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ut 66 wrote:
引用艾薩克大的報導UP5...(恕刪)
我最喜歡你這種人了,01的討論串顯然你沒找過,艾薩克的報導是2018年11月的事了,那時後連S5 GT225都還在最後的測試階段,整台UP5連完整的個車殼都沒有,這個討論串是2019年2月的事了你拿沒有照片的事情出來吹什麼呢?艾薩克的報導在這段的內容是「水野團隊表示,輕量化工程也會是開發目標之一,包括後懸吊系統加入鋁合金多連桿的設計。」這代表鋁合金多連桿只是目標並不是一定會完成的項目,沒看完文章內容是你呀!

還有自己說的話忘了嗎?什麼叫「看MBU的車頭長度說不定比較接近Inifniti的前中置平台當時也是水野一手開發後懸吊聽說是鋁合金多連桿」,車頭長度可以拿不同引擎放置方式來扯車身配重,如果真是用八速AT那光變速箱的重量就沒辦法做到太好的配重了,這也是前驅車的宿命要探討就麻煩更科學一點。
Inifniti的平台沒有水野參與過開發,水野只參與成車開發平台開發是非常前期的工程,水野在整個日產的生涯沒有待過平台開發的部門。在開發過程中的底盤驗證車所做出的時間與最終成車是不會有太大相關,這點我早在其它討論串裡完整的說過,底盤驗證車是為了取得懸吊結構的基本參數而以,這台驗證車所做出來的時間與成車情況會有什麼變化可是很難說的。另外報導內容是說「兩車的單圈時間已經相當接近」並沒有說是超越。
納智捷在本次車展宣稱這是一個模組化的平台,但是卻連基本模組展示圖都拿不出來,更別提模組化平台的基本數據區間了。我也說過了,就華創的情況並沒有能力獨立從無到有開發車輛平台,加上成本考量由手上平台做改良會是一個實際的選擇。就算要外購平台也不會買入縱置引擎的平台,跟ODM的引擎一樣買來的平台當然手上會有專利權,在納智捷購買的內容中並不知道這個平台真實的來源,不過我個人也是認為應該是由手上的舊平台改良的。主要的理由就是那台底盤驗證車並沒有改變多少車身鈑件,因為真的不會那麼巧不同底盤前後軸與擋火牆位置都一樣。
你可以認為我是扯蛋,就如同我認為你也只是拿點東西就在吹一樣。但是量產車不會有鋁合金連桿臂已是事實,因為被拍到上路的車已經是結構完整的準成車,除了在做系統運作測試外以驗證ESP、TCS、ABS等系統的運作數據也是重要任務,在這個情況下是不會更換連桿臂材質的。但最重要的是如果用鋁合金連桿臂照納智捷過往的情況在車展一定會官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