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科技日!鴻海+裕隆(Luxgen母公司)大秀未來「電動車」技術

Irish Coffee wrote:
預計2024年?等生(恕刪)


有人在吹嗎?
公司著手研發固態電池
設定完成目標
這也叫吹?
研發的事誰能保證何時完成?何時成功?
如果訂目標叫吹!所有企業都年年在吹
你在賣車的公司也會訂銷售目標
你會回主管不要再吹了,等賣到了再說?
孤獨求勝 wrote:
有人在吹嗎?公司著手...(恕刪)
既然研發的事不敢保證什麼時候完成,幹嘛天天上來說何時要上市,這不算吹?
argemiya wrote:
既然研發的事不敢保證(恕刪)


鴻華有說何時上市嗎?
有一直說一直說嗎?
發表會上說預計2024或2025推出固態電池
離現在也還有好幾年
台積電不也是會預測幾奈米何時推出
有很奇怪嗎?
所有企業都不該設定目標是嗎?
設定的都算吹?若沒達到也算吹?
孤獨求勝 wrote:
有人在吹嗎?
公司著手研發固態電池
設定完成目標
這也叫吹?
研發的事誰能保證何時完成?何時成功?
如果訂目標叫吹!所有企業都年年在吹
你在賣車的公司也會訂銷售目標


http://old.ltn.com.tw/2003/new/nov/29/today-e1.htm
裕隆50周年中華30周年 吳舜文期勉員工 衝…衝…衝新高峰

嚴凱泰也指出,面對未來,裕隆及中華都將分別重新自我定位,並且接軌國際。
裕隆在今年11月分割成裕隆及裕隆日產兩家公司,裕隆在台灣將以年產能12萬輛實力,
實現成為製造服務業中心的願景;而裕隆日產將藉由協助日產設計研發與生產的方式,
擴大與日產合作,並達成接軌國際的目標,透過日產參與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運作,
預計在2009年時達到90萬輛產銷目標。

  他表示,中華汽車也將以年產能12萬輛的實力,繼續鞏固台灣市場,轉投資的中國大陸東南汽車,
預計到2005年達到23萬輛產銷目標,2008年再提升到55萬輛。裕隆集團將秉持根留台灣、
胸懷大陸、放眼國際的理念,成為橫跨兩岸最大的汽車集團。












不知道這算不算吹?
Irish Coffee wrote:
台灣有一句『看到一個影子,就生一個兒子』

才開始著手研發而已,豐田、Panasonic、韓國、比亞迪、寧德時代都已經研發幾年了,也不敢說2024年拿得出固態電池。你的說法不是在吹嗎?

納智捷吹牛式的目標還有少嗎?2020年都已經過了四分之三了,超越雙B、媲美保時捷了沒?

連大陸車的車尾燈都看不到,現在又在吹固態電池。


國際固態電池發展概況(2020/4/5)

節錄文章如下︰

2020年為國際固態電池導入量產關鍵時點
固態電池(Solid-state Batteries)是將傳統鋰離子二次電池的電解質材料,以固態電解質替代液態或膠態電解質的電池技術。固態電池技術發展上不僅為固態電解質的開發,同時也包含高能量密度正負極材料的研究,甚至是電池製造技術的改良。因其具備解決現有鋰離子電池安全性與進一步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優勢,近年來一直為國際大廠與研究機構的熱門投入領域,在2019年也開始有業者提出可商業化之樣品技術,標榜在2020年後陸續投入商業化應用。

氧化物固態電池聚焦於微型化、小型電子產品或元件應用
2019年發布固態電池最新產品與導入量產化期程之廠商包含太陽誘電(Taiyo Yuden)、FDK、Murata等,這些業者都聚焦於微型化、小型電子產品或元件應用需求出發,因此固態電池產品都以小容量且應用於穿戴式裝置、智慧型行動裝置或IoT聯網裝置應用為主。日本電子元件大廠太陽誘電透過應用其主要業務積層陶瓷電容(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MLCC)所培養的材料技術背景和工藝技術,來投入開發基於氧化物的固態電池產品。2019年12月,太陽誘電發布有關於該公司固態電池產品新聞稿,宣布已活用該公司積層陶瓷電容技術,研發出氧化物陶瓷系電解質的全固態鋰離子電池產品,初步設定將於智慧型手錶等穿戴式裝置上應用,目標為在2021年量產後穩定將月產量提高至10萬個。太陽誘電公司現有產品應用領域與電能儲存技術發展標的領域如圖一所示。

