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jo87 wrote:
正常人應該都知道那是(恕刪)


自1970年代中期,由經濟部出資1000萬美元的RCA技術
移轉計劃。台積電成立後,張忠謀遂出任董事長。

民國59年基本薪資一個月600元
今年基本工資由23,800元
大概40倍

以30的匯率估算
大概120億

這筆錢給裕隆
可以買一個當時的國際車廠回來嗎?

不用說半導體扶植這幾年政府優惠了多少

因為不用賣給一般民眾

就臺灣之光 臺灣之光的叫個不停

臺灣之光都死幾個在沙灘上了?
donhsueh322850 wrote:
和泰.國瑞.台本.福特 .裕日爽爽的被政府拿消費者的血汗保護中
那像嚴董那麼傻(恕刪)


有沒有傻不知道.

昨天看到一篇新聞,美國一個64老翁為了證實地球是平的,多次搭乘自製火箭想拍攝地球是平的證據,不料火箭剛剛升空,降落傘卻意外打開脱落,不久後火箭墜落一處沙漠中墜毀,他當場死亡。

或許和泰.國瑞.台本.福特等公司沒這種堅持理念吧!
唯有那些眼裡只有撈錢的業代才會昧著良心吹噓自己車廠車子
絕心無情 wrote:
從前從前有個商人,嫌自己代工要分別人賺得不夠快,於是想自己搞一個品牌自己賺,但又不想投入大把銀子研發,於是他便到處買現成產品來拼裝,以為這樣就能跟其他品牌平起平坐,甚至超越雙B媲美保時捷。

想當然,不出幾年很快被看破手腳碰到了銷售困境,民怨漸漸攀升,被別人罵大型工業垃圾不敢說什麼,反倒是對賣得最好的市場說你們不團結,樣樣不如韓國人。

以上我可沒指名是某自主國產品牌哦!(恕刪)


然後再從前從前的從前,有個商人,嫌代工不是未來,於是想自己搞一個品牌自己賺,於是投入了大把銀子研發,但最終得產品依舊是從代工廠的零件倉庫裡拿現成產品拼裝(不是買來讓自己的品牌用的喔,是直接拿代工廠那邊買來裝代工車的零件來用喔......你知道,經國先生說過"不能拿買醋的錢買醬油,不能買拿醬油的錢買醋".....他們就是這麼做了),以為這樣就能裝上自己的輪子。

想當然,不出幾年很快被看破手腳,還被代工的那個外國品牌(那個現成產品的原廠,賣給代工廠的現成產品在合約上的用途是用來組代工車的喔,沒說可以拿來搞自己的喔)電到原本還能掛自己的品牌來賣代工車,現在只能掛代工品牌來賣,而且當初宣傳的高科技配備也完全對於台灣的氣候水土不服

以上我可沒指明是那個品牌喔.....而且年代久遠(基本上發生於我出生之前),所以也是聽人家說的故事喔
pipi123456789 wrote:
台灣身為工業大國 且(恕刪)

全世界有汽車工業的國家有幾個?你算過嗎?2300萬人的台灣真的很厲害了別再吹毛求疵了!
不過納智捷我也是有意見的,賣到中國、杜拜都可以賣到台灣5~6折價,表示汽車工業成本沒有想像那麼高,以URX來說在少個30萬賣依然不至於虧本,只是開發成本回收較慢,但是賣300台/月跟賣1000台/月,所帶來的外溢效果可是差很大,便宜賣給愛用國貨者也算是正確的,保固期拉長,保固期間若有廠方因素的故障進廠維修,保證修好外再配一台代步車,若能做到,酸酸們就會閉嘴,納廠不敢說會打敗天下無敵手,但是絕對不會看到銷售排行榜200名了還沒看到納志捷的車。
mechman wrote:
您大概不知道汽車產業在台灣造就多少工作機會,養活多少人口,每年賺進多少外匯,才會說這種話。
台灣製造的汽車零件在很多國家可是非常搶手的高級貨

有能力生產零件,不代表就一定有本事造出一部能跑的車

不要以為台灣零件在國外很熱門,台灣就該表現出愛國心去養一個根本不行的車廠
重要的關鍵零件、技術,那家車廠根本沒有!
l6632154j wrote:
然後再從前從前的從前,有個商人,嫌代工不是未來,於是想自己搞一個品牌自己賺,於是投入了大把銀子研發,但最終得產品依舊是從代工廠的零件倉庫裡拿現成產品拼裝(不是買來讓自己的品牌用的喔,是直接拿代工廠那邊買來裝代工車的零件來用喔......你知道,經國先生說過"不能拿買醋的錢買醬油,不能買拿醬油的錢買醋".....他們就是這麼做了),以為這樣就能裝上自己的輪子。

想當然,不出幾年很快被看破手腳,還被代工的那個外國品牌(那個現成產品的原廠,賣給代工廠的現成產品在合約上的用途是用來組代工車的喔,沒說可以拿來搞自己的喔)電到原本還能掛自己的品牌來賣代工車,現在只能掛代工品牌來賣,而且當初宣傳的高科技配備也完全對於台灣的氣候水土不服

以上我可沒指明是那個品牌喔.....而且年代久遠(基本上發生於我出生之前),所以也是聽人家說的故事喔

15年之間打造了三款車,打死都不能說的黑歷史,你看現在還有誰敢提出來?
為什麼台灣只有納智傑
因為台灣的黑酸民文化吧,只是不知還能撐多久就是了
樓主看看那麼多舔日的留言...就可以知道為什麼了
棒球迷 wrote:
裕隆成立時 汽車產業已經發展了 6 70年了這已經是高度成熟的產業了!! 如果是從飛羚開始算 歐美汽車產業都已經有上百年汽車設計經驗了!! 一堆技術專利只在幾個百年大廠手中, 重工業的研發那可都是上百億元在燒錢 就算研發出來了 短期內產品成熟度也遠遠比不上百年大廠, 所以這就是為何會說 亞洲新興國家的後發汽車品牌要壯大起來的話, 除非要像韓國人那樣 即便知道現代初期爛的有名, 韓國人民也會用極端無私的情懷力挺國家產業 買自家的品牌 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不斷成長 不斷累積經驗!!

在台灣這種市場又小 島上人一堆思維短線的酸民 這種一片散沙的地方 我永遠都不會期望汽車產業可以在台灣生根茁壯

超日趕德市納智捷自己說的,現在承認技術不足要台灣人支持?
韓國在發展汽車初期不會吹牛到這個地步吧?
現在納智捷銷售不佳就來怪台灣人不挺?
商人無祖國,消費無國界!
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藉口。
別做出XX產品想要叫台灣人買單。
不買就是短視、散沙?再罵、再詛咒台灣人吧。
收掉只是剛好而已。
cinnamon coffee wrote:
台灣就只有保護了60(恕刪)

所以
人家願意投入
就鼓勵他不是嗎?
至少他勇敢

你的孩子遇到挫折
你會叫他放棄?

納不是我的孩子
但他願意再努力
不給拍手
也別中傷他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