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son0829 wrote:這些歷史我知道,當時...(恕刪) 不是不買帳是無法買帳當時最想搞國民車的車廠除了裕隆集團就是羽田機械可是就.......1991年計畫開始1993引擎設計完全1994國民車車身計畫開始1995羽田機械發生財務危機玩完了1996華擎建廠1996裕隆廠辦集中在nissan的壓力下停止自有品牌車輛開發生產1998華擎引擎才開始量產嚴凱泰 忍了12年2008年 LUXGEN 成立終於沒有菱利的使用華擎也能活下來了2014菱利停用華擎引擎但是台灣市場就是有4wd的使用上的要求不過量太小4g引擎開發4wd車型成本太高4wd只好用1.2的賣了目前事實上三陽sym自有品牌車輛開發完成了哦只是目前三陽情形三陽sym自有品牌車輛會不會上市就..............
orgichen wrote:至於韓國引擎科技有多強大?柴油有力省油,這個有共識。汽油這塊也就是一般般,以IX-35 vs U6,馬力、扭力互有長短,油耗也相當。...(恕刪) 我也很不想說韓國汽車科技有多強大有空你可以研究現代在北美車種使用的引擎和變速箱有多強大就好台灣的現代可以不用理了我們的華擎進歩太慢了加緊腳歩吧官方不重視引擎這塊人家內地那邊的人也很挑嘴
tifiosi wrote:引擎很重要吧?我也覺...(恕刪) 多謝各位的指教,我是工業門外漢,只有一般常識。引擎當然重要,這叫「核心技術」。不會造引擎,那叫「裝配」,我們已經裝配了六十年,沒人瞧得起,連我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沒有好引擎,不配叫好車,賣不了好價錢,賺不了大錢,錢都讓日商、歐商賺走了。所以真的很高興台灣終於會造車了,雖然只是起步,希望嚴凱泰爭氣,台灣人爭氣,把引擎造好。這是一個真正能賺錢的生意,真正稱得上「精密工業」的產業,從引擎、渦輪、變速箱、傳動軸、底盤、車殼、內裝....各個部件乃至整車的製造,是一個能讓台灣經濟起死回生的工業,其重要性絕不亞於目前的電腦相關產業。台灣不能只停留在輕工業,這是技術升級的一大步,也是調整產業結構的一大步。有關華擎目前引擎的問題,歡迎各位繼續提供批評與建言,希望能先打敗韓國,然後追趕日本。果真能如此,台灣至少能重返「四小龍」的地位,甚至領先港、星,擺脫二十年來的經濟蕭條。
alexr19 wrote:這句話您是打哪兒聽來...(恕刪) 「凱迪拉克」比得上「勞斯萊斯」、「賓利」嗎?「野馬」比得上「蓮花」、「保時捷」嗎?美國科技一流,為什麼就是拼不過,搞到汽車工業幾乎關門、底特律變成「鬼城」?
現代汽車資本額3000億,政府是大股東,出口不力,老闆直接進總統府要韓圜貶值。Luxgen/華擎沒這般待遇,只能1步1步踏實走。華擎第一顆給中華汽車的1.2引擎,定位錯誤油耗,耐用度慘敗,現在第二代開給luxgen的1.8/2.0/2.2引擎,耐用度上已有20萬公里的實車,油耗只1般,這已是不錯的成績。韓國車的技術也是用量來累積品質,所以luxgen注重大陸市場也不是沒道理,有量才有經濟規模,有量才有利潤,有量才能累積技術。Luxgen的路還很遠,加油!bimmerx5 wrote:我也很不想說韓國汽車...(恕刪)
寶貝兔... wrote:之前看一篇報導當初經...(恕刪) 那是錯誤的報導漢翔過去的人不多,而且在對方提出一顆不同於工程師群熟知的F125引擎以外的要求後就沒有進度實際上韓國T-50金鷹式最後與F-CK-1一樣是由洛克希德技術指導完成的因此與其說長得像F-CK-1,倒不如說T-50與F2或F-CK-1一樣都是同個父親(洛克希德)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