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hua0317 wrote:
為什麼這種法規規定死死的東西也要扯藍綠?
我們就來好好認識一下事件的本質
客貨車的認證規定網路上很好查
大原則有兩點:
1.貨艙容積要有?升(確定幾升我忘了)
2.貨艙與乘客座、貨艙與側玻璃與尾門玻璃都要有橫桿保護
以上,就是客車與客貨兩用車大致上的區別,也就是關係到貨物稅的關鍵
一般來說,車廠都非常清楚政府的法規
當然也會在所謂的灰色地帶遊走
但很明確的,並不會從車輛的設計與生產上做違法的事情
所謂的灰色地帶
就是在所謂的休旅車上做手腳
這類的代表就類似Escape, Outlander, CRV等
這些休旅車本身就不具備第三排,但行李箱容積又符合客貨車標準
所以只要裝上幾根醜醜的鐵條,就可以適用稅率減半的客貨車
何樂而不為?
而以上這些休旅車
為了要符合台灣的法規
所以在要鎖鐵條上的地方,都要做設計變更
補上國外原廠沒有的螺絲孔等
而這也說明了
在車輛量產販售之前
車廠就要為這型車未來要領什麼牌做好了決定
而也從幾個例子,可以清楚知道車商並不敢違法
比如說,Savrine 7人座就是用小客車認證
但Savrine 5人座就是客貨車
Zinger, Innova都是用客貨車認證,所以原廠並不敢加裝第三排椅
事實上,Zinger, Innova在東南亞都有三排椅的車型
故,就車廠本身而言,並不敢做違法的事情
但消費者硬要省錢怎麼辦?
就只好由經銷商偷偷告知消費者實情
然後經消費者同意加裝三排椅
所以,檯面下,Savrine 5人座很多都裝了三排椅
Zinger, Innova也不乏有三排椅車型
但這全都是由經銷商與消費者組成的共犯結構
至於違法,這一向都是一條車廠不敢逾越的紅線
綜合以上說明,我們可以歸納出幾項重點
1.車廠其實非常的懂法,也不敢違法→哪有什麼歷史共業的灰色地帶?
2.車子要領什麼牌,在產品規劃的時候早就決定好了,不會都到要販售了才去想領什麼牌
3.消費者要省錢,由經銷商出面與消費者進行改裝,責任由經銷商與消費者共同承擔
所以,納廠可說是開了先例
其實,也蠻令人震驚,在業界怎有人敢直接越過這條紅線
納廠MPV看起來是直接在設計製造端就擺明了為三排椅車型→小客車
但卻不知何故申請了客貨車牌→知法犯法?
而消費者對於車輛本身就違法的狀況毫不知情
這必定在某個環節,有人做出了欺騙的動作
但納廠的聲明也很扯
這根本就跟什麼歷史共業扯不上關係
猛放這些煙霧彈
是以為消費者都這麼的好欺騙的嗎?
但也有網友說得沒錯
出來爆這件事的人也太弱了
才反而被違法的人壓著打......唉..............
精闢
感謝您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