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L護衛隊會說某廠牌車輛熄火問題原廠連理都不想理?

KESA28493 wrote:
簡單講就是生產不良品佔生產數量之比例

並不是用賣出多少來當母數...

還有,拿沒畫在impact scope的數量來當母數?

那汽油款車型要不要一起算進去?

這樣母數會更大喔


我並不是說以賣出多少Mercedes來當母數,我是說要以賣出多少他的召回公告所提到的相同車型當成母數,就如同我一開始所說的,我認為依Mercedes在米國的市佔率,M,R,E,GL-class這些車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只賣9004台是一個偏低的數字,可能有些相同車型的車輛並不包含在召回公告內。



招回是以某段時間所生產的某些車型來做招回

如果是這樣 ,那就代表Mercedes在1年半的時間內只生產9004台M,R,E,GL-class柴油車,這個數字還是偏低。

當然,以上推論是基於Mercedes在米國的市佔率所作的推測,要是Mercedes在那段時間真的只生產9004台那些車型的車賣到米國市場,那你的算法就沒錯。

KESA28493 wrote:
Toyota自己發的padel recall defect notice說defect rate unknown
也不是我說的
說padel跟暴衝有關的也不是我
你要不要問問Toyota啊?
unknown的defect rate真不知道impact scope是怎樣喊出來的呢?
你是品保專家可以教一下大家嗎?


暴衝的發生 有許多的可能 pedal的defect rate只是其中一
我不需要知道Pedal的defect rate是多少 只要最終的結果(指暴衝率)在平均值內 它的危險性就是和其他廠牌一樣

而根據NHTSA的報告 最終的暴衝機率 以1999-2009年 平居值來看 Toyota和其他廠牌一樣 並沒有特別高

對消費者而言 十萬分之7.5 vs 1/100 or 1/500 defect rate 孰優孰劣 一目了然

對於 Mercedes的問題 從recall的說明 可以推測出這是屬於施工或是零件的壽命不合格的機率最高
"crankshaft sensor ...could fail due to separation of bond wires from the lead frame in the sensor"

比如 一個零件或是焊接壽命應該是6年 但是在生產或施工過程中出了問題 強度不達標準 只有3-4年 這種潛在問題 對QC是最難測的 不經過數年的考驗 幾乎無法靠短期測試出來

這也就是為何最近 Mercedes, bmw, lexus都有這類的Recall

而u7的recall呢?
上市沒幾個月 動力轉向壓力開關零件瑕疵 和大燈就掛了 有車主修完 第二天大燈又掛了
這些零件瑕疵 只要有做基本的短期強度測試 應該可以抓出大部分 而Luxgen卻沒做

由此可見 Luxgen 要不是沒有品保的觀念和測試 要就是有包庇零件廠商的情況

不論是哪一種情況 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mkhsu wrote:
而根據NHTSA的報告 最終的暴衝機率 以1999-2009年 平居值來看 Toyota和其他廠牌一樣 並沒有特別高

mkhsu wrote:
而u7的recall呢?
上市沒幾個月 動力轉向壓力開關零件瑕疵 和大燈就掛了 有車主修完 第二天大燈又掛了
這些零件瑕疵 只要有做基本的短期強度測試 應該可以抓大部分 而Luxgen卻沒做
由此可見 Luxgen 要不是沒有品保的觀念和測試 要就是有包庇零件廠商的情況
不論是哪一種情況 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我不是要幫Luxgen講話,
會熄火就是不對,
一定要解決,而且不能再發生(不過誰也無法保證)
Luxgen能做的就是亡羊補牢,
找到問題,recall,做好品管,
前兩項都做到了,後面一項只能加加油了~

不過…
爆衝的問題和大燈、轉向異音,甚至熄火,的嚴重性應該不一樣,
只討論瑕疵率應該沒意義,

熄火真的不行,如果找不到原因,連我都不敢開了
但是Luxgen目前該做的都做了,
反應也不算慢,
難道你希望因為這些事件,就要Luxgen關門大吉嗎?
還是你有其它意見呢?

