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LEY650719 wrote:
當然沒有比他高的 因為真正國產車只有L牌...
如果要比國產日系車的話 L牌自製率應該是最差的
底盤/變速箱/引擎(有爭議) 這3大要件請問他有自製嗎?
雖然現在零件開發費用高昂所以零件共用是趨勢 但前提是本身有無研發能力?
如果連最基本的開發能力都沒有 那L牌充其量也只是組裝廠(且整合還不是很成功)...
講自製率說實在只是在自嗨罷了....
對啦,按照您的邏輯,M-Benz 沒有開發冷氣的能力,充其量也是組裝廠而已

不知道有沒有人懷疑M-Benz 的冷氣,在台灣氣候而言,這麼重要的系統,委由日本Sanden設計、製造後
就懷疑他是「混血車」呢?
懷舊有益身心健康、80年代永遠不死...
台灣的怪現象
每次有人做得好 就有人看"雖"
台灣 哪裡都一樣 總有些說風涼話
我覺得重點很簡單 當台灣講求 科技領先全球 創意無限
真正台灣能夠造車的 有幾個
光是本意 就該多多讚美
尤其車子 這麼多科技結合在一起 能說不能有問題 或許對自己有點太嚴苛了
其實 小弟沒有來嘴砲 我想 如果 可以跟韓國一樣 在謾罵聲 成長 那也是好事一件
當他們政府相挺 人民推崇 沒有不進步的理由 或許手法不好
但是結果卻是連郭董也敬畏三分
現在或許還是有人對韓國車 不認同 但是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這也是領先者 需要思考問題
就像諾基亞 一樣 當他們科技領先全球時 換湯不換藥的手機生產手法 只能讓對手慢慢迎頭趕上
等到發覺之後 已經被對手 佔領很多地盤 誰的損失
台灣 有人花大錢 去創造品牌 應該用鼓勵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 當然過程一定會有不順
有心就有機會成功
難道台灣 老一輩 都認為 牛頭牌 很好 現在還適用?? 耐人尋味
車市場 要開拓 的確要有不同思路 光看他車上那麼先進科技 表示車商 至少營造不同感覺
這樣小弟覺得 應該給些鼓勵 或許哪天 在國外 可以看到 台灣車子 路上跑
身為台灣子民 我們也與有榮焉

我是沒原則的傢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