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上學去 wrote:
福特 不知道 從第幾代開始 ,喜歡推 大汽車, 因為 利潤高.
這給了日本機會. 讓 美國汽車工人 在電視前 砸日本汽車.
...(恕刪)
您說的是1950年代
(戰後嬰兒潮人口紅利+二戰基本上完全沒被打留下的完整工業鏈(歐亞的工廠都被炸成廢墟了)的生產紅利,使美國人日子過超爽口袋滿滿),所以車能買多好就買多好,馬力車身越大越好,油耗?油價那麼便宜,管他的
然後70年代石油危機之後,美國人才發現加不起油了(供給不足,有錢也加不到.......等於又回到戰時配給制的苦澀了),
這時日本車相對小的排氣量(及省油,這部分可能還要多虧其作為戰敗國所受到的制裁與限制,資源有限就得用的極致)就成了優點了
(本來笑日本車馬力小胃口更小的人這下笑不出來了)
另外說一下韓國,
韓國的國產車品牌起步是政府規定只有兩家車廠可以生產家用車,等於蘿蔔跟棍子都有
(市場就這麼大,誰強就能吃掉比較高的市佔,等於就是只有一個人能活著走出來的競技場模式)
雖然後來逐步開放多家車廠了,但依舊是市場競爭模式
(適者生存,不適者被其他車廠吞掉(有些被國產品牌併了(現代吃起亞),有些賣給國外車廠了(大宇賣給GM))
而且不管外銷是否賣的比國內便宜,國產車就是比進口車便宜(同樣的預算,國產車能買到的等級配備就是比進口車好)
......所以版上曾有人拿韓國人對國產品牌的愛國心及忠誠度來比較台灣消費者對國產自主品牌的支持度。但他卻忽略了兩者端出的牛肉差異(及市場差異)......韓國人的愛國還是基於荷包的,不是單純的盲從
(另外上一個拿愛國心做文章的汽車品牌是叫英國禮蘭(70年代面對進口車的"入侵",英國政府主導將國內所有車廠整合成一個炮口一致對外的汽車集團),當年是連英國政府的公共廣告都直接罵賣進口車的人是賣國賊.......結果就是一整個滑鐵盧,理由很簡單,產品太沒競爭力.....雖然這部分主要是因為內部鬥爭太嚴重,但至少說明光靠愛國心是不夠的,你的產品依然必須打得過對手才行)
不是說納智捷不好,只是相對於市場上的其他對手......他沒有特別搶眼的表現可以脫穎而出
個人積分:2415分
文章編號:86477575
小惡魔市集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