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wap_163 wrote:
台灣人對於自有品牌的支持度不夠,日本也崇洋,他們喜歡歐洲品牌,但還是很支持日本品牌,韓國人更是不用說了,不管怎麼樣一定要支持國產品牌,但這一點在台灣這邊卻看不太到。...(恕刪)
不要以為韓國汽車品牌是靠韓國內需市場撐起來的,現代-起亞一年銷售量快800萬輛,而韓國全年內需市場也就150萬輛,若8成的車主都是買韓國車,那也外銷快700萬輛。
以韓國或台灣的內需市場,光靠內需是撐不起太多品牌的(各產業都差不多),重點還是要有具全球競爭力的產品。
當然,國產品牌自己也要有Home Market的概念,讓點利給本國市場,打穩基礎創造口碑效益是應該的。不管是日本車,韓國車,美國車,在自家市場的價格都是很有競爭力的。
DANTELIU wrote:
台灣人喜歡唱衰自己...(恕刪)
請問你買了嗎? 你用行動支持過嗎? 現在開的是納智捷嗎?
小弟我擁有過 納智捷 M7, 現在正好開歐洲車,
我很清楚納智捷的問題,
年份
納智捷在台灣的領照並掛牌之總銷售車輛數
(2009年~2017年11月)
2009年 1,177輛
2010年 10,997輛
2011年 13,044輛
2012年 8,515輛
2013年 7,297輛
2014年 16,687輛
2015年 15,563輛
2016年 16,360輛
2017年 13,120輛
剛推出的隔年, 多少台灣人已經用行動力挺
2011年時, 納智捷只有M7,U7 確能賣到13,000的量
卻在2012,2013 直接腰斬到一半, 問題在哪裡? 怪台灣人唱衰?
雖然2014~2016 有ECO HYPER的新改款支撐, 但2017又開始下滑,
雖然ECO HYPER的評價有改善, 但隨著進口車的小排量渦輪動力配備更普及,
各種新的主被動安全科技,價格更親民.
納智捷的渦輪, 360度環景, 似乎已經不那麼吸引人了.
再者, 10年同樣的底盤, 不變的後扭力樑, 在各家車廠努力端出牛肉時, 納智捷只能拉拉皮.
而一開始只以符合台灣法規的最低標準去設計車輛, 是永遠走不出國際的,
連嚴董重視的中國市場, 其車輛環保和安全標準要求,都已經比台灣還嚴格了,
納智捷將只剩台灣或落後國家的市場了.
你說台灣人還不夠挺納智捷嗎? 看看納智捷在中國的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