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被人攻擊最兇的就是S3跟U5事件,
以及說是本土廠牌做出的車子卻有不知水土不服的說法,
但是以商人的角度來說恐怕這是衝擊最小的理由,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台灣跟跟中國之間有相同的文化
與之敵對的政治,
如果當時直接講是中國做多引擎出問題就是直接得罪那邊的市場弄不好還會有一堆公關找上門要一個交代,
對一個2300萬人的市場比14E人口的市場怎麼選都是我們虧,除非今天我們台灣在納智捷的銷售份額佔很大程度上可以動搖裕隆經營上的方針,
而且中國的企業環境有多黑要花錢買關係在座的各位不會不知道這些潛規則吧?
中國本土企業本來就有政治干涉導致市場不公平競爭,藉此扼殺海外企業在中國的發展,
台灣很多零件都是從國外進口來台做組裝每一個零件都會被課稅在台灣組裝用進口的零件已經快變成半台在台灣組裝的進口車只是掛上台灣品牌,
國外進口車很多零件他們自己當地就有產減少在進口上耗費資金自然在他們自己國家賣就比較便宜,
國外政府都會利用政府力量去幫忙行銷跟補助企業在海外的發展,
看看台灣政府機關全部都在扯後退肅清政敵陷入內耗,很多法規跟法律都已經過時也不會更新就算更新也是抄國外要抄也抄的四不像,
台灣人喜歡洋貨也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
一個企業要在台灣發展真的很難,
市場小很多供應鏈在台灣本土都處於能量不足的問題除非真的自己從頭到尾搞一條龍生產在拿多餘的產能去國際上競爭搏口碑跟彌補台灣銷售能量不足的問題。
總之台灣政府真的要好好想想各國口中的區塊鏈跟完整的供應鏈,
而不是一昧的提高關稅壁壘去保護過時老舊不肯與時俱進的台灣本土企業、產業。
龍門闇嶽 wrote:
納智捷在台灣的經營的(恕刪)
說是本土廠牌做出的車子卻有不知水土不服的說法,
講出這種話語就代表車廠忘記了這世界上有一種
東西叫商譽,在地的廠牌如果要打什麼愛鄉、愛土
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及爭取出口賺取外匯。
但是如果本土廠牌會說出對本土的法律不熟、
對本土的路況不熟,事實上就是在情感上直接
撕裂在地消費者的認同感,所以用商人的角度
來說恐怕這是看起來衝擊最小的理由,但事實
上這是最破壞在地消費者情懷的方式。
當初看到那個段什麼
"對於台灣低速與短距離走停的特殊行駛情未完全掌握"
真的想說Luxgen的公關是都沒有人的嗎?
這個聲明甚至可以成為行銷學中世界級的反面教材
老實說真的有點頭腦、懂得市場行銷學的人,是應
該懂得這種聲明對商譽的破壞性有多大,也就是說
在當時整個公關團隊是所託非人, 再者您提出說
中國大陸的市場是有多麼人冶、多麼不容易,
那當初就不要燥進中國大陸市場呀。好好的在台灣
靜下心努力的研發基本功追趕國際一流車廠,
日本的本田宗一郎為何會被國際車壇尊敬
Luxgen 在成立之初打出智慧科技的口號
但是科技的全稱是科學技術,是先科學化
再技術化,Luxgen有在基礎科學上下過
功夫嗎???沒有建立風洞、沒有建賽道
十年前Luxgen 當初說要做電動車的時候,
這邊就有建議裕隆先去幫Telsa 代工,
就算是去美國建廠或是墨西哥建廠
都比西進大陸來的有前途。
結果當時只是裕隆的一個中階主管
用一種很不以為然的語氣說
電動車只是個玩具。嗯
就是這種沒有遠見,沒有戰略思想的
中階主管充斥著裕隆,所以才有
用WIN CE來當第一代車用主機的作業
系統這種真正巷子內不會做的選擇
還有一件事 "區塊鏈" 在您的前後文
出現的位置,讓人感到您應該不了
解什麼是"區塊鏈",因為"區塊鏈"只是
一種科學上的核心理論想法,"區塊鏈"
最出名的實作就是比特幣。就目前
Luxgen的情況是和"區塊鏈"的關係有點
遠,除非Luxgen明天要宣布進軍"Fintech"
以上
P.S. 下列URL是中國大陸的媒體文章。
論點有很多不甚正確或是偏見,但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也是有些地方
是可以參考、反思。以用為鑑為鏡
【納智捷的三宗罪】台灣車企敗走大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