啟的智慧車訴求及準備上市的S5手機連結上網功能,說明在競爭能力比其他車廠相對弱勢的情形下,能有一個著力點,至少有賣點可以賣得出去,而生存下來。

不過,最後還是要面對汽車的本質能力問題,所以能有2014年可以銷售電動車的計畫,我個人是很期待。

hcpine76 wrote:
也是典型的勝者為王,...(恕刪)


在傳統車款來說 LUXGEN的起步較晚 但是以汽車工業高度分工的型態來說 這並不是大問題。
如果不是太獨門的技術 以協力廠們的技術能力要配合設計其實都沒有問題的 會有影響的是成本高低。
誠如h大所言 現在汽車產品特性的定位才是重點。
LUXGEN的電動車技術開發也有段時間了,
雖然就實際面來說LUXGEN EV目前還是不夠實用 但是如果把美英德各國對於電動車的研發成果擺下來一起比較 會發現其實LUXGEN與他們的層次差異並不大 大家都要倚賴公共建設來普及 但車子本身並不是問題所在 這方面大家目前程度相當。
在英國倫敦試辦的SMART EV因為車子輕而小 所以電池的容量相對小很多 也因此用充電的方式耗時較少 這是MERCEDES的想法。
此外這類微型車原就是為市區或短程使用設計 所以是電動車實用化的首選車款。
但是LUXGEN的主要目標還是朝長程電動車開發 且目前旗下並無小型車(已在開發中) 綜合考慮電動車載客效率與可用的改裝空間因素 所以電動車實用化的是MPV車型 而不是SUV。
目前台電由於發電形式上對核能與可循環能源利用率還不夠高 所以對於電動車碳排放節省的程度有限。
不過即便是如此 根據民國100年台電提出對於2014起電動車備用發電容量的評估報告裡 採用電動車的每單位廣義碳排放還是可以減少10%以上 因為發電廠的動力機組效率還是遠比內燃機為高。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
大量採用電動車之後對於每單位里程的成本可以明顯的減少 預估可以達到至少三成的節省。
aron.yang wrote:
如果你去了解一下toyota的PSD, 就會發現這套並聯式系統是目前最好的方式.
其他作法都是為了規避專利而繞路.


Toyota的方式最好嗎?個人倒不覺得,Peugeot Hybrid 4才是我認為目前電池混合動力最好的方式,不但設計上簡化許多,同時還擁有四輪驅動的好處,跟Toyota成本差不多。

另外最好的混合動力,並非是使用電池的方式,而是Volvo從F1轉過來的KERS系統,裝在後輪的機械飛輪,以十萬轉的高轉速直接儲存動能,比起電池儲能效率僅達40%左右,機械能效率高達70%,且機械方式無電池消耗,是真正低污染的混合動力車。
hcpine76 wrote:
也是典型的勝者為王,我依稀還有些印象,當初好像TOYOTA的決策還被笑太保守,加上日本模仿能力強,有一說是若別個國家發展成功其他策略,日本也會馬上趕上。

不過,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日本馬上能應用他國的研發轉換成自己競爭能力的神話,好像也漸漸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

現在想想若不是油電車的策略成功,也恰好其他汽車廠的內燃機提升或替代方案有難以克服的困難,
不知道日本現今的汽車工業會掉落到什麼窘境。

Luxgen先天技術能力比別人弱,以MPV及SUV開啟的智慧車訴求及準備上市的S5手機連結上網功能,說明在競爭能力比其他車廠相對弱勢的情形下,能有一個著力點,至少有賣點可以賣得出去,而生存下來。

不過,最後還是要面對汽車的本質能力問題,所以能有2014年可以銷售電動車的計畫,我個人是很期待。


h大說得沒錯~

其實當初電動車與內燃機是平行發展的,直到電池技術發展不如內燃機,油田大量發現汽油成本大幅降低,一舉把電動車整個打爆,人類正式走入內燃機的時代,而電動車就被遺忘了,假設當初保時捷的油電車,在一百多年前有持續生產,也許今天油電車的翹楚不是豐田而是保時捷。

除非是柴電車

不然我會一直等

XDXD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