全樹脂電池最快將於2021年問世
2019年10月三洋化成(Sanyo Chemical)宣布將在日本興建全樹脂固態電池量產工廠,產能將達GWh等級,預計2021年度量產。三洋化成生產的全樹脂電池(All Polymer Batteries)是與日本慶應大學的新創企業APB共同研發。三洋化成運用其多功能事務機的碳粉以及紙尿布材料上的技術,來製作全樹脂電池的電解質「凝膠狀樹脂」,並將電極、隔離膜等電池材料更換成樹脂,每1 Wh全樹脂電池的製作成本約為12日圓,目前已利用位於日本愛知縣的試量產線進行試作。如圖二所示,全樹脂電池在鑽孔與切割過程皆不會起火與爆炸,甚至溫升不超過1˚C,而且因為樹脂本身特性,該電池形狀自由度提高,甚至可使用3D列印技術生產全樹脂電池。

硫化物固態電池製造商日立造船初期目標小型特殊應用如航太領域
日立造船(Hitachi Zosen)利用機械製造商的強項「乾法製造技術」開發薄層積層型全固態鋰離子電池,Bulk型的大容量全固態電池,需將電解質與其他電池材料反覆進行塗佈與乾燥工程,且須對材料施以高壓使電解質與兩側電極密切接合。日立造船計畫在2019年生產全固態電池,初期主要為航太等特殊領域市場,之後計畫於2030年搶進汽車領域市場

結論︰
國際大廠們早在去年2019年就開始生產及研發技術,2020年開始商業應用,
2021年開始大量量產,預計2030年投入汽車領域市場。

鴻海預計是2024年生產出汽車電池「計畫」平台,
實際上市場應用生產製造…目前沒看到…
只能說請好好加油…,雖然這跟納智捷一點關係都沒有…
上面亞洲人,下面黑人!㘉㘉㘉~
感覺要倒的車廠在拖時間而已
電動車說多久了?多少消費者期待落空?
樂觀其成
2317很早就在研究電池製程與相關的控制系統,前後應該有10多年了吧
內燃機台灣真的沒資源開發更沒有相關技術,找外援又被看不起,怎麼做都有閒話,從電動車的領域切入動力系統是正確的方向,Tesla也是有不少零組件從台灣採購,台灣做的出不錯的馬達,剩下就看這個動力平台能提供什麼樣的數據與穩定度
孤獨求勝 wrote:
有人在吹嗎?
公司著手研發固態電池
設定完成目標
這也叫吹?
研發的事誰能保證何時完成?何時成功?
如果訂目標叫吹!所有企業都年年在吹
你在賣車的公司也會訂銷售目標
你會回主管不要再吹了,等賣到了再說?


還敢說沒捧

連跟纳智捷勉強扯上點關係的公司也不容玷汙

什麼叫吹

八字都沒一撇就說文章已經寫出來了就叫吹

定目標跟吹牛是兩碼事

麻煩不要混為一談

鴻華又不是鄉民主管

所以吹牛被噓爆有什麼奇怪的

就算是主管

亂吹就是對的??

嘴上不說心裡也是瞧不起的

纳粉果然都跟複製c 與惡發大財同一路線的

整天胡亂吹捧 指鹿為馬
之前的目標 “超越雙B,媲美保時捷”可能應該已經達標了?

下一個階段目標應該是“碾壓特斯拉”!

果真是台灣之光啊!
KILIOSAIRI wrote:
還敢說沒捧連跟纳智捷...(恕刪)

定目標就是吹,台積電也是吹
你講了這麼多只顯示你在強詞奪理
亂說一通,你扯到納粉可見你急了
滿口胡言指責別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