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力推電動汽車 每輛最高補貼50萬

xxoxxoxxo wrote:
期許台灣成為亞洲甚至...(恕刪)


贊成+10000000000000000000
xxoxxoxxo wrote:
期許台灣成為亞洲甚至...(恕刪)


是啊, 若這一天提早來到的話, 核電廠得先多蓋個幾棟才夠用...
各位大大有沒有想過以台灣一年五十萬台汽車銷售量,每台五十萬總共要二千五百億的補助,請問政府怎麼有錢付擔?何況國內車廠跟本只有組裝而沒有製造能力,到時候這些政府支出反而變成中國或他國的國民所得。過去政府花了幾兆蓋捷運,也沒有培養出台灣的軌道工業,花的錢最後都變成增加日本、德國、甚至韓國的國民所得,這種愚蠢的政策,個人覺得是萬萬不可。我國一年汽車關稅加貨物稅有多少稅收?有這個預算不如取消未來汽車的稅金對消費者反而比較實際
節能減碳--- 可能是有政治目的的科學口號.
目的是不錯,,不過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幾十年後再來講吧
龜腳跑出來了啦,嚴老闆果然不靠政府補助轉不了大錢。這是遺傳嗎? 怎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只出這一招阿?
用台灣的品牌,結合全球的主要零件,向政府要求補助,政府的國產車自製率定意在哪????還是3年內達到15%用國產零件嗎?

那去買一堆TOYOTA的市售電池車,第一年直接掛上自己的品牌,享受50萬的優惠,跟裕隆拼了~~ 我不用跟TOYOTA談OEM,值皆學嚴董的字有品牌定義,直接開個工廠換MARK 裝牌照,享受政府租稅歲優惠,自製率,就開間貿易商,將進口的原始零件再重新標為台製零件~~經濟部喔.....該彈劾了啦,啥?會傷到政商關係.....

等跟著嚴董賺到錢,買幾輛名牌跑車,到新店等知名跑車跟他尬一尬,到時候就可以也去經濟部跟他們大小聲ˋˊ,要補助,只要在馬老大當選時第一時間敢去祝賀就好,反正,狗會看主人臉色~~~
unigenpeter wrote:
無能政府做無能的事,...(恕刪)




台灣自己不賺錢..讓外國人賺....這種人該教什麼?????
既然有機會..當人要想辦法讓台灣自己賺阿...難道還讓日本人賺歐....
台灣如果有的賺..就會有更多工作..那大家也不用擔心失業問題......嚴凱泰如果賺大錢..卻欠人..還不是要找很多工人....這對台灣不好嗎????

讓自己人失業..讓外國人賺錢....不知是怎麼想的......??????


其實對台灣來說..現在算是一個機會..所以事實上..如果不作相關鼓勵...哪有可能製造新的賺錢產業...

台灣的半導體產也也是這麼來的...不是嗎????

damiel880 wrote:
是啊, 若這一天提早...(恕刪)


這倒不一定要核電廠...

風力..太陽能才是未來最環保的能源...或許還會有更好的.....不過主要還是以環保為主的

其實最主要的問題在於能源儲存...因為現在的能源不能儲存..不管是火力.核能.都一樣....能源是無法儲存的...

如果能儲存..就能克服太陽能和風力的缺點....才能普及化...
jeremyfan wrote:
各位大大有沒有想過以...(恕刪)


這個應該還在研究...不過我認為應該是減少..汽車貨物稅..或是..汽車萬萬稅...來解決吧.....


50萬應該是減稅的額度..

PS...政府這種小氣鬼..哪有可能拿50萬給死老百姓買車.......
seammyxx wrote:
台灣自己不賺錢..讓...(恕刪)


非常同意,
其實在非電動車領域台灣已經沒機會成為龍頭了,
就算技術再好也只是和各國這麼多廠牌爭食。
而電動車卻是台灣一個相當好的機會,
也的確已經有一些成果。
試想看看,
電動車只要成功取代10%的內燃機車種就好,
那已經是多大的商機了,
這不是錢給誰賺的問題,
而是大把大把將國外的錢賺進台灣。
當然在外銷前至少得要自己人支持,
裕隆算是不錯了,
擺明了以國外市場為主的產品還是堅持在台灣先發表先上市,
很多台資品牌根本都直接跳過台灣這個市場了。
(可惜的是悲觀論者卻批評這是把台灣人當實驗品...)

台灣人的個性真的太好了,
都非常的自謙,
認為自己一切都不如國外,
最後流於有點妄自菲薄。
其實只要肯團結,
各行各業都可以作到頂尖。
不要再重蹈電子業的覆轍,
明明所有幾乎可以算最好的零件都是台灣做的,
但是最終消費者看到的卻還是掛著DELL或是HP。
聯合報:鋰礦少 鋰電池爆缺料危機
(部分內文)
集邦科技表示,假設一輛電動車需要100公斤的磷酸鋰鐵正極材料,需要耗用原料碳酸鋰30公斤左右,換算成鋰礦後大約需要5公斤,以去年全球鋰礦僅產出3.5萬公噸來算,全數拿來用於生產鋰電池,也僅能夠供應約700萬輛電動車使用,對照中國大陸今年汽車銷量1,300萬輛,顯然鋰礦的不足,將是電動車發展的大危機。各國政府已開始警覺到能源需求,將影響稀有礦產資源分配的問題。

此外,研發中的鋅電池電動車技術,宣稱能降低電動車對電池容量的需求,若能順利推展,有機會改善目前電動車所面臨的成本窘境。
由於鋅並非稀有金屬,成本遠低於鋰金屬,且鋅氧化後可以經過回收還原,再次利用,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鋅電動車的製作,類似燃料電池車概念,利用鋅氧化產生電,儲存於電池,再經由電池放電,驅動馬達、帶動車輛。
=========================================
我想也許燃料電池技術夠成熟,電池就不用那麼多顆,發電即時使用,電動車應該會開始便宜了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