另外,你真的相信在美國,Toyota暴衝的機率和其它廠牌一樣高嗎?
那死了十幾條人命,都是他們操做失當嗎?
我對Toyota沒意見,我家也有一台十年的Tercel,
可是相對的Toyota除了否認,有找到辦法嗎?
11月的新聞不是又死了兩個人…

eric_chen wrote:

beebee40 wrote:

而u7的recall呢?

上市沒幾個月 動力轉向壓力開關零件瑕疵 和大燈就掛了 有車主修完 第二天大燈又掛了

這些零件瑕疵 只要有做基本的短期強度測試 應該可以抓大部分 而Luxgen卻沒做

由此可見 Luxgen 要不是沒有品保的觀念和測試 要就是有包庇零件廠商的情況

不論是哪一種情況 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嗯....
eric_chen先生/女士,那一段話不是我說的啦
eric_chen wrote:
另外,你真的相信在美國,Toyota暴衝的機率和其它廠牌一樣高嗎?
那死了十幾條人命,都是他們操做失當嗎?
我對Toyota沒意見,我家也有一台十年的Tercel,
可是相對的Toyota除了否認,有找到辦法嗎?
11月的新聞不是又死了兩個人…


那是美國NHTSA的統計 如果你有任何的證據能證明NHTSA是錯的 歡迎公布
Otherwise, 沒理由不相信NHTSA而去相信網路上沒有任何根據的發言

以NHTSA的統計 從1999-2009因交通意外死亡總人數是33萬人
這十年中 因暴衝致死是2百多人 其中top 3是Toyota(四成) 再來是Ford和GM

原因是 這三大車廠是美國市占率top3 並不代表 暴衝的機率 比其他廠牌高

For example, 2009 最高的是VW 十萬分之11.5


Luxgen的問題在於該公司沒有任何的quality control
如果有 怎麼會連一些最基本的零件測試都沒做而讓這麼多不合格的零件被組裝在汽車上
1/100 and 1/500 的零件瑕疵都抓不出來 到底該公司有沒有quality control ?
如果有 這些人可以回家了
如果沒有 那消費者就是該公司的testers 這種作法對嗎?

招回 並不能掩蓋該公司在quality control上的嚴重缺失
我好奇的是 到底該公司有沒有在quality control上做改進 而不只是單純的招回 想想 一台車有上萬個零件 不靠科學的方法將大多數瑕疵的零件排除 難道都要靠運氣嗎?



eric_chen wrote:
一定要解決,而且不能再發生


這是錯誤的觀念 同時也是不可能的任務 沒有哪一個車廠做的到

QC沒有所謂的100% 關鍵在機率的大小

如果 Luxgen能將現在1/500的熄火率 降到十萬分之一 就足夠了
mkhsu wrote:
Luxgen的問題在於該公司到底有沒有任何的quality control
如果有 怎麼會連一些最基本的零件測試都沒做而讓這麼多不合格的零件被組裝在汽車上
1/100 and 1/500 的零件瑕疵都抓不出來 到底該公司有沒有quality control ?


我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該死!要到哪裡去按"讚"?
mkhsu wrote:
這是錯誤的觀念 同時...(恕刪)

這個我同意~
beebee40 wrote:
eric_chen先生/女士,那一段話不是我說的啦

sorry~我也不知道,一樣是引用,
怎麼變成你了,已改正,sorry~
後面的討論總算回到比較實質面, 打中關鍵點了.
另外要強調的是, 零件的failure rate也是有learning curve.
與其說是要控制汽車廠的IQC, 其實是控制零件供應商的OQC.
要提高檢核率, 要改變inspection criteria, 這是要學習的.
新品牌新車上市必定會發生這種問題, 重點是車廠的態度.
gally9901 wrote:
單車版混久了
誰不知道砲哥?

說砲哥 是打手?
我第一個不信



感謝大大滴情義相挺!

Y砲偶在這裡被欺侮滴好慘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