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rossi wrote:
LUXGEN選在這個時候上市
就是看好開放大陸的市場
一開始在台灣就賤價出售
阿六仔不就砍更兇~

自創品牌加上技術落後...
現在下定的車主就多擔待點
讓嚴董可以多點錢
研發更便宜更好的車
到時給您第一優先換購權
醬子夠優惠吧~



不懂紅字的意思?
想要的很多.需要的很少.
ccchane wrote:
你說Honda是不二...(恕刪)


這不就更證明了現在支持車商的不二價政策, 等到像Honda一樣讓不二價垮了, 那最終吃虧的依然是消費者, 對車商來說, 那些用不二價賣出的單子只是讓Honda賺更多, 再換個角度來看, 如今的Honda已經可以談價錢了, 但定價和當時不二價時並沒有任何改變, 也就是就算用當初不二價的價錢讓你來殺價, Honda仍保有可接受的利潤空間, 那我就可以合理懷疑, 當初Honda定不二價的定價時, 不只沒有因為不二價而定比較便宜, 反而要考慮

"當不二價政策失敗時, 是否要先將客戶的殺價空間加在定價裡面"

所以我才一直認為支持不二價政策只是"瘦了消費者荷包,肥了車商"

LUXGEN的不二價政策會不會和Honda一樣的結果, 我不知道, 但以這幾十年來的車價來看, 請問有國產車子因某因素調漲價錢後, 後來因為該調漲因素消失而將車價降回去的嗎?? Never, 我看到的是一堆國產車商舉著匯率大旗高喊調漲車價, 但是當匯率對他們有力的情況, 並沒有人主動去調降價錢, 所以我認為車商在決定車子價錢時, 決不可能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思考定價, 更不可能以變異性如此大的消費者行為來犧牲掉自己預設的利潤空間, 也因為LUXGEN是我未來考量的買車廠牌, 所以我不支持LUXGEN採用不二價政策
ryanku918 wrote:
這不就更證明了現在支...(恕刪)

真是夠了
喜歡殺價就去殺
不給殺就別買不就得了

没什麼好吵的
買的人自然會決定不二價的價格是否值得

没猜錯的話,不管luxgen是否執行徹底
應該會有人出來說他成功殺價
希望luxgen能撐的住

不要忘了,不二價政策是否貫徹也跟二手車價息息相關
eric_chen wrote:
真是夠了喜歡...(恕刪)


小弟我早已懶的嘴炮了!^^
Hi, I am Joco!
這裡不是"LUXGEN = 不二價"的嘴砲討論版嗎??? 不能接受不同意見的討論要嘛不要參與, 不然就請版主去刪文就好了啊!
不二價也好

羊毛出在羊身上

能折讓給不代表你賺到,車廠不是笨蛋還是會從配備還是保險裡面賺回來的



不歸路也得停、看、聽 wrote:
但對產品成本的計算是一種習慣 ...(恕刪)


+1
這就有點像大家都覺的可樂真的是很賺才幾毛錢成本要賣20塊太誇張
殊不知從各種原料的廠商..例如香料..糖..蘇打水..等等
包裝..運輸..管銷成本送至可樂工廠

可樂工廠也要付人事費用..柴米油鹽醬醋茶,還要包含設備折舊,行銷費用
然後完成一罐可樂裝成箱子再"運輸"到各大據點
然後最後再送至零售商..才賣到銷費者手上

想起來罐子的馬口鐵...這麼輕薄...裡面不過裝一點香料糖水
事實上它的包裝不知道要包幾次還有其中的加工運輸成本可能就佔了大部份..
當然它還算是有利潤空間的...

反觀一般國產車來講...
也許某台車款...
泰國中國韓國台灣都有國產化
而泰國最先開發完成
台灣款式可能有部份可以與泰國的規格共用
於是台灣的廠商就去跟泰國的製造商下單把零件引進
然後組裝...其它也許跟韓國買或者自行開發....叫它國產車...

Luxgen是新的品牌與規格 , 正常來說絕大部份的零件應該都沒有共用
所以單純以鈑件來說就要全部新開模具來生產
中間還有可能投資新的產線設備..以符合生產需求

這時候就不是什麼一塊鐵片上面烤漆裝上去這麼簡單...
開發模具需要費用..外觀設計機構設計..生產的loss還有來料運輸包裝費用
再加上設備折舊..又是柴米油言醬醋茶還有包含了所有的行銷費用或者像是樓上的撞擊費用

這是消費者完全不會知道或者注意到的...
當然要攤提在單價上..不然是佛心來的半買半相送嗎?...
初期價格比較硬是必然的
久了..模具或者其他開發成本也慢慢攤環完了...
價格自然有機會比較有空間...
不過我想一個品牌的初期投入如果還想玩削價戰...除非是Luxgen不想玩下去
不然不太可能...
加上資金積壓庫存控管物料價格波動原料漲降價風險等等
這些費用都是用億為單位的...
先談成本,了解手上有多少籌碼才來談策略,談價格

現在開這樣的訂價老實說已經很勇敢了..我不太相信這一兩年他們有回本的可能..


在我工作的產業..有的客人就是看數字的...沒道理就是覺得你貴
覺得"差不多"的東西跟大小為什麼貴這麼多
事實上貴與不貴牽涉到ID設計..用料...loss或者產品結構不同
甚至稼動率也有非常大的影響

客人就是叫貴...我通常會要求他們算出來看我哪裡真的比較貴...
如果算的比我清楚我一條一條降價給他..
問題是客人認為的貴...是一種感覺...不是計算後的事實...
就兩個數字的不同...說價格導向...

那麼...我也可以說....國產輪胎跟進口輪胎...
不就都是橡膠做的嗎?...都一樣的東西只是過個鹹水價格差這麼多...
老闆憑什麼賣我這麼貴?...他可能會跟你說"如果你不想買沒人逼你買"..
ryanku918 wrote:
這不就更證明了現在支...(恕刪)

1.honda當初跟現在的定價都一樣嗎?要不要再查查看?
2.你認為一台出來幾年的車子如果跟新車剛推出來成交條件都一樣,那誰要過幾年買車?
也就是說96年1月假設買crv是80萬,98年12月買crv都是80萬,誰要12月買?誰要98年或99年買?
現在honda也折價也不足為奇,不然過幾年買的都是笨蛋?
另外不二價有沒有好處?最實際的例子就是honda的車在不折價前,二手車比誰都好
可以殺價的商品
縱使買家很會殺價
但真的買得好價錢嗎?

看看版上的菜單
每個人比來比去的
這比價的過程不也是個成本?
你今天多殺個一、兩萬
真有省到一、兩萬?

不二價對廠商、買家都是好事
廠商定價時不用考量買家殺價空間而能將價格定的更合理
廠商定價時一定都會考量成交價、市場接受度、利潤空間
不給殺的價格不見得比較高
可以殺的價格不見得真可以給你買到較低的價格
買家不用為了殺價比來比去
也不用殺價後對業務疑神疑鬼深怕是否有被騙
chihung1105 wrote:
可以殺價的商品縱使買...(恕刪)


沒錯沒錯
怎麼大家買個東西吵來吵去
喜歡殺價的
就去買可以殺價的車子
不喜歡的
就去買不二價的
各取所需嘛
我買了103.8那款
選配勾一勾也超過25000
業代還堅持要我貼差額
我也不覺得不ok
試駕的感覺不賴
想花一點coco
給業者有此勇氣一丁點贊助
偶素沒有郭董有coco啦
否則
我一定下100台當公務車的啦
買個車嘛
不過偶素覺得89.9那款
CP值